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果玉法師主讲《佛说阿弥陀经》第5讲@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8/26   12934  
4.0/1 



果玉法师讲解于佛兴禅寺讲堂
文稿整理于华居士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开经偈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意



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接着学习《佛说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经》讲到这里,我想插一段,解决一个宇宙观的问题。上节课我们讲到罗汉的境界,经中接着就会讲到菩萨。不仅仅有罗汉,还有菩萨、天人等等,这一切的世界,对于从小接受无神论的这部分人来说,可能很难理解;或者即使能理解了,可能也不接受;又或者即使接受了,也不能生起真实的信仰、坚定自己的信仰。

我们现在人所谓的生活状态出了问题,以及整个社会出了问题,在我看来,归结原因,就是现在人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清楚、不明确。如果我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那么我们的人生自然会在一个正常的轨道上运行。因为如此才会让我们明白,从出生到死亡的这一段路,应该如何去走。所谓的人生观,就是应该如何去对待自己人生的问题。

如果有一个正常的人生观的话,你的人生就不会出任何的问题了,在人生的旅途上,你就有了方向,生活之中就有了方式、方法。可我们现在人,多数对人生观和价值观毫无概念;或者也想过,但却没想明白;或者即使想明白了一点,可从究竟上来讲,还真不明白。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觉察到、觉悟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由于你人生观的错乱,自然你的人生就会出问题。

我们要想有一个正常的人生观、价值观,首先就要对我们赖以生存的这个世界有所了解。这就要谈到宇宙观了。如果没有一个正常的宇宙观,你的人生观自然就不会清晰了。即使你思考,也思考不明白。所以说,有一个正常的宇宙观是非常重要的。有了正常的宇宙观,才会去参考,正确地去观待我们自身的人生观。

对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谈宇宙观是很陌生的。有人会说了,我挺熟悉的呀?整天看着日月星辰,怎么会不熟悉呢?但你仔细想一想,你对这个宇宙了解有多少?你的宇宙观是否是正确的呢?对我们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宇宙观不超出地球的范围;再差一点的,别说是这个地球了,我们放眼望去,连这个国家都出不去;再近一点,连这个烟台也跑不出去;再局限一点的话,你的宇宙观仅限于你那个一家三口;甚至连你的一家三口都没有考量,你考量的只是你的自私心,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宇宙观。

我们基本上不会超出地球的范围。所以说我们大部分人对宇宙的了解太陌生了。即使现在在科学尖端的这部分科学家,虽然对宇宙观有所探讨,但说实在的,也都没有探讨明白。

过去世人观念中的世界、宇宙,更是超不出地球的范围。我国汉代著名大学问家王充(公元26—96年)乃是旷世奇才,学识渊博。从小在洛阳的街头,因为买不起书,就流连于书肆(书店)里看书,他的记忆力超强,只要看过的书,就能记诵下来。由于学识渊博,“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王充虽有如此才华学识,并集前代科技文化之大成,然而他对天地的认识却为:“天乃玉石之类。”(《论衡·谈天》)“天之与地,皆体也,地无下,则天无上矣。”(《论衡·道虚》)“天体非气也……犹有体在上,与人相远,《秘传》或言:天之离天下,六万余里,数家计之,三百六十五度一周天。 意思是说,下有周度,高有数里;如天审气,气如云烟,安得里度?……天有形体,所据不虚。由此考之,则无恍惚明矣。”(《论衡·谈天》)王充认为天是有限度的,有形体的、玉石之类的东西,离地六万里。这种见解在现代人看来是多么幼稚荒唐。

相比之下,令人不可思议的是,释迦牟尼佛(据《魏书·释老志》中记载:释迦牟尼佛出生于公元前687年,比王充要早七百多年。)早已认识到世界宇宙的无限性,达到了关于宏观宇宙的真理性认识。

佛教中所讲的世界,就是普通所称的宇宙。《淮南子》云:“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我们中国汉文字非常有意思,只要是俩个字组成一个词,就要好好去理解才可以)。佛教经典《楞严经·卷四》云:“世为迁流,界为方位。汝今当知,东西南北,东南西南,东北西北,上下为界;过去、未来、现在为世。”(上下十方为宇、古往今来为宙;地理为宇、时间为宙)。这二者同是无量空间和无限时间的合称。因此佛教的世界观,也就是普通所称的宇宙观。

佛经中经常提到“三千大千世界”这一概念。三千大千世界并不是指三千个世界,而是集一千个世界为一小千世界,集一千个小千世界为一中千世界,集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其中含有三个千的倍数,故称三千大千世界,其中包含着十亿个世界。这一个小世界是个什么概念?在佛经中讲,即是一个须弥山所涵摄的范围。用现在人能理解的话来讲,就是同一日月所照射的范围,就叫一个小世界。

