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生】林程娜诗歌印象 作者:甘遂、梁彬,等 by 彼岸
彼岸诗歌-2357 06/26 14416
4.0/1
【万物生】
诗歌印象
作者 /林程娜
本期参评诗友:甘遂、梁彬、张左、林仕荣、小二、蔡赞生、温科英 、火禾、曾庆礼。
万物生
文/林程娜
他在来时的路上突然醒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的陌生——花草的姓氏是春天给的他的姓氏却是一个无休止的睡眠黑暗从他睡着以后便消失了这个世界何其美好,那时还没有一个叫梦境的地方他的朋友们和他一样在沉睡和他一样在光芒中跳舞他们看不见对方的样子他们的眼睛是发光的星子那些人从来不俯视也不会仰视月亮的光辉是他们给的而太阳也只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命名是多余的,万物静默而自得他们不停地在光芒中沉睡、跳舞激起了一个新的漩涡四散的光芒落在黑暗的水上他在来时的路上突然醒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的陌生那一天,春天以降临的姿态命名2016.03.21
【作者简介】林程娜,1984年生,广东揭阳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福建省漳州市诗歌协会会员,第三说诗群成员,女诗人平台编辑。著有诗集《那一刻蓝色的倒影》《60首诗:光芒之上》。
读林程娜的《万物生》有感
文/甘遂
万物生这首诗,我反复读了几次,我觉得作者在语言修辞方面凭借着一种超验的意识和感觉,有效地参照常规诗学中的不同组织,产生了一种较有韵味的作品,语言节奏以及造境,构成了一个象征性的世界。虽然在实际写作过程中,随机性和表达结构上略显冗余的瑕疵,但整体气息非常生动,诗意的主体投射到客观环境中,使得事物发出光彩的是感情的表达方式。在诗人那里情感就是内在的中心。因此,作者对大自然的“拟他化”,使情感的表达更符合诗的本性。
从诗的前几段文字中,作者在诗化语言结构方面塑造出一个神奇的原初的世界。她把造境陌生化,但又绝对符合经验的现实。如梦如幻地塑造了一个具有魔力化的开篇。正如梦幻、它所启示的是诗人内在的情感活动,而这种活动的中心就是灵魂印像。因此,它的超验性涉足到经验世界中来,诗自身的世界就已确立。
但是在中间的几节段中,基本用了自我表现的手段,凭借语言中超乎语词之上的韵律、联想、夸张、隐喻等手法来扩大造境的内蕴,而使人看清了世界究竟是怎么回事。虽然说,这种活动完全无需靠外界的事物来证明是否得当。但就普遍性的关系来说,其语言的构造虽打成一种活生生的东西。但是我觉得这一段没有超脱于语言,还是在一些语言功能的惯性作用下,拘泥于语言功能的自动化。缺少了一些打破语言程式的新意。
而在最后几个节中,作者在诗的结尾进入了浪漫美学的升华,一种朝着心理上的整合,主、客体统一的方向发展。所以体现出了一种消解,升入了更高的形式。这些文字组合有致,她实际上反映了自然中的生命本能,如与日神交溶的梦境,也有与大自然欢庆共醉的思潮。它发出了一种隐秘的召唤,若即若离地接近温润的故土。其中有一种难以言喻的光彩,始终有一种流转易形的力量,在无穷的岁月里回流。
【作者简介】甘遂:福建人,现居苏州。从事雕塑造型艺术行业,有宗教信仰,向往自然,敬重生命,无组织,无党派人士,倡导人本存在价值。
真正的诗人体内有个“小宇宙”
——读林程娜《万物生》
文/梁彬
