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瑕随笔:从美国孩子玩骰子,看如何引导孩子提问题


清瑕-100770  07/21   7447  
4.0/1 

从美国孩子玩骰子,看如何引导孩子提问题

  骰子常是赌徒用来赌博用的工具,中国人玩麻将时也把骰子玩的顺溜,可在美国,它们跑到了学校的教室里,课堂上。

   Why?这得从我听过的一节美国阅读课说起。这节课的课名是“Tea(茶)”。当孩子们通读完课文后,老师把同学们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拿出一个大大的骰子,在她的讲台上抛转起来,旋转停稳,一看正对上的那一面有一个大大的“Why”。老师问:“为什么茶在亚洲最多?”当有同学举手想回答了,老师却说:“这是我的问题,你们每个人读了这篇文章,一定也有自己的问题,给你们每个小组一个骰子,你们每个人轮流投掷,遇到什么疑问词,就问什么问题,看谁能答出答案?”。


    玩过骰子的都知道,骰子有六个面,而美国的老师在这六个面上做起了文章,她把when、where、 who 、what、 why、 how (时间、地点、人物、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疑问词写在了骰子六个面上,然后用投掷骰子的方式让学生们进行阅读理解。孩子们分小组对需要了解的问题进行解读,并进行不同问题的相互提问。每一个疑问词后面,都是一个孩子需要去了解的问题。对于美国孩子来说,对咖啡的了解远远大于茶,老师不仅带来了家里的茶让孩子们看,更有大量的图片让孩子去感受不同国家不同的茶。

   每个小组投掷骰子后,出现“When”、“Where”时,有孩子会问:“茶是什么时候让人类发现的,最早出现在哪里?”出现“Why”时,还个同学问了个有趣的问题:“为什么在中国好茶需要送给皇帝?”孩子们在相互提问与解答中,一篇阅读理解在骰子的转动中变成了问题的万花筒。

    原来,美国老师是用投掷骰子的方法,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爱因斯坦早年就认为:“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让孩子敢于质疑,养成独立思考习惯,对他的学习成长至关重要,会让孩子一生受益。


   学贵有疑,有疑才有思,有思才有问,有问才有悟。近代教育家陶行知的几句话,颇为风趣生动:“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亚里士多德也曾说过:“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苏格拉底更是形象地说:“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维诞生。”

  那么,问题意识如何培养,如何让孩子学会问问题呢?

   我采访过的哈佛男孩雨晴的爸爸,他认为让孩子学会问问题,是孩子成长的起点。雨晴一二岁刚刚开始有基本的语言能力后,他就开始启发孩子,一天至少问三个为什么,可以是任何问题,所有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所有身边发生的事情,都可以问,问出来就有奖励,有本事就把大人问倒。


   就这样,小雨晴在爸爸的启发下,开始了观察、了解,思考和学习,爸爸用问号在孩子心底安装了永不停歇的发动机,问号引着他从兴趣到乐趣,从无知到博学,开始了他的学习成长之旅。

   每个孩子的心中都充满了各种各样对世界的疑问。我们有些父母,习惯于传授,告诉,记住,而不是鼓励孩子在问题中自己获得知识。父母的问题意识不足,导致了孩子的问题意识不足。所以,等孩子长大,自然就不会问问题,也缺乏了思考和探究的习惯。

   美国天目教育群的哈佛女六二这样告诉我们,他小的时候,爸爸是启蒙老师。他的父亲告诉她,“即使对一片叶子,你也可以有不少的想法,先不用计较想法的对错。”现在她也会对儿子说,“一个对事情没有想法的人,很可能会变成一个十分无趣无聊的人!”

   雨晴的爸爸,从一二岁就开始启迪孩子,就是告诉我们,问问题必须“早”引导。六二的爸爸,从一片叶子就要让孩子有想法,也在告诉我们,问题无处不在,你的问题意识有多大,孩子就会有多少问题。美国教室里在玩的骰子,把问问题变成了一个有趣的游戏,更启发我们引导孩子问问题,也是一个有趣的智力游戏。即使是天马行空,不着边际,问题问出来,就是最大的成果。


   知易行难,问题意识从娃娃抓起,有些父母老大不适应。“孩子小,不懂事,问题实在是幼稚,跟在屁股后面不停地问烦死了。”这是我们常看到一些妈妈们的抱怨。童言无忌让父母忍俊不禁的同时,工作生活的压力,也让年轻的父母很忙、很燥、很闹心。对于孩子的问题,初期还会简单回答一下,可问多了就会烦,更不用说用方法去引导孩子学会问了。

   在这里,既有一个观念的问题,又有一个态度的问题,更是一个智慧的问题。当孩子上学以后,抱怨孩子不会思考,抱怨孩子不会问问题,用大把的时间精力甚至金钱,让孩子穿梭在各式各类的补习班的时候,是不是这里面也有自己的问题呢?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是对孩子最重要的思维训练,会让孩子学会自我学习和探索,在成功的路上始终自我奔跑,事半功倍。

   还有的父母认为,自己不是专业的老师,哪能象美国老师用掷骰子的趣味游戏去引领孩子学会问问题,甚至认为学会问问题,那是学校的事。

   事实上,孩子的世界新奇无邪,一切都是他们探究的目标。记得一个经典小故事:有个妈妈带孩子去逛商场,她觉得商场的热闹和物品多,孩子一定会喜欢,可恰恰相反,孩子在商场一点也不高兴,不停地哭,吵着要出去。妈妈不明白,当她蹲下来询问孩子时,才看到,在孩子的角度看见的只是一条条人腿,以及高高的柜台,无趣而狭窄。当我们用成人的思维面对孩子的时候,你的世界并不是孩子的世界。

   如果,此时父母蹲下来,和他一起观察他的世界,并告诉他你会理解他;如果,你能抱起他,让他和你有同样的视野,他的眼中才会有问题;如果,此时你还可以托起他,让他看到比你更高的视野,让他把他眼中的世界告诉你。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你的行为和做法会让孩子更早建立问题意识,并引领孩子的思维成长。


   听了一个斯坦福孩子妈妈的讲座,她说,她培养孩子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保持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如何去保持,其实就在不断问出的问题中。这一切,需要父母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孩子思维成长的萌芽期。孩子的世界神秘而好奇,无数个为什么里有趣而有益的求知与探索,需要父母的关心、爱心和耐心。作为父母,你就是孩子问题意识的起跑线。

   学会问问题,学会解答问题,好问、多问、深问既是一种思维品质,也是一种思维习惯。而这种习惯的养成,需要很早就开始引导,这需要老师和父母的一份智慧,一种坚持。要早,要有趣,要无处不在,要无时无刻!

   教育的本质不是涂抹,而是发现。每个孩子都有潜藏在身体里的心灵密码,只有孩子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才能解开这个密码,才能完成真正意义的成长。作为父母,我们是否也可以如掷骰子式的,打开我们的思维,问问孩子教育里的Why,引导孩子形成勇于探索,强烈认知的思维模式,相信孩子将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中,学会表达与交流,提高认知水平,实现自我成长。

   父母朋友,你会把骰子带进家庭里吗?或许不会,但我希望我们都能把骰子里的疑问词带进孩子的世界和生活。因为,当问题意识成为思维习惯,孩子未来的人生也一定会充满力量,大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