肚痛腹瀉大減 催眠紓緩「腸易激」
Yanzhen-2187 01/28 34164.0/1
患上腸易激綜合症,導致時常肚瀉與便秘交替,卻無計可施?香港大學一項研究發現,催眠治療能紓緩腸易激綜合症,患者透過自我催眠、放鬆治療,可減輕肚痛、肚瀉等症狀。
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2012年展開為期一年的研究,共有15名患者參與。他們以問卷方式自評症狀出現的程度,滿分為50分,在接受催眠治療前平均分為26.4,接受4次、每節3小時催眠治療後,則大減45%至14.3分。
24歲的關先生,自5年前升讀專上課程後,每逢上堂都會緊張,更頻頻放屁,「我上課、睇戲都只會坐最後一行,搭地鐵常要找廁所。」此病令他飽受困擾,曾向中、西醫求診,最後接受催眠治療後,學會放鬆並回復正常人生活。
病因未明 長期持續腹部不適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副教授吳兆文指出,「本港約有5%至20%人患腸易激綜合症,病因未完全清晰,但與壓力、環境因素、飲食及基因等有關。」他說,此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持續腹部不適或疼痛達6個月以上,可影響社交生活。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榮譽講師、擁有催眠治療專業資格的尹婉萍指出,「除導師會指示患者放鬆身體外,亦會教導他們建立合適自己的提示,如在睡前緊緊擁抱自己,直至感到足夠後便可放鬆身體。」她表示,治療重點是教導患者處理情緒。
港大行為健康教研中心於2012年展開為期一年的研究,共有15名患者參與。他們以問卷方式自評症狀出現的程度,滿分為50分,在接受催眠治療前平均分為26.4,接受4次、每節3小時催眠治療後,則大減45%至14.3分。
24歲的關先生,自5年前升讀專上課程後,每逢上堂都會緊張,更頻頻放屁,「我上課、睇戲都只會坐最後一行,搭地鐵常要找廁所。」此病令他飽受困擾,曾向中、西醫求診,最後接受催眠治療後,學會放鬆並回復正常人生活。
病因未明 長期持續腹部不適
港大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副教授吳兆文指出,「本港約有5%至20%人患腸易激綜合症,病因未完全清晰,但與壓力、環境因素、飲食及基因等有關。」他說,此病是一種慢性疾病,患者持續腹部不適或疼痛達6個月以上,可影響社交生活。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系榮譽講師、擁有催眠治療專業資格的尹婉萍指出,「除導師會指示患者放鬆身體外,亦會教導他們建立合適自己的提示,如在睡前緊緊擁抱自己,直至感到足夠後便可放鬆身體。」她表示,治療重點是教導患者處理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