程娜在一篇散文《对一首诗的热爱与期待》中这样写到:“一首真正诗歌的产生似乎具有神启的力量,她让我在不经意之间感受到了一种久违而欣喜的精神高峰体验”。面对《万物生》这样一个同题,我想,像她这样不轻易落笔的诗人,绝不会就题论题的。那么,我们是否又要假设一下:有一位“神”在“启”诗人、“启”诗歌、“启”万物、春天以及生命?好吧,让我们来试图解读:
一个“神”躲在世界后面“沉睡”、“醒来”、在“光芒中跳舞”,适当的时候“激起了一个新的漩涡”。“他”高深莫测,“月亮的光辉是他们给的”,而不是太阳,“而太阳也只是他们当中的一员”。“万物静默而自得”,是个受用者。
“他”是幕后操纵者,“花草的姓氏”貌似“是春天给的”其实是“他”,“他在来时的”“那一天,春天以命名的姿态降临”,有点狐假虎威的意味。
如果这样解读妥当,那么,这个无形的“神”就是一种高于“万物”、“春天”的神秘力量。“他”主宰万物生息、四时运行,宽容而伟大。而这首诗也就超越了日常写作的范畴,像陶渊明《形影神》诗一样,触及到生命、宇宙的思考。《形影神》诗里面有一句:“大钧无私力,万物自森著”,“大钧”指的就是这种神秘力量。
大凡诗人都有过这种貌似“无聊天真”的思考,陶渊明也不例外。《形影神》三首陶公反复思考着身体、影子、精神三者的关系,我们并未觉得“无聊天真”,因为它透露了诗人热爱自然、热爱生命的内在,是淳朴“诗心”的映照。
每个真正的诗人心中都有一个“小宇宙”,里面有行星碰撞的回响、有美丽的流星群、有星系随着岁月推移形成。我原来还在担忧程娜原本那种略带“痛感”的写作会没有出路,现在看来担心是多余的。她的“小宇宙”很强大,有可能会形成属于她自己的“星系”。
美和丑是相生的,甚至是可以反证的,就像这首《万物生》中所透露的:“黑暗从他睡着以后便消失了”,这“大钧”走时消灭了“黑暗”,造就了美留给人间,默默推动着“万物”轮转、演化。我们如何还能继续紧锁心扉,只耽于平凡世界外在的“相”,而不赶紧去思考和拥抱生命呢?
我在程娜《蝴蝶,我们不说今生来世》的评点中建议程娜去采摘路边的野花。现在看来,你还是去摘星辰吧!
【作者简介】 梁彬,80后,广东揭阳人。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2002年开始诗歌创作。
读林程娜《万物生》随感
文/张左
林程娜的《万物生》,以缓进苏醒的方式,探寻着万物复苏的姿态。她描摹自然万物生的景象也渐入佳境:“一样沉睡。一样跳舞。看不见对方的样 子。眼睛是发光的星子。不会仰视。万物是静默而自得。”然后在“漩涡”的状态下成长、颠簸和成熟。人生,在醒来与醒来之间,找到春天的美意。
这是林程娜较为滑顺的一首诗,轻易让人觉得:发芽的时候迈出了许多脚步,声音比针还轻。全诗充满了生机,有一种无为而立,漩涡顺势的人生启发。也和等边三角形一样,有公共性和特殊性的意义。
【作者简介】张左,正名廖鉴华,1982年生于福建永定,客家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漳州诗歌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散文诗》、《第三说诗歌》、《诗歌蓝本》、《海峡都市报》、《福州晚报》、《自由诗刊》、《揭阳日报》等。现居福州,创立厚劲品牌策划,农业部信息中心主办中国茶网执行主编、《茶灵感》杂志总编辑。
略评林程娜《万物生》
文/林仕荣
1.诗风安静,有如暗中的自语,需用倾听的方式,才能获悉语义的指向。其中,有对物种未明定义的审视与判断,符合诗题所寓意的理念指向。
2.诗题可以成为某种意志抒写的对象。而作者,只在意“生之前的假象”,这是有定力的写作。
3.万物均以命名,才有认知的可能。在未命名之前呢?之后呢?诗的哲思没有显露,但已提供这种思考的指向。
4.私以为,最后“春天”一句,是个败笔。裂痕出现在“命名”出现二次,有思维上的重复,也有逻辑上的嫌疑。