如此广大无际的虚空宇宙范围,在释迦牟尼佛眼中也只不过是一佛摄化之土。《妙法莲华经·如来寿量品》云:“譬如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三千大千世界,假使有人抹为微尘,过东方五百千万亿那由他阿僧祇国,乃下一尘,如是东行,尽是微尘,诸善男子,於意云何?是诸世界,可得思维校计知其数不?”可见释迦牟尼佛所观察到的宇宙空间是多么深大无量,不可胜言。诚可谓:世界无量,国土众生无量,三千大千世界亦是无量,不要以为用一个三千大千世界就解释了整个宇宙,在佛的境界里,就是这个三千大千世界,也是无量的。所以说,如果以此为考量的话,这个宇宙哪里有什么中心可言。这也否定了人类所谓的地心学说和日心学说。

人类最初的宇宙观,是地心学说,是以地球为宇宙的中心;后来又提出了以太阳为宇宙的中心。现在我们知道了,不管是地心学说还是日心学说,都是错误的。一个小千世界,可以理解为是太阳系;一千个小千世界组成一个中千世界,可以理解为是银河系;放眼于银河系,日心学说和地心学说,都是错误的。现在人又提出的以银河系为中心的话,也是错误的。因为在宇宙之中,有无数个银河系。这就是佛说的世界,跟现在科学是完全吻合的。

我们人类所居的地球,在宇宙天体中,相比之下,不过是宇宙中的一粒微乎其微的微尘。现在人类的天文学研究已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借助先进的科学仪器,实现了古人“举头天外望”的梦想。人们看到茫茫宇宙,无穷无尽,无边无际,仅仅银河系中的星球就已多至不可胜数,星球之间的距离亦大至不可限量。非但古人的地球中心说固无道理,即使哥白尼的日心说实属滑稽可笑。而释迦牟尼佛所讲的虚空无尽,三千大千世界无量,才是究竟的宇宙真相。

不借助任何科学仪器,释迦牟尼佛何以能在两千六百多年前就认识到宇宙的无限性,并给予真实的描述,这的确是一件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现代天文学所取得的成就恰恰验证了古老的佛教理论的正确性。

佛教理论中的地理概念更有“俗地理”和“圣地理”之分。“俗地理”是指我们平常的人在凡夫地,以肉眼凡胎所能够认识观察到的宇宙景象。“圣地理”是指我们平常凡夫根本就观察不到,只有开了天眼的得道圣人才能看得见的神秘宇宙景象。

最简单的如:以刀断水,水中会留下伤痕;鸟在虚空中飞过,虚空中会留下痕迹,而我们平常人却看不到。但在我们之前讲的罗汉、菩萨眼里,是能看到这些痕迹的。至于佛国中的妙宝庄严,重重无尽,百味饮食,应念现前,受用种种,一切丰足等不可思议的神奇境界,目前人类的科学研究尚无法认识和理解,只可存而不论。

以上是佛教徒对宏观宇宙的认识,我们接下来解读一下佛教徒对微观世界的认识。

佛教理论对宏观宇宙的认识和描述诚令世人为之震惊,同样佛教理论在微观领域内的认识亦令现代科学刮目相看。释迦牟尼佛指出:一滴水有八万四千虫。

在一滴晶亮的小水珠中,我们正常人的肉眼在常态下什么也看不到,而佛祖却惊世骇俗地宣称:在这小小的水滴当中生活着数不清的生命(“八万四千”并非是一个数量,而是形容极多的意思。)。在显微镜发明之前,人们无法想象,那么多小生命生活在一个小水滴中是一番什么景象。借助显微镜,人们才认识到释迦牟尼佛讲的一滴水有八万四千虫,乃是向世人揭示了一个真实不虚的微观世界的宇宙真相。

《修行道地经》云:“儿既长大,适得谷气,其体即生八十种虫。”意思是说,小孩在长到能吃五谷的时候,他的体内就有了八十种虫了。佛教理论认为: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有八十种之多。我们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以地球为人类生存繁衍的载体。而人体内的各种虫生活在我们人体内,它们把我们人类的身体当作它们的地球,而我们却觉察不到它们的存在,但是释迦牟尼佛对此却有清楚深刻的认识。

(此时有位老人进入课堂,在座诸位皆有异动,法师遂言:大家看到没有,你们的思想完全没有进入状态。我现在所讲的这些,如果不用心听,你根本不可能有收获;即使用心听,这样的知识,你们也不见得能够了解一二。这些知识,也并不是顶端科学能解释清楚的,所以,如果大家如此草率去听的话,也是没有意义的。我希望大家既然坐在这个讲堂里,就好好去听,如果能够了解一二的话,对你的人生,会有莫大的帮助。进来个人,你们就去看,跟你们有关系吗?如此粗重的念头,都观照不到,你还想去学习,怎么可能呢?也不太现实。)

