為理發聲石老師工作室: 造王者迫港人玩遊戲 真普選方案真的更民主?
Johnson Choi-1008 07/14 59025.0/1






為理發聲石老師工作室: 造王者迫港人玩遊戲 真普選方案真的更民主?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今天將到立法會內務會議,簡介2017年普選特首及2020年立法會產生辦法政改諮詢報告,我們希望諮詢報告反映市民對政改的意見,予中央考慮。
聲稱透過電子投票,有80萬投票人次參與而票選出來的「真普聯」方案,要求政府回應,否則佔中。我們相信政府對這個方案未必接納,佔中勢成。根據《主場新聞》網站的資料顯示,「真普聯」方案的「提委會組成」只說是「更具民主成分」,至於怎樣「更民主」?怎樣「更具民主」的「成分」?就語焉不詳,這是要我們選擇不可預知的提委會成員(the unknown)。這好比買樓,不單現樓無,連樓花圖則都未備,只謂:有更好(民主的)提供,這樣的合同你會簽嗎?既然這是一項對香港發展有重大影響的選舉事務,但說得如此含糊,絕對不是一個負責任的做法。你叫政府怎能接納?
細看其提名辦法,只要有1%選民(即35,068人)聯署;或立法會直選中獲得5%有效票數(即175,338票)的政團,便可單獨或聯合提名候選人;或提名委員會(「提委會」)提名,以上三項任何一項已可。另外兩個供「公投」的候選方案又如何?「學民思潮、學聯」方案:只要有1%選民(即35,068人)聯署;或8%提委會成員(即2.8人)支持已可,不過這個提委會要由立法會35名直選議員組成!「人民力量」方案:1%選民(即35,068人)或5%直選議員(即1.75人)或5%區議員(即20人)聯署即可,而提委會則要由區議員及立法會議員組成。
可見關鍵在於「提委會」。我們且看看原本15個方案中,三個較「溫和」的方案:「湯家驊」方案、「陳弘毅」方案,以及「13學者」方案,它們分別建議獲某個百分比提委會的支持便可成為候選人,如10%至13.2%(150至200人)支持;12.5%提名一人;10%提名一人等等,細節不贅,但無可否認,提委會成員人數的確比現在增加了。「湯家驊」方案、「陳弘毅」方案,以及「13學者」方案,這三個方案是否也可以被那作電子投票的80萬人考慮?可惜卻早被已簽署了「佔中意向書」的人投票篩了出去。
如果按照那三個予人電子票選的候選方案選特首,我們看到的不是選舉,而是一個由少於1.75人、2.8人或20人提名特首候選人的「造王者」可操控的遊戲。中國歷史上的造王者,無論是外戚、宦官,抑或是權臣、朋黨,造王目的只有一個—鞏固甚至增多自己的既得利益,社會福祉?對不起,此路不通。
這是否就是我們想要的政改?想要的民主?糙米只會做出糙米飯而不會煮出白米飯來,激進派議員提名的人又怎會有商有量?上次獲選的「真普聯」方案,便建議政團可「單獨」或「聯合」提名候選人,這些政團的候選人可謂呼之欲出,規矩必是為他/她度身訂造的,他們不信其他逾千人的選委會的篩選能力,憑甚麼要我們相信他們這一群只得35人的造王者核心,就有這篩選能力?可以篩選出合700萬港人的特首候選人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