5.《万物生》是个大命题,可续写,至少可达千行以上。
【作者简介】左刀,原名林仕荣。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现代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秘书长,《0596诗刊》执行主编。喜诗歌、散文、书评、诗论类的写作。现从事地方年鉴编纂。
《万物生》读后
文/小二
读辛波斯卡的《万物沉默如谜》时,我沉迷于她的侃侃而谈如邻家大婶,明白晓畅而义理如梳。我想诗到此境,也就涅槃了。
今日读林程娜《万物生》,心也油然而动。虽说,这唯美纯诗一路有些隐晦,但因作者行文的匠心独运,也使人从语词之美带出共鸣。
万物生万物从何而生,一个人从何处来又到何处去?这是一个千古母题。从屈平杜工部到高更梵高,所欲表现的莫不如是。有时,我们的确都象这诗中所述“他在来时的路上突然醒来/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的陌生”,又都想以春天来命名自己的人生。
读这首诗,我看到诗中演绎的是,一个有觉悟而未有作为,又要有所作为的人生故事。我向来认为,如果抒情而不滥情,有故事的诗,都是值得一读的好诗。
【作者简介】小二,男,本名吴晓义,生于1972年。广东揭阳石母山人氏。世居乡村,耕田,种诗。
读《万物生》
文/蔡赞生
诗人以春天的名义为复苏的万物命名。但她又说,“命名是多余的,万物静默而自得。”因为春天总会如期而至,它自然赋予万物所有的一切,“月亮的光辉是他们给的,而太阳也只是他们当中的一员”。她的美好不同于常人的美好,诗人就在于她能够以鹰眼的视野,新奇的感觉,陌生的意象来呈现诗意,抵达诗歌的本质。诗人呈现的春天,视觉上的色调不同于一般的暖色,她介乎半梦半醒状态,万物的卑微和喜悦极其微妙地被这一梦幻所缠绕。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107章说:“诗人对自然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而这种“入乎内”“出乎外”反复纠缠的感觉,才成就了这首诗的感性与深邃。
结尾回环复沓,是企望?是梦醒?
——春已降临。
【作者简介】蔡赞生,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汕尾市诗歌学会副会长。已出版诗集《一生的神》《指尖上的诗》。
春天之外有春天
——浅析林程娜诗歌《万物生》
文/温科英
3月21日是世界诗歌日,程娜写了一首女诗人平台的同题诗《万物生》。这天正好也是世界睡眠日,我猜,这首诗肯定跟睡眠有关,因为她也说过她的诗多数是失眠的灵感带给她的,因为那时特别清醒。
果然,“他在来时的路上突然醒来”,非常惊艳地破题而来,像春天的第一声春雷,轰隆隆催醒大地,又像公主吻醒王子,王子突然睁开了眼睛,单单一句,极具画面感的动态切入,一下子开启了“万物生”的主题,让我惊异于程娜耳目一新的创造性。
“花草的姓氏是春天给的/他的姓氏却是一个无休止的睡眠”,世界是物我相融的境界,醒与睡不断循坏,诗人的笔下营造一个童话梦境般的世界,在这里物、我两忘,“他们看不见对方的样子/他们的眼睛是发光的星子”,世界在这里是无边的,万物平等,“那些人从来不俯视也不会仰视”。我们常说诗人写诗“境由心生”,程娜的万物之境是由“光”、“影”组成,存在无限宽广与无限可能,灵魂能抵达的地方有多远,诗便在更远的境地。