我们的身体是以地球为载体而生存着,同时我们的身体也是这八十种虫的一个载体、一个世界、一个宇宙。《正法念处经》云:“骷髅内有二种虫,游行骨内,常食此脑,复有放逸虫,住顶上,令人疾病。复有发虫,住骨外,常食发根。复有耳虫,食耳中肉。复有鼻虫,食鼻中肉。……复有食涎虫住舌根,瞋则令人口燥。……复有肿虫,住身内,其虫饮血,自然肿起(指肿瘤)。复有嗜睡虫,住周身,疲极归心,人则睡眠。……复有二十种虫,行于阴处,令人消瘦多瞋,下体常臭。复有十种虫,行於屎溺,形色臭恶,或令人泻(指腹泻),或令闭塞(指便秘)。”佛将这些讲说得这么具体、详尽,你们能想象得到吗?

由上可见,佛教理论对人体内虫的认识极其细致入微。现代医学在现代科学的辅助下,虽也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对佛讲的这些,多数都是鞭长莫及的状态。现代寄生虫学研究发现,人体的寄生虫有:蛔虫,蛲虫,鞭虫,钩虫,丝虫,条虫,肺蛭虫,肝蛭虫,姜片虫,……不下数十种之多。 至于生活在人体中的细菌则是多至不可胜数,且细菌感染可使人产生肿胀、下泻等生理病理现象,现代医学的许多新发现竟与佛教经典的理论相一致。释迦牟尼佛的大智大慧,可以说,令人不可测度。

现代微观科学看到了细菌,这是人类在微观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开创了微观领域的新天地。然而是否存在比细菌更微小的生命,而目前的微观仪器却无法观测到。按逻辑推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既然人体是一个虫窠的话,那么细菌也可以说是一个世界,是另一个更微小的虫窠。

释迦牟尼佛教导其弟子,不得以口吹灭烛灯。乍一听,难免有愚昧迷信之嫌,而佛祖对此却是别有一番苦心。佛教理论认为:灯焰之上,有细微众生,吞食其烟,人气一吹即死,凡眼不识,唯有天眼者方能见之。宇宙虚空中存在一种极微细的生命,它们以灯烟为食,而人口之气对于这种极微细的生命而言,则是一种致命的毒气。佛陀大慈大悲,平等对待、爱护一切生命,佛为了保全这些微细众生的生命,才制定了这条戒律。然而这种以灯烟为食的微细生命,尚未得到科学的证实。将来科学能否对此做出科学的解释,人们只好拭目以待了。

《大方广佛华严经·世主妙严品》云:“过去所有诸国土,一毛孔中皆示现。”“佛于一切微尘中,示现无边大神力。”这种“于一毫端,现十方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楞严经》语)的无量神通境界,人类的微观科学是难以认识和想象的。然而佛教理论与微观科学取得了许多共识,这使人们不得不重新认识佛教理论。对其中的许多超情离见,现代科学无法解释的理论,只好存而不论,而不应像前人那样作一些简单粗暴的否定。

那么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力量,在引导这个器世界的微观和宏观呢?佛教理论认为,有一种神奇的“风轮”摄持世界。

《大方广佛华严经·华藏世界品第五》云:“诸佛子,此华藏庄严世界海,有须弥山微尘数风轮所持。”“华藏庄严世界海”就是指华藏世界,这是一个比我们人类所能观测到的范围大得多的一个世界,也具有“圣地理”层面上的意义。

任何一个世界都存在许许多多的星球,星球之间并不是杂乱无章、各自为政,而是有一定的秩序,有一定的轨道,相互之间有一种“风轮”的力量在相互摄持,以维持其世界宇宙中的秩序。

古代,人们的科技文化水平相当落后,古人对天体星球之间的这种相互吸引摄持的力量,无法认清其本来面目。古时佛教的译经师们一定吃了不少苦头。因为没有此语可以讲说清楚佛说的这些,所以中国古代的译经师,只好煞费苦心地将这种缔结星球世界之间关系的纽带力量,称之为“风轮所持”。

风是看不见的,却具有力量,具有功能;“轮”则是圆形的,环绕的,旋转的;“持”则是摄持,吸引,维持的意思。犹如杂技演员的表演,用绳子拴住一碗水,给碗一个速度,由于绳子的摄持,碗飞不出去,只好绕着手不停的旋转。绳子的摄持力是看得见的,而星球之间的摄持力则是看不见的“风轮”的力量。这种神秘的“风轮”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力量呢?

