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中時電子報: 中美對抗是災難 美國不願中國繼續發展,以免威脅美國在亞太的既得利益

Johnson Choi-1008  07/11   4946  
5.0/1 1 2 3 4 5

台灣中時電子報: 中美對抗是災難 美國不願中國繼續發展,以免威脅美國在亞太的既得利益 



第六輪「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10日在北京結束。從整個對話樣態看,本輪對話首要任務是落實兩國元首重要共識,穩定和發展中美經濟關係,充實中美關係的經濟內涵,為今年11月歐巴馬參加北京APEC領導人高峰會鋪路,及時穩定中美關係,營造良好氛圍。

當前中美關係似呈現出螺旋式惡化現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也許能遏止這種惡性循環趨向。

一年來,中美雙方在亞太海事呈緊張情勢,因東海、南海,中國與日本、越南、菲律賓交惡;網路安全、網路駭客攻擊事件和貿易議題歧異,也使中美關係多事。另因網路間諜案及今年5月美國司法部以竊取網絡情報罪名,指控5名中國軍人駭客,受此種種不安定因素影響,中美關係日趨緊張。中美試圖藉這次北京第六輪高層戰略與經濟對話開闢新局,調整彼此日益緊張關係,避免惡化現象持續循環下去。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希望和美國建立新型大國關係,但美國不願中國繼續發展,以免威脅美國在亞太的既得利益。而美國的做法是:既不承認中國的大國地位,更糾合盟邦共同牽制中國綜合發展速度。

習近平強調,中方一貫從戰略高度和長遠角度看待和處理中美關係,不因一時一事而改變。他說,中美兩國共同利益和相互聯繫遠大於差異和分歧,發展中美關係,雙方要堅持增進和累積互信,擴大利益契合點,排除干擾,避免猜忌和對抗。中美關係合則兩利,鬥則俱傷。他鄭重呼籲不要對抗,合作可辦成有利兩國和世界的大事,對抗對兩國和世界都是一場災難。

因此,中美雙方高度重視本輪經濟對話,派出經濟金融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參加。但這只是此輪對話的表象,中美雙方關係存在實質的根本矛盾。日後關係仍會是「鬥而不破」局面。

中美經貿實質議題容易解決的部分,如《中美雙邊投資協定》草案,已在此番對話中達成共識,只待歐巴馬簽署。但經濟問題好處理,兩國官員在對話中對戰略性敏感議題,如:網絡偷竊、南海爭端,以及人民幣繼續升值等,實難達成共識,這些議題最需要的仍是對話,只需冷卻降溫,暫獲控制,得到緩和即可。

「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只是一個交流平台,而非一個正式談判協議的場合,不必期待很多具體成果;只要讓大家看到中美官員都在積極排除分歧,對亞太區域及國際大環境就有利,這對中美兩國乃至世界其他地區的穩定都具有重要意義。(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兼任教授)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