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早報研究:七一遊行人數十四萬遠低於民陣估算人數

Johnson Choi-1008  07/06   7766  
4.5/49 1 2 3 4 5

南華早報研究:七一遊行人數十四萬遠低於民陣估算人數



本報委託土地測量師李偉鵬進行獨立分析。李偉鵬和他的團隊採用“密度和區域算法”,其他媒體也曾採用這種算法估測人數。

本報委託的一項研究發現,今年七一遊行人數估計為14萬。

研究採用電腦化區域密度分析方法,所得出的估測人數與港大兩學者的估測接近,但遠低於組織者公佈的51萬人。警方沒有公佈遊行總人數,但估測人數最多的時候為98,600人。

每年的七一遊行人數一直是個頗具爭議的話題,警方、組織者和學者公佈的數據往往有很大差異。

今年遊行隊伍行進緩慢,令情況更為複雜。 2004年,遊行隊伍從維園走到中環平均用時90分鐘,今年用了差不多三小時。

本報委託土地測量師李偉鵬進行獨立分析。李偉鵬和他的團隊採用“密度和區域算法”,其他媒體也曾採用這種算法估測人數。

首先,李偉鵬用地理信息系統(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測量遊行路線總面積,得出結論是57,876平方米。

然後,他分析本報攝影記者在遊行全程中三個不同地點拍攝的照片,測算平均人群密度。本報記者分別在銅鑼灣、灣仔和金鐘三處地點,在距地面30米處以接近垂直的角度拍攝了遊行隊伍的照片。

李偉鵬通過衛星圖像分析軟件,得出三個不同地點在不同時間的平均人群密度,然後用平均密度乘以遊行路線總面積,就可以得知第一批隊伍到達終點時,這條總長4公里的遊行路線上共聚集了多少民眾。

本報為此向旗下三名記者分派任務。第一位記者走在遊行隊伍前面,下午3點25分離開維園,傍晚6點20分到達中環遮打道。然後第二位記者離開維園,晚10點到達遮打道。當時,處於遊行隊伍隊尾的第三位記者正走到灣仔。也就是說,傍晚6點20分到晚10點之間,遊行路線上只有一半面積擠滿了人群。

根據測算出的密度,李偉鵬計算得出,下午3點30分至6點30分之間,共有91,213人參加遊行;下午6點30分至晚10點之間,遊行人數為49,195人;二者相加為140,408人。

這個數字遠遠低於外界所想。大部分人都認為,今年的遊行人數與2003年或2004年的50萬人不相上下。

之所以有這種看法,可能因為今年遊行隊伍行進極為緩慢,以及人群非常密集所致。李偉鵬過往研究的平均人群密度是每平方米1人,這次是1.4人。

警方早前指責組織者有意安排隊伍緩慢行進,而組織者稱警方沒有開放更多道路才導致擁堵。

港大社會統計專家葉兆輝教授說,遺憾的是,遊行隊伍行進過於緩慢,一些人可能因此沒有堅持走完全程,導致總人數減少。

本報承認,這項研究存在局限性。例如總人數測算可能沒有包含一些中途加入或離開的人。

其他一些團體沿灣仔和銅鑼灣的遊行路線擺設攤位,可能導致實際遊行路線面積減少,實際遊行人數可能更低。

葉兆輝教授認為,本報在不同地點拍攝遊行隊伍的不同規模,因此認為這項研究的結果“合理”。

港大民意研究計劃拒絕對該分析置評。

民意研究計劃高級數據分析師戴捷輝說,應該用人工方式對電腦​​​​測算數據進行驗證。

民意研究計劃總監鐘庭耀早前表示,遊行人數估計在15.4萬到17.2萬之間。他說,由於受到不准確數據的影響,公眾意見可能與他估測的數據有差異。他呼籲組織者以科學方法測算遊行人數。

本次遊行的組織方民陣歡迎其他機構自​​​​行測算人數。

民陣召集人楊政賢說,民陣的估測已經算保守,有些人可能中途離開,幾乎無法確定這類人的數量。

警方昨天拒絕置評。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