现在的天体力学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从而揭示了宇宙天体和太空轨道的一些奥秘。当一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第一宇宙速度,它便可以离开地球表面,像月球一样成为地球的一颗卫星,按一定的轨道,不停地围绕地球旋转,这是它与地球之间产生万有引力的结果。正是由于地球万有引力的摄持作用,月球才不会从空中掉下来,或任意飞到别的地方去,而只能按其固定的轨道,环绕地球旋转。就像我们发射的卫星,就是这个道理。卫星发射出去以后,没有用东西悬挂,却依然围绕地球旋转,这就是万有引力在物理学上的应用。

同样,如果一物体的速度达到第二宇宙速度,便可以冲破地球的束缚,成为一颗行星,而环绕太阳旋转。如果该物体的运动速度达到第三宇宙速度,便可以冲出太阳系,成为银河系中的一颗恒星,而像太阳一样在银河系中的轨道上运转。月亮围绕地球运转,地球等九大行星围绕太阳运转,太阳系又在银河系中按一定的轨道运转,这都是与天体之间万有引力的相互作用分不开的。万有引力是维持世界宇宙秩序的一种重要力量。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中讲的“风轮摄持力”何以与现代科学的万有引力如此相似,佛祖讲的“风轮摄持力”是否就是现代科学意义上的万有引力,这或许还有待于科技工作者和佛教学者们的进一步验证和思考。

接下来的问题,就是关于动静相对的认识

在牛顿经典力学的概念中,是以物体动则恒动,静则恒静为基础。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人们发现宇宙间事实上找不出一个绝对静止的东西来,反之也找不到一个绝对动的物体。牛顿的经典力学有着不可弥补的缺陷。直至后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才进一步揭示出动静的相对性。在相对论中:绝对的动与绝对的静都是没有意义的,所有一切物质能量都在相对情形下而存在发展。人们在常态状态下所感觉到的则是:动则恒动,静则恒静。几乎没有人会认识到这种感觉的虚幻性、不真实性。

佛教经典中关于动静相对性的说法极为普遍,如《圆觉经》云:“云驶月运,舟行岸移。”我国南朝时的傅大士有一首著名偈颂:“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在桥上走,桥流水不流”。其中的“桥流水不流”显然是体悟到动静相对性的智慧境界。

以太阳为参照物,则是地球绕太阳转;以地球为参照物,则是太阳绕地球转。究竟是太阳绕地球,还是地球绕太阳,这实际上是由判断者自己的心念来做取舍。

《六祖坛经》中记载了一个著名的辩论:“值印宗法师讲《涅槃经》,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惠能祖师的见解乃是超越了动静相对,直指认识本源,不为世俗假象所迷倒,而认识到心物相对的智慧境界。关于心物相对的境界,现代科学鲜少论及,这实际上是一个需要人类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我在好几次的讲课过程中也讲过,我们现在的物理学家,真的是应该好好地研究一下《华严经》。如果深入地研究过《华严经》,那么对我们现在的物理学、天体学的研究探讨,会有很大的帮助。

我们了解了关于动静相对的认识,接下来就了解一下,关于时空相对的认识。

动静相对的认识常人已难接受,关于时空的相对性,常人更是无法理解。极具天才的科学巨匠爱因斯坦在其相对论中做出了令世人不可思议的科学发现,向世人揭示了时空相对的真面目。

爱因斯坦认为:时间与空间相对存在,由空间的变动才能产生时间的概念。现在的太空航行,人造卫星发射等均已验证了爱氏理论的正确性。爱氏的相对论使科学认识进入四维空间的领域。

《庄子·天下》篇中记载了战国时著名思想家惠施的一个著名命题:“无厚不可积也,其大千里。”这个命题实际上揭示和探讨了不同维空间的关系问题。三维空间是一个立体的概念,用数学公式表示为:长×宽×高=体积。长、宽、高中任何一个条件等于零时,则体积等于零。即:无厚(高)不可积也。相对体积而言,离开高,其它二维则无意义了。虽“其大千里”也于事无补。(这是庄子那个时候的理论,我们现在人否定传统而提发展,是完全错误的。我们现在人发展起来的所谓科学、先进,都是以传统为理论基础的)。

同理类推:一维与二维的关系可为:“无宽不可积也,其长万里。”二维空间是一个面积的概念,用数学公式表示为:长×宽=面积。长、宽是相互依存的,离开了宽,相对面积而言,其长则无意义了。

同理可以类推四维空间内各维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四维空间是三维空间加上时间维。用数学公式表示为:长×宽×高×时间=时空。长×宽×高即是三维空间,简称空间。在四维时空中,空间与时间是相互依存的,离开空间,时间则没有意义了。

