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安良堡


Anna-101370  08/25   13058  
4.0/1 

圖與文字/安娜

清晨的陽光尚未令煙霞消散,周邊寂靜無聲,草木青蔥枝葉蒼翠,是南方幽深的初秋景致。一棵逾百歲巨木巍然屹立村口,寬闊的溪谷中一大片金黃的稻草茬子,三幾間三合院零零星星錯落其間。一棵老樹身上掛著「農家飯」的牌子,樹下陰涼處幾籠走地雞鴨鵝,溪水不遠不近在什麼地方嘩嘩流淌。  拱形大門上端,匾額書寫著「安良堡」三個大字。





















突然前面山坡上逞現一座氣勢非凡的土堡,只見半圓形的土堡依山而築,右方圍牆筆直左方彎曲,高聳的土牆頂部層層疊疊如階梯般懸掛於坡。正面厚重的三層拱形大門上端,匾額書寫著「安良堡」三個大字。大門前有小溪流過,只有一座小巧的木板橋可過,形成天然的護城河。

整座土堡占地約一千二百平方米,前低後高落差逾十四公尺。打開大門,落入眼底的景象更為壮觀。迎面是兩進三間寬的上下堂屋,沿大門牆體用大塊毛石鋪成階梯。往堡頂最高處有左右兩條通道。

拾級而上站到中軸綫的廳堂,放眼望去,三面景致盡收眼底。整座土堡共建48個小型隔間,兩面沿跑馬廊各十六級,級級上升,堡頂收起成圓弧狀,造型優美氣勢宏偉,不愧為地方歷史建築經典之作。

看這座原木結構的老房子,打開兩扇三層厚高大笨重的木門,里面是座被樓房環抱的大院,容得下百多人馬,只要將大門一關,樓上四周廊檐裡滿站持槍彪形大漢,每個隔間都有窗口朝外,即使發生槍戰,整座院子所有角落,沒有一處不可發揮巨大火力。

從左邊一間間房走過去,繞半個圈逐一瀏覽。如此呈不規則半圓形造型的土堡,防禦性獨特,居住形式别致,布局、結構、通風、排污、採光等功能均十分科學合理。最具特色的是主體布局沿山而起,呈前低後高之勢,城牆自下而上似魚鱗重叠,層層屋頂仿若懸山递進狀,別出心裁,頗具觀賞價值。





















安良堡乃民居,為熊氏嗣孫熊坤生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所建,歷時5年方建成,用來居住和防禦,主要用於臨時避難。樓下正面的廳堂大概初為祠堂,後來供作會議使用,廳堂兩旁依著堡牆建有廂房,部分或曾經作為廚房遺下一些廚具,大部分為儲物或居住空間。整個堡內最特殊的莫過於牆上的橫木桿,好似做戲練輕功時使用的,不明其真正用途。

順著跑馬廊繞一內圈,跟著高度的爬升俯瞰堡前的谷地,頗有佔山為王的自豪感。透過整座土堡的一盞盞紅燈籠、四圍張掛的紅彩綢、大廳堂上的紅雙喜字,廳堂左面木板牆上有塊黑色大木牌子,映入眼簾的是顯目的金色大字︰ 中國工農紅軍 紅九軍團總部住所 舊址 1934年4-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