“他在来时的路上突然醒来”,他为什么要来、他为何而来?这个“他”是谁?为什么是“他”而不是“她”?整首诗,诗人的诗思开阔而无阻碍,这个“他”我们可以当他是造物主、是天使,主宰万物诸神的神,更是存在中真实具体的完美灵魂,他在春天醒来。可是,睡神要不要醒来?睡和醒两重天,天地阴阳相合,春夏秋冬不断地轮回,“春天以命名的姿态降临”,催醒万物是一个责任,睡,也是一种暂停、歇息、修养。在诗歌里,睡是被允许和膜拜的。或许,这个睡眠的状态正是存在本真的光明姿态。
整首诗描述睡眠中的状态,睡着的时候世界多么美好,醒来看到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那这个陌生是好还是不好呢,诗中没有直接交代,或许这正是诗歌留白的部分,未知的未来。好的诗人不断在诗艺上磨练自己,想象力超越于文本之外,真实之外有无穷的存在,春天之外有春天,美好之外有更美好,这才是万物更新的真正意义。总体来说,这首诗留给我的不是三言两语能言传的意会,与睡眠日读到的里尔克的一首诗,有某些异曲同工之处,录于此,共相析:
在春天或者在梦里
by里尔克 ,绿原 译
在春天或者在梦里,我曾经遇见过你,而今我们一起走过秋日,你按着我的手哭泣。你是哭急逝的云彩,还是血红的花瓣?都未必。我觉得:你曾经是幸福的,在春天或者在梦里……1896.4.9
【作者简介】温科英,网名天意茫茫,广东省普宁市人,70后,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出版有个人诗集《那时我们未相识》。
评析林程娜《万物生》
文/火禾
阴阳和合万物生。春天到来,万物复苏。诗人也从睡梦中醒来。世界因此大不相同。显得如此陌生。连诗人也认不出来。连命名也是多余的。四时行焉,天何言哉。只是天下本无事 ,庸人自扰之。女诗人对春天更是先知先觉。春光乍泄,黑暗也要退避三尺。林程娜诗歌已超越一般女性诗歌,上升到智慧层面和对光的向往。诗中岂有男女之分?
【作者简介】 火禾,广东澄海人。潮汕诗人,诗歌创作发轫于潮州韩山脚下,为韩山诗群成员。秦牧故里《红头船》诗刊主编。出版有诗集《白天鹅的悲歌》(中国戏剧出版社)。
读《万物生》偶感
文/曾庆礼
林程娜的这首《万物生》,给我眼前一亮的感觉,让我感觉到万物在生长,如风中的树林,时而摇曳,时而安静,延续了程娜一贯的空灵优美的风格。开头便给了我们遐想的空间:
他在来时的路上突然醒来
这个世界从来没有的陌生——
他在制造一切,却又归入于一切之中,这体现了几个哲学问题: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程娜在诗中是这样表达:
那些人从来不俯视也不会仰视
月亮的光辉是他们给的
而太阳也只是他们当中的一员
命名是多余的,万物静默而自得
她的结尾在追逐着对世界的感知,连命名本身的意义都无关紧要。程娜的诗歌中,有诗性,有灵性,她写诗就是一种心灵的写作,是对诗歌的梦境追逐,我在她的诗歌中看到了一个自由深邃的灵魂。她就像一只飞翔在空中的海鸥,有着自己的情感和眼界,去俯视着大地和生灵,用她诚实善良的心灵,去感受万物。整体诗歌的语言是沉稳和扎实的,程娜孜孜不倦的写诗,对诗歌的热爱是我们有目共睹的,她的眼中看到的月亮的光辉和太阳的光芒,也让我们看到她诗歌之中带着的希望和能量。
在我的感知中,《万物生》就是她内心世界的写照,是她本人诗歌阐述能力的水平之作。
【作者简介】曾庆礼,毕业于广东嘉应学院,就职于普宁某机关,爱好文学,偶尔写诗。
,
编辑按:”彼岸"用北美微动博平台,每周向北美和全球朋友推荐优秀诗人的作品。旨在推动诗歌文化在北美, 全球广泛的交流和宣传。 所有作品均属原创。尊重原创,若需转发请注明作者和来源。谢谢理解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