科学家巴纳特在《宇宙与爱因斯坦》一书中讲:“你不要以为时空连续区不过是算术上的虚构,这个世界,实在就是时空连续区。一切真实在空间、时间中存在,两者是分不开的。

一切时间的度量,秒、分、时、日、月、年等是地球在空间对于太阳、月球、恒星等地位的度量。同样,我们计算在地球上地位的经度与纬度,是用分与秒来度量的;而要精密地计算时,我们必须知道年中的某日,与日中的某时……。”

巴纳特所强调的即是:四维时空是真实的宇宙时空,时间与空间相互依存,绝对独立的空间与时间俱不存在。常人的时空分离感,只是人的错觉。

佛教理论中的时空观念是非常神奇而不可思议的。《中论》云:“因物故有时,离物何有时?”时间的观念依赖于“物”的世界才能显现,如果离开“物”的世界,就不会有时间的观念。不难理解,《中论》中讲的“物”与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的三维空间是同一个概念。

在四维时空中空间与时间的相互依存性,对佛教理论而言,并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佛经中讲欲界天中,天人皆有天耳、天眼等神通妙用,能预知众生未来死此生彼的种种情况。我们接下来会解释三十三天,在欲界天的众生,都有天眼通和天耳通的神通妙用。而天眼通和天耳通,能预知众生的生死、过去和未来。

有的学者推测欲界天可能是四维以上维数的空间,而色界天及无色界天的维数则又高于欲界天。也就是说,在佛教的三十三天里,越往上,其维数越高。现代科学已承认四维以上维数空间的存在。这也是现代科学在逐步地印证佛教理论。对维数空间的认识,自然就有了维数空间的存在。我们最初的时候,连对地球的认识都不全面;等到我们超越于地球,再来看地球的时候,就是一个立体的概念了;等我们上升到银河系的时候,我们的世界就是一个四维的空间概念了;而等到超越银河系的时候,就不仅仅是一个思维的空间概念了。到了这个时候,谈的就是欲界天之上的世界了。如果欲界天是四维的话,那么再往上的色界、无色界,就绝不会是四维的了。

有的学者认为圆满究竟佛陀之维数应为无限大,法身遍满种种空间,无有障碍。《华严经·世主妙严品第一》云:“一一毛端悉能容受一切世界,而无障碍。”“普尽十方诸刹海,所有一切众生界。佛智平等如虚空,悉能显现毛孔中。一切处行佛尽知,一念三世毕无余。”这种:一毛容受一切世界,佛智尽知一切众生,一念贯通过去、现在、未来三世等无量神通境界,只有在四维以上之多维空间才有存在的可能。多维空间的发现为现代科学展现了无量宏大的发展空间,同时也使人们觉察到佛教理论具有神秘性和超前性,极有可能是多维空间内的真理。因为这些讲说,是我们目前没办法接受的,所以就将这些归到神秘学的领域里去了。

接下来是关于时间变形的认识。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指出,时间依赖于观察者之状态。若观察者的运动速度可与光速相比时,当其相对于观察者之速度增加,时间之间隔即将延长,亦即运动者之时钟变慢。

据爱氏相对论的理论可以推知:如果乘数倍于光速的飞船在太空飞行,时间可以不流,或倒流,看到过去世的种种事物,就是有可能的了。因为鸟在空中飞过,都能留下痕迹,何况我们人在世间的生存,怎么可能不留下痕迹呢?能看到过去,也能看到未来,这就是佛教徒的观念:过去、现在和未来。

佛教理论中关于时间延促变化的记载颇多。如佛典中记载:忉利天距阎浮提之上八万由旬之处,以世间百年为一昼一夜;而距阎浮提更远的兜率天,则以人世间四百年为此天一昼一夜。

距地球愈远,则与地球的相对运动速度越快(因为运动半径加大),其时间间隔自然就越长,这些记载真实可信,并与现代科学原理深相契合。

爱因斯坦在其相对论中曾指出:时间只是人的一种幻觉。这与佛教理论颇为相似。《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圆满成就第九》云:“阿难闻佛所说,白世尊言:法藏菩萨成菩提者?为是过去佛耶?未来佛耶?为今现在他方世界耶?世尊告言: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无生无灭;非过现未来,但以酬愿度生,现在西方。”既然“彼佛如来”是“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即超越了空间维,则必然同时超越了时间维,“非过现未来”,不受时间的束缚与限制。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一体同观分第十八》云:“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释迦牟尼佛的意思是讲:如果心中有过去、现在、未来等时间观念都是错误的,虚幻的,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即是“不可得”的。 这与爱因斯坦的见解是多么相近,难怪爱因斯坦曾感叹:“如果有一个能够应付现代科学需求,又能与科学共依共存的宗教,那必定是佛教。”并预言:“将来世界第一大宗教必定是佛教。”

