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调戏精英:阿里员工读完MBA就变傻


凤凰城棒棒牛-118  12/21   11136  
5.0/1 



“草根江湖习气”的马云又吹牛了,上次不经意间戳到了经济学家,这一次怕是要误伤了更多人:一大波正在努力念MBA的学子,或者早年是MBA毕业已经步入事业成熟期的职场精英,或者正在与各种复习资料做战斗渴望进入商学院殿堂里的年轻人。

当然那些商学院的教授管理者要更加愤愤不平了,心中暗念,马首富,你太不厚道了,你不知道遭遇反腐旋风,商学院的EMBA学员正在成批离校,人家商学院正在自舔伤口吗?

MBA毕业生自我感觉价值提升了

马云到底说了啥,箭伤无数?事情是这样的,在最近出席2014年两岸企业家台北峰会上,马云发表演讲时,话题谈及创新和教育。关于此峰会中新网引用台湾《联合报》的报道说,“台湾人把念研究所这件事情当成必备的学历,但马云并不认同。‘MBA我确实不喜欢’。他说,过去阿里巴巴曾送很多优秀员工去企业管理研究所(MBA)进修;但本来很聪明的员工,完成学业后‘都傻了’。马云说,这些原本优秀员工在MBA课程中学了太多的成功故事,这让他们回到职场后脑子都有问题。他鼓励学习多一点失败的故事,去思考前人怎么克服困难;更重要的是,不要晚上想想千条路,早上起来走原路,想了就要付诸行动去改变。”

多谢各位看官大人读完上面这一段,因马云最近曾在微博上抱怨,媒体对他的话断章取义,导致他“每次吹牛后总是很后悔,怕误导伤害更多的人”。所以这里特意原句照搬冗长的上下文。

您瞧,马云的一番话,“上了MBA回来会变傻”,是不是看着特扎眼?话说,读完MBA真的会变傻变笨吗?不但上述几类人要跳出来反对,笔者周围多位出身于名校商学院MBA的人士都绝对不会答应。

曾经的一位采访对象A君,曾任搜狐公司销售部全国渠道中心总经理,在搜狐工作了十年碰到了职业天花板,30岁刚出头,自称在平均年龄28岁的搜狐觉得太老了,对未来很迷茫。经别人推荐,遂于2010年攻读国内首屈一指的商学院。短短两年,颇有脱胎换骨的感慨,还没有毕业,就受邀加盟3G门户出任首席营销官。

不过,到去年年底,A君发现离自己向往的移动互联网还有距离,就辞职创业创办了集萃移动,期望打造一个整合自媒体、新闻客户端、手机视频、微信营销等资源的移动平台。今年夏天,集萃移动被乐视收购,又加盟乐视成为乐视网的首席营销官。按他的职业目标,这算是成功实现了向他心向往之的互联网最前沿行业的跨越。

A君MBA毕业后,对商学院恋恋不舍,还继续攻读了该校专门针对校友的课程项目。

同学B君:毕业后分别在香港知名公司做过销售和企划,四年后脱产攻读某大牌MBA,期间在海外某私立名校交换半年。MBA毕业后在国际知名咨询公司任项目经理,成了国际飞人,多年后又跳槽到国内某一线电子通讯品牌企业任高级项目经理。

前同事C君:大学毕业后的前五年做医药销售、某国际零售公司市场经理。职业顺风顺水的时候期待迎接新挑战,在怀孕期间攻读某知名高校商学院。读书期间,因怀孕拒绝单位异地调配遭雇主解聘,C君将雇主告上法庭,拿到6倍工资赔偿。毕业后,她顺利进入当时非常火爆的投行工作(金融危机前)。读书、生孩子和职业转型在短短两年内同步完成。

他们的故事纷纷在印证一个事实,读完MBA有没有变傻,这个评价过于个人化,至少对他们来说这肯定是个有价值的投资,而且他们个个自认为收获很大,事业迈上了更高的台阶。别说其他,就拿最庸俗的判断方法,各商学院最着重宣传的MBA毕业生薪资涨幅看(众所周知的原因,笔者无法了解朋友们读完MBA之后身价涨了多少。)就颇能说明问题。

2014年年初英国金融时报发布的2014年度全球商学院MBA排行百强榜数据显示,中国MBA毕业生薪资涨幅远高于欧美毕业生;中欧、北大光华、交大安泰和复旦等4所内地商学院在薪资增长率指标方面表现突出,均超过150%。

“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写到这,读者诸君若以为我写这篇文章只是劝解人去读MBA,那真是大大的误会了。MBA毕业生们都自我感觉良好,个人价值大大提升,为啥马云要对这些阿里的MBA生下此狠手,暗藏如此深刻的偏见?

