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的新挑战 -- 强化性别意识
TonyQin/才宫-101096 08/17 4556秦才宫 / Dr. Tony Qin
2015年6月26日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以5:4投票结果,通过同性婚姻全美合法化,这一举措,几乎冲击全美,乃至全世界,构成了对有关“人类本性”的普遍假设的挑战,也是和华夏文明相背离。华夏文明始终认为,世界是阴和阳相互作用、相互补充的产物,阴阳缺一不可。不仅如此,更加令人担心的是,同性恋的泛政治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以及由此而可能产生的连锁反应。尤其是父母们,更是忧心忡忡,孩子的教育又增添了新的挑战: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何不断教育和强化性别意识?
当今世界,无论东方还是西方,LGBT(Lesbian,
Gay, Bisexual, Transgender)的数量似乎呈递增的趋势,为何?按理说,自然法则没有让同性恋者的基因遗传下来,同性恋的人数应该递减才对。难道人类的基因突变呈递增趋势?我相信,同性恋与生理方面有关,但与心理方面更加相关。人类学家Ashley
Montagu就人性问题得出的结论:“毋庸置疑,我们生来就具有基因所赋予的做出各种行为的潜能,但这些潜能变成实际能力的方式则取决于我们所受的训练,取决于学习。”也就是说,社会的氛围、生长的环境、个体的教育、人生的经历都可能会影响一个人的性别意识。
从自然法则来看,同性恋是非自然的,不符合大自然发展的逻辑和规律,也不符合人类发展的逻辑。早在四万年前,具有思维能力的智人的出现,是地球发展进程的一大转折点,“人类通过改变环境来适应自己的基因,而不是改变自身的基因去适应环境”(《A Global History》L.S. Stavrianos)。人类从采集到种植、从散落村居到现代社会,无一不显示男女结合的和谐和完美。当然,人类可以创造自己想要的环境,以至于人类的行为可以不受限于自身生理方面的限制。我认为,LGBT递增式的出现是人类任性和不负责任的表现。
可是,从“存在即合理”的哲学角度来看,为什么LGBT的数量递增呢?百思不得其解,只是加以妄为猜测。其一,食品问题。越来越多的转基因生物(GMO)、大量使用激素的养殖业、化学添加剂包围的食品加工业等等,对人体的不断影响。其二,社会问题。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从石器时代、铁器时代、到电气时代,男女的合作与分工,基于男女身体和生理的特点,基本上是分明的;可是,到了现在的信息时代,男女分工日趋模糊,几乎所有的工作无需性别要求,从而逐步模糊了人类的性别意识。其三,心理问题。不断增长的自由意志、社会的宽容,以及教育内容的偏移、同性婚姻的合法化等等,对人们----尤其是少儿----的心理起到罗森塔尔效应(Rosenthal effect),即对性别意识模糊甚至错乱的心理暗示作用。
如何对孩子不断进行教育和强化性别意识呢?首先,我们应该认识到“人之初,无性别”,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性别意识才慢慢地增加和增强,所以,在这种从无到有的过程中,除了内在的基因外,家庭的培养、学校的教育、环境的影响都很重要。作为传统婚姻的家长,我们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通过读书、讲故事、观察自然等方式,帮助孩子了解大自然中阴阳互补互动的发展逻辑和规律,特别是人类发展的自然规律。第二,夫妻双方互敬互爱,积极营造和睦、温馨的家庭气氛,让孩子从小到大耳濡目染地、发自肺腑地感受到传统婚姻家庭的安全和可靠。曾有个小男孩总是与女生玩,不愿和男生在一起,问及原因,他说男生很讨厌,总喜欢argue(争吵),并且说,“这是我妈妈说的,因为我爸爸就喜欢argue!” 第三,父母双方对孩子要积极展现各自的性别角色和责任,特别是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更需如此。试想,从决定计划、决断事情,到家庭理财、教育安排,几乎每件事情都由妈妈定夺,而爸爸专注挣钱,偶儿周末充当妈妈的助理,这样不仅不能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甚至模糊或混乱孩子的性别意识。第四,注重孩子日常生活的态度和方式,鼓励孩子和其它各种孩子交往,不要只和同性交往,更不要和同性朋友同床过夜;特别是对男孩,一定要鼓励他参加一些团队体育竞技活动,参与符合性别特点的家务事,培养其machismo(男子气概)。
综上所述,教育和强化孩子的性别意识,不仅仅是为了防止孩子出现性别错乱,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在未来的社会上和自己未来的家庭里,生活得更自信、和谐与美满。(完)
注: 原文曾发表于“常青少儿教育”群,抛砖引玉。欢迎加入“常青少儿教育”,与大家分享、讨论和交流有关教育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