佛教是如何解释成住坏空的宇宙循环的呢?佛教理论认为:有生即有灭,有成即有坏,并把世界分为:成、住、坏、空四个时期。世界成住坏空一周是一大劫,一大劫分为成、住、坏、空四中劫,佛经里讲,地球最终是会被人类自己毁灭的,毁灭之后就成了微尘。水大、火大、风大的过程很漫长,地球被烧为灰烬之后,就成了微尘。无数的微尘在虚空中慢慢地积聚,积聚到一定程度,地球就又生成了,此时就是住的过程,这个住的过程不是永恒的,是会坏掉的,化为微尘之后,还有一个空劫的存在。不是化为微尘之后,马上就会形成新的地球,而是要经过一个大劫,才会在虚空中慢慢积聚,成为一个地球。成劫是世界形成的时期,住劫是有情众生安住的时期,坏劫是渐趋破坏的时期,空劫是完全崩溃毁灭的时期,且世界的成住坏空是连续不断,周而复始,循环无穷。

现代科学对天体宇宙的形成发展做出了许多重大发现。天文编号为M87之无线电波星云旋系中,从非物质之无线电波区里,喷出长达一万光年之光炬,其中为高速高能电子。从非物质之中,亦即从虚空中,而喷射出物质,实乃超越世俗情见的重大发现。天文学家霍金斯云:“星点旋系从强度高能的虚无之中形成。”(这些都是高科技的一种研究,我也只能找一些学术观点,来共同学习探讨,从科学的角度,来不断地印证佛所说的一切法。)

科学家们证实大宇宙出生于虚空,各种星云、星球等天体皆在不断运行,不断生成和消灭。从空而有,因有而住,从住坏灭,复归于空。例如猎人星座距地球十五光年,是距地球最近的星座。从夏威夷猫娜基山顶,用无线电望远镜摄得猎人座星云爆炸散开(坏灭归空)后之照片,后又用红外线镜头,摄得正在初步形成的新星云(从空复成)的照片。此乃宇宙星体成住坏空的有力科学证明。

科学家们预言,太阳系中的太阳再经六十亿年,即将老化为红光巨星(星体在衰老时乃发射红光,称为红光巨星,这只是科学家的一种预测、猜测)。当太阳进一步衰老而濒临毁灭时,天文学家称之为白光矮星,因即将崩溃,乃竭尽残力,辐射白光,星体缩小。最后将突然爆炸而毁灭,复归于空。

总之科学上的种种发现与佛教关于世界成住坏空的理论,得到了相互印证。《地藏菩萨本愿经·观众生业缘品第三》云:“此界坏时,(此界之地狱)寄生他界,他界次坏,转寄他方,他方坏时,展转相寄,此界成后,还复而来。”释迦牟尼佛讲述的各方世界不断生成坏灭,已为现代科学所证实;而各界中的地狱却能在其世界坏灭时辗转相寄,成后复来,这还有待于现代科学的继续深入研究和探索。

关于人体自身的认识。佛教理论认为我们人类所生活的娑婆世界像一个大监狱,众生都被关在狱中受苦,未出生住胎时,则称为“胎狱”,并且对“胎狱”中的情况有十分清楚详尽的认识。《修行道地经》云:“胎成七日,初不增减。二七日如薄酪(薄酪指的是牛奶煮开放凉之后的那层皮)。三七日如生酪。四七日如熟酪。五七日如生酥。六七日如息肉。七七日如段肉。八七日其坚如坏。九七日变五泡两肘、两髀及项。十七日,续生五泡,两手腕、两足腕及头。十一七日,复生二十六泡,十手指、十足指、及眼耳鼻口。十二七日,泡相成就。十三七日,现腹相。十四七日,生五藏,十五七日,生大肠,十六七日生小肠。十七七日有胃处。十八七日生二藏。十九七日,生手掌足趺臂节。二十七日生阴脐颐乳。……”。(这里的一七日至二十七日,指的是一个七天,二十个七天)

现代医学借助先进的仪器,才认识到胎儿发育的具体情形。在月余(六七日)时长约三公分,重约十克,状如息肉。在第三个月中(十七日)长约六至八公分,重约四十余克。此时四肢渐显诸骨化点出现,已可与其他动物相区别,故称胎儿。

令人不可思议的是,现代的医学发现竟与佛典中的记载如此吻合。两千多年前尚无生理学、解剖学之名称,及现代化的科研仪器,释迦牟尼佛对胎儿的发育过程能取得如此详尽精确的认识,的确是令现代医学为之赧颜的一大奇迹。

