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疾病(雷春读书笔记系列之十一)
戴 慧-2888 02/23 12437
5.0/2
雷春的读书笔记
“The Teenage Brain”
Frances E. Jensen
with Amy Ellis Nutt
第十二章 精神疾病
1. 青少年是人的精神发育的关键时期,家长和老师都要密切关注他们的非正常变化。如果他们的行为变化与他们的生理症状有关联,我们就得警惕起来,并深入了解其原因;如果有任何让你觉得突如其来或巨大的变故,一定要寻求帮助。在当今电子科技繁盛的社会条件下,如何区分正常和病态的青少年行为成了家长们空前的挑战。
2. 判断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两大要点:低落情绪持续的长度和是否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如果青少年的愤怒、悲伤、或易怒情绪加剧并超过两周就很有可能是精神问题;另外,他们睡眠和饮食习惯的改变、比平时更好冒险、较少与朋友和家人交流、无法保持和朋友们的友谊、缺席课外活动等也是一种警告信号。要记住,正常的青少年的过激行为,无论多严重,一般都是偶尔为之,不会影响学习或工作。但是,真正的心理问题决不会是只有一个表象,比如忧郁症,通常不仅是情绪的波动还会影响到饮食习惯而导致体重明显增加或减少;还可能有拒绝参加家庭活动、自残、酗酒、吸毒、自我厌恶、暴力和企图自杀等行为; 还可能有经常性的身体某部位的疼痛、恶心和他们自己都没意识到的其它症状。
3. 青少年是人生很独特的一段时期,有些精神问题开始显露,但是,很奇特的是,有些精神疾病却需要成熟的大脑来表现症状。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就是其中的代表。这种疾病是需要非正常的额叶的控制来达到的,而儿童和早期青少年发育不完全的额叶正好阻止了这种疾病的发生。因此,精神分裂症是在十七八岁到二十五岁甚至三十多岁才开始出现病理症状的。但是,青少年期的忧郁症(depression)或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也可能是其前奏。
4. 青少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比哮喘或糖尿病要高,约有20%的青少年有能影响他们日常生活的精神问题。令人担忧的是,一半有精神病的成人是从青少年开始出现症状的。据CDC的统计,除了车祸,自杀是青少年和年轻人死亡的主要原因。12至16岁的青少年中,差不多20%的女孩和10%的男孩有过自杀的想法。高中生中有16%的孩子有过自杀倾向,8%实际尝试过。女孩比男孩尝试自杀的几率高三倍,但由于男孩使用枪械较多,他们的成功率更高。很多时候,父母和老师对自杀的孩子的动机和想法一无所知。
5. 青少年行为障碍症(conduct disorder, CD)和叛逆症(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 ODD),虽然程度较轻,但却是很多成人精神疾病的前奏。英国的一项研究显示,20%的11-18岁的青少年被诊断有行为问题,其中的25-45%后来发展成精神疾病。据美国国家精神卫生研究所的统计,有2-5%的青少年诊断为CD。家长和老师要对青少年的这种给家庭和学习生活都带来破坏的行为予以高度重视,并学习对孩子的管理和交流方法。www.thereachinstitute.org
6.焦虑症(anxiety)和饮食障碍症(eating disorders)是更为重要的精神疾病。美国有2-9%的青少年有某种程度的焦虑症,包括强迫症(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 OCD)、恐慌症(panic disorder)、广场恐惧症(agoraphobia)和其它社交恐惧症。焦虑症中,女孩比男孩发病时间早,而且发病率也较高。厌食症(anorexia)是一种最常见的饮食障碍症, 多发于青少年女孩中,男孩较少。有研究发现几乎一半神经性厌食症(anorexia nervosa)的青少年考虑过自杀,其中10%有实际的企图自杀的行为;同时他们还会有其它的精神疾病,特别是忧郁症。及早治疗是预防或减轻成年后精神疾病的重要手段。需要引起家长和儿科医生的急切关注。
8. 有20-60%的躁郁症(bipolar disorder)的成人是在20岁以前就发病的。青少年躁郁症的症状与成人有所不同,他们很少会只是狂躁,往往会狂躁和忧郁并存而且循环往复的速度较快,同时还可能有其它的精神问题,包括吸食毒品。躁郁症在11-18岁的青少年中发病率低于1%,中期青少年高发,女孩较多。
9.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没有忧郁症、躁郁症和焦虑症常见,但也会影响1%的人口。它要在青少年晚期和成人早期大脑发育成熟到一定程度后才会全面爆发,在此之前可能只是表现为忧郁症:回避、孤独、悲伤、饮食习惯和卫生习惯有变化。精神分裂症的特征是有幻觉、奇怪的说话形式和精神错乱。其幻觉与吸毒的幻觉不同,没有镇静、平衡失调和糊涂的症状;精神错乱是一种高度易怒的状态,加上偏执狂的行为和迫害妄想。他们脱离了对现实的感受,而非真的是双重性格。这是一种慢性病,越早治疗越好。精神分裂症的形成因素有以下的一种或几种:极度精神紧张、受孕时父亲高龄、青少年早期就开始经常吸食大麻,以及家庭遗传基因。其中遗传因素最为显著,有家史的青少年有10%的可能性;而正常人群是0.7%。
10. 家长和老师要保持与青少年的密切接触和交流。一旦发现有可疑的症状,要及时寻求医生的帮助。由于电子产品占据了青少年的生活,使得真正的社会隔离行为更难被发现。家长不能指望孩子本人或他们的朋友发出警告,一定要深入了解自己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