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彌明兄質疑「公民抗命」圖推翻政府 向「茉莉花」抄橋 袁彌昌表示,「公民抗命」與「完全非暴力」說法邏輯上存有矛盾。

Johnson Choi-1008  07/10   7765  
4.7/3 1 2 3 4 5

袁彌明兄質疑「公民抗命」圖推翻政府 向「茉莉花」抄橋 袁彌昌表示,「公民抗命」與「完全非暴力」說法邏輯上存有矛盾。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反對派鼓吹「佔領中環」,聲稱是通過「公民抗命」爭取「真普選」。「人民力量」主席袁彌明胞兄、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袁彌昌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質疑,「公民抗命」與「完全非暴力」說法邏輯上存有矛盾。綜觀外國經驗,「公民抗命」都是為推翻政府、政權,與「爭取普選」並無直接關連,又指「佔中」是試圖以脅迫手段令中央政府態度「軟化」,但中央已透過白皮書闡明對香港普選的立場,故他搞不清楚「佔中」的出路。

人民抗法 社會如埋巨彈

反對派聲稱,「佔領中環」是為爭取「真普選」的「公民抗命」。袁彌昌日前在報章撰寫題為〈公民抗命爭普選 恐變木馬屠城〉文章,引用了《論戰略性非暴力衝突:關於基本原則的思考》一書內容,質疑香港反對派醞釀「公民抗爭」,真正動機是為了顛覆政府、政權,而以「公民抗命」使人民反抗政府法律,將對社會造成無可彌補傷害,等同於社會埋下巨型炸彈。(見另稿)

袁彌昌昨日在接受本報訪問時直言,根據外國經驗,所謂「公民抗命」都是為了推翻政府、政權,與「爭取普選」並無直接關連,預料旨為拖垮台灣問題和平統一,「正如2003年50萬人上街,當時並無『公民抗命』,近年政治形勢一下子有大變化。依據國際經驗,『公民抗命』中的非致命性暴力必要的,我深信『佔中』想引起國際關注,但有個別報章已扮演『防火牆』角色,指出『佔中』純粹是香港本土的事。但事實上,近年港澳台反對派合流已觸動中央神經。」

他又批評「公民抗命」與「完全非暴力」說法在邏輯上存有矛盾,「究竟『公民抗命』能否『和平理性』呢?現在『佔領中環』即使是和平還是暴力仍然不清楚,若他們完全和平等待清場,就無法滿足訴求,所以,我不清楚『佔領中環』想點?連和平還是暴力都不清楚!」

白皮書清楚交代中央普選立場

袁彌昌續說,「佔領中環」想以「癱瘓中環」來作為「談判」手段,試圖迫使中央「軟化」,但中央政府已經透過「一國兩制」白皮書,「堂堂正正」地交代了中央對香港普選的立場,說明「佔中」目的邏輯上有矛盾,衍生出盲目的意識形態,「根據好多理論,若社會持續混亂會令市場更加混亂,百害而無利。中央透過白皮書搞清楚問題,即使『先君子後小人』都好,總較人大解釋問題更好。」

袁彌昌踢爆反對派向「茉莉花」抄橋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反對派鼓吹「和平佔中」,試圖撕裂香港。「人民力量」主席袁彌明胞兄、中大全球政經碩士課程客席講師袁彌昌日前撰文,以被稱「非暴力鬥爭手冊」的《論戰略性非暴力衝突:關於基本原則的思考》,踢爆醞釀「公民抗爭」旨為顛覆政府的真正動機。

袁彌昌日前在報章撰寫題為〈公民抗命爭普選 恐變木馬屠城〉文章,以美國阿爾伯特·愛因斯坦研究所(Albert Einstein Institution)印製的《論戰略性非暴力衝突:關於基本原則的思考》一書,踢爆醞釀香港反對派「公民抗爭」的真正動機。

他指出,發行書本的研究所創始人,正是「茉莉花革命」的「理論推手」吉恩·夏普(Gene Sharp)。該書儼如香港新政治趨勢的「預言書」,書中講述的「非暴力抗爭」伎倆,與正被香港反對派「積極推行與實施」目前所為相同。

「照辦煮碗」圖複製「顏色革命」

袁彌昌舉例說,吸收學生與年輕人參加民主運動、針對警察並嘗試使其中立化、使用「關鍵性傳播者」,如宗教領袖、反對派政治領袖和教師等,以及把對民眾有不良影響的一切「事實」怪罪於政府等,香港反對派所為與之實如出一轍,「根據此書『照辦煮碗』的話,要在資訊發達、深層次矛盾浮現的香港複製『顏色革命』,並非不可能。」
「非暴力鬥爭代替武裝衝突另一手段」

他續說,雖然有人指香港新一輪政治運動主要爭取「無篩選的普選」,並無顛覆政府及更換政權意思,但如書中所指,經常使用「結束暴政和給人民帶來和平和正義」和「使一個專制政府權力失去效用甚至瓦解」這類型話語,動機十分明顯:「非暴力鬥爭無非是代替武裝衝突的另一種手段,手段改變了,目的依然如一。」

袁彌昌又形容,「公民抗命」的嚴重性不只是違法或不違法這麼簡單,最重要的是,「公民抗命」會使人不服從、反抗、不理睬政府法律和法規,「這對任何社會均會造成無可彌補的傷害,等於為社會日後埋下了一個巨型炸彈。」

盼遭政府暴力 增公眾支持

他分析指,反對派在非暴力抗爭中提倡「非暴力」,其實是「講真」的,暴力就如運動的「嚴重污染物」,「非暴力戰略最突出的優點,是完全不受年齡或性別限制,男女老少皆可參與,並期望遭到政府暴力反應及其他制裁,這樣反對派便可以廣為宣傳這些行徑,以加強公眾對民主運動的支持,通過揭露政府的殘暴和質疑其合法性來削弱它。」

袁彌昌直言:「從《論》書對『污染物』分析中,可側面看出在香港新一輪政治運動中,存在不少『污染物』,令它成功機會大減:除了使用暴力的可能性之外,成員之間或之內的不團結,會使人們失去對該運動是否有能力實現政治改革信賴和信心。現時『泛民』或『真普聯』根本就是『不利於始終專注於戰略性非暴力鬥爭核心目標組織結構』。」

港動盪拖住兩岸統一

他直言,既然在香港推動「非暴力抗爭」的成功機會不大,中央很自然會想到顛覆的目標未必是特區政府而是內地,「只要香港持續政治動盪,向中央擺出對抗姿態,便可影響台灣人的統一意向,足以一直拖住兩岸統一進程,延遲中國崛起,試問對美國來說,又怎會對這本小利大的策略不動心?抗爭的港人認為這是一場試膽遊戲(chicken game),誰夠大膽便誰勝,而中央早就把事情定性為一場國家級的政治戰爭。」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