关于佛教理论与现代科学之间存在的相通之处,可谓比比皆是。日本学者松下真一在其著作《法华经与核子物理学》中云:“这实在很奇怪,正是现代物理学的真理,并用实验加以证明,这和古代的佛教思想的具体表现一样,不是令人惊叹吗?”(这里说明一点,日本的学者的社会地位是很高的,是超越大学教授地位的,公交车上都有僧人专用座的。因为僧人不仅仅对哲学、宗教的贡献,对科学的贡献也是非常巨大的。)

科学家卡普拉在其《现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中云:“古老的宗教典籍《华严经》与现代物理学的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性。” 我们现在可悲的是,少有人问津,更不要说去研究《华严经》了。包括现在的法师,没有那么多的精力,也没有那么大的智慧去研读《华严经》。这也是现在僧人的可悲之处了,因为其良莠不齐,所以素质也普遍低下,而想要去研究这样高深的学问,是需要基础的。正因为我们不具备这样的基础,所以还停留在读诵经典,谈不上研究。读诵都有困难,字都认不全,又怎么去研究它呢?如果我们去研究了《华严经》的话,那才是顶端的科学。

世人每以世俗常识作为判定是非真伪的标准。现代科学的新发现证明:这些常识往往是主观错误的产物。在科学证据尚不确定时,我们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古老的佛教典藉与现代科学理论之间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的确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和深思。这个时代的学佛之人,多数停留在迷信的层面上,谈不上科学,谈不上去深入地研究。过去走在科学顶端的人,多数都是佛教徒。这一点应该引起我们佛教徒的反思,观待一下自己,跟佛菩萨的智慧相比,真的应该惭愧得无地自容了。现在的我们,趴在地上顶礼佛足都应惭愧无比,还在那里趾高气扬地否定佛学、否定佛教、否定佛教徒的行为!对佛陀提出的众生皆平等,我们好多佛教徒都只认为是六道众生皆平等,但佛陀提出的众生皆平等,包括有情和无情。我们对一花一草一木,都应该平等对待的。

以上是佛教里的宇宙观,为什么这节课没有接着上节课《佛说阿弥陀经》的解释往下讲,因为接下来解释的三十三天,跟这些内容都是相关的。如果对这些都没有概念的话,要去解释那些,大家就会听不懂了。什么须弥山,什么四大部洲,什么三十三天,哪里能听得懂呢?云里雾里的就像是神话故事一样。但这些都是真实存在的一个器世界。接下来我们简单解释一下四大部洲。

佛教宇宙观主张宇宙系由无数个世界所构成,一千个世界称为一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称为一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一佛之化境。每一世界最下层系一层气,称为风轮;风轮之上为一层水,称为水轮;水轮之上为一层金,或谓硬石,称为金轮;金轮之上即为山、海洋、大洲等所构成之大地;而须弥山即位于此世界之中央。

相传此山有七山七海绕其四周,入水八万由旬,出于水上高八万由旬,纵广之量亦同。周围有三十二万由旬。由四宝所成,北面为黄金、东面为白银、南面为琉璃、西面为颇梨。而须弥山四方的虚空色,也由这些宝物所反映。七金山与须弥山间的七海(内海),充满八功德水,七金山外隔着碱海(外海)有铁围山,碱海中有郁单越(北)、弗婆提(东)、阎浮提(南)、瞿耶尼(西)四大洲,此即所谓的“须弥四洲”。

在上列诸山中,须弥山及七金山皆为方形,只有铁围山是圆形。以上九山、八海由三轮所支持。风轮在最下,其量广无数,厚十六亿由旬。其上有水轮。水轮上部则凝结成金轮。水、金二轮深度共达十一亿二万由旬,下方八亿由旬是水轮。而两轮之广,直径十二亿三千四百五十由旬。最初,由于有情业增上力,风轮生,依止于虚空,又依有情之业力,大云雨起,澍风轮上,积为水轮,又因业力风起,击水,上部结为金轮。这是有情的依处,即器世间,住在此间的有情有天、人、阿修罗等六趣。

诸天中有地居天、空居天之别,六欲天中的忉利、四王二天属地居天位,忉利天位于须弥山顶上。四王天位于须弥山的第四层级。又须弥山的第三层级以下,有四王天的眷属夜叉神止住,住第三层的称为恒憍,住第二层的称为持鬘,住初层的称为坚手。七金山以及日轮、月轮的宫殿内,也有四王天的眷属止住。六欲天(欲界)上面有色界四禅十六天,其上更有无色界四天。

依上述三轮的支持,由九山、八海、四洲构成的国土,称为一世界或一须弥世界。一千个须弥世界称为中千世界,一千倍的中千世界称为大千世界。由于有小中大的区别,所以总称为三千大千世界,此即为一佛的化境。此世界乃是为六趣二十五有界的有情作依止,相对于有情世间,而称为器世间。

读了这么一大段,可能大家也没听明白,我们解释一下。这里讲的须弥山是一个太阳系的概念,须弥山位于太阳系的中间,太阳和月亮围绕着须弥山的中部在转,四大部州是在须弥山底部的四周,我们所在的这个世界称为南阎浮提,处在须弥山的南部。这四大部洲是处在一个相对不动的状态,一个须弥山加上四大部洲、一个日月星辰,组成一个小千世界,这里的万有引力,都是须弥山在起作用,须弥山顶上有三十三天,一层一层地上去。大家大概了解一下须弥山的这些知识,我们接下来解释一下四大部洲。

想解释清楚这个挺难的,人间有四个天下,亦即四大部洲,分别表法四类社会阶层里的人道众生。一是东胜神洲,二是南赡部洲,三是西牛贺洲,四是北俱卢洲。在须弥山四方的咸海之中。

一、东胜神洲,华言胜身。以其身胜南瞻部洲故也。(东胜神州是超胜于我们这个南瞻部洲的)。在须弥山东,其土东狭西广,形如半月,纵广九千由旬,人面亦如半月之形,人身长八肘,人寿二百五十岁。

二、南赡部洲,梵语阎浮提,华言胜金洲。阎浮是树,提是洲名,因树立称,故名阎浮提。在须弥山南,其土南狭北广,形如车厢,从广七千由旬,人面亦像地形(长方形脸),人身多长三肘半,于中有长四肘者,人寿百岁,中夭者多。(虽然是百岁,但多数活不到百岁)。

三、西牛贺洲,华言牛货。为彼多牛,以牛为货,故名牛货。(这是佛经里描述的,咱没见过哈)。佛言其多牛、多马、多珠玉,在须弥山西,其土形如满月,纵广八千由旬,人面亦如满月,人身长十六肘,人寿五百岁。(牛、马、珠玉是福报的表法,此处为可以带来一定福报的外道诸法。相当于道教的天人,福报大,化现出的珍宝也多。)

四、北俱芦洲,梵语郁单越,华言胜处,以其土胜三洲故也。在须弥山北,其土正方。犹如池沼。纵广一万由旬,人面亦像地形,人身长三十二肘,人寿一千岁,命无中夭。(此土代表修行苦行的外道众生,寿命很长,佛言其离诸系缚无我清心寡欲,四土中福报最大,得佛赞叹。相比较其他三洲福报最大,最接近小乘的修行。)

在小乘经典中,女人有特殊的含义,专门用来譬喻,会令人染着垢污的诸法。依染着轻重,由重到轻依次譬喻说“身身相触、身身相近、执手、久视、一瞥”。特此说明,以免产生误解。这里就是为了特别说明,为什么要厌弃女身,为什么西方极乐世界没有女身,而不是讨厌女人的意思。

今天就讲到这里,对须弥山、四大部洲、佛教徒的宇宙观,大家要搞清楚,才能利于下一步的学习。用这样的讲课方式来讲经,不知道要讲到哪年哪月去,所以有些内容只能以点带面,做一个简单介绍,大家还须课后查找相关知识巩固学习。如果想要继续学习,就要去读诵《华严经》,看《华严经》的讲义,如梦参老和尚讲的《华严经》。老和尚讲的华藏世界,那才叫一个热闹呢!听得你就像是听神话故事一样,比现在的那些穿越剧、神话剧要好听多了。老和尚讲的特别形象、生动,更比什么美国大片要好多了。想真正了解佛教徒的宇宙观,就要好好研读《大方广佛华严经》。

我们都读过《地藏经》,《地藏经》里也简单介绍过南阎浮提,对地狱也只有过一个初步概念而已,但在我们心中,并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宇宙观。如果对宇宙是陌生的话,那么你的心就是有限量的了。如果你对宇宙有了真切的认识,那么你的人生观就有了不同的概念了。在虚空中如此渺小的地球,就如微尘一样,更何况寄居于这个微尘地球上的我们呢!我们个体对于地球而言,就是微尘;而地球对于宇宙而言,甚至连微尘都算不上呢!我们是微尘中的微尘,就如原子中的夸克一样。整个宇宙是一粒黄豆的话,那么太阳系、银河系、就如原子、分子、粒子一样,如此延伸出去,我们人就连夸克也算不上了,是比夸克更小的单位了。

今天就讲到这里,大家请合掌回向。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