其实,马云对MBA的傲慢与偏见不是一天两天了。几年前就有媒体报道说,阿里巴巴网站创建初期,马云认为创业人员只能担任连长以下的职位,而团长级以上必须由MBA担任,结果12位高管队伍中,除了马云,全部来自海外MBA,后来几年,哈佛、斯坦福以及国内高校的MBA,95%被马云开了。原因是在马云眼里,“他们口才一流,执行力末流,讲起理念来头头是道,但需要他们发挥价值,比如企业应该加强管理的地方,这些MBA却往往无从下手”。

而这次马云对内部员工去商学院回炉重造的吐槽,也如出一辙。读MBA是学的是别人成功的模式,而“别人成功的模式并没有意义,而是要有失败的经验才会真正学到东西。”

百度李彦宏跟马云有同样的偏见,他在招募员工的时候,与其选择上网成瘾的“网虫”,也不爱MBA学生,因为他认为:“网络上的知识比书本更新、更及时。”

在阿里巴巴、百度等这些处于互联网最前端的创新型行业企业,或者像马云的上帝们——中小型创业公司,MBA有没有用武之地,一直就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

曾经有一位创业失败的清华的MBA学员,勇敢地现身说法,痛陈创业血泪家史,告诉读者一句颠覆三观的道理:对创业者而言,“MBA可能是一种障碍” ,他甚至因此而怀疑培根的那句至理名言“知识就是力量”,他说,知识不是力量,就像汽油不是发动机一样。

作者在文中说:“面对问题时,我们(至少我 )倾向于用别人教给我们的理论框架分析问题,分析得越透澈越放心,结果可能离本象越远。我现在相信,任何伟大的决策不会是分析调研的结果。调研再充分,最后的一刹那还是靠直觉。”

他还说:“让我担心的是,长年精于企管理论学习的我们,是否正逐步被戴上一副眼镜,而逐步放弃自己的商业本能,或喜欢总结理论,在抽象为理论的过程中忽略了事实的全貌。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

这位创业碰到难题的MBA学生的说法,有过于感性的部分(MBA学员创业成功也有不少嘛,欢迎读者朋友分享你们身边的故事),不过其中有些内容也不是没有道理。理论学家和实践学家本来就是两路人。就是在12月6日,马云在北京浙江企业商会换届大会浙商大会上炮轰经济学家,“企业家要是去听经济学家的预测,你的灾难就大了。”

听到这句话,您是不是觉得耳熟?对2008年金融危机有深刻印象的人会有记忆,2008年7月,全球金融危机前夕,最早喊“过冬论”的正是马云,而不是经济学家。那一年上半年,全国有6.7万家规模以上中小企业倒闭。

MBA不该脸谱化

MBA号称职业经理人的摇篮,能提供基础的商业运作知识背景,几乎所有的商业院都要求有工作经验的人才能报考。但具体到文头马云所说的,读完MBA的员工变傻了,一般会有两种可能:第一,如那位创业失败的清华MBA所说,MBA课堂所教的理论知识,面对现实周遭的企业难题时,发现都是空谈,没有指导意义,不能解决现实问题。

另外一种可能,因为MBA的高昂学费和光环,读完MBA之后,个人期望值抬高了,做事心态上也可能会有微妙变化:如果不是单位报销学费,自费念MBA的要考虑回报率,更加急功近利了,很难再沉住气稳扎稳打;另外那些回到原来的公司的MBA学员,行业黑话增多了,与企业员工之间沟通成本增大了,难以适应新环境也再所难免。

所以MBA毕业生,在学习期间,跳槽转行的人数颇有比例,原因大抵如此。

出身于某美国私立名校MBA的D君,看到了问题的要害。他说,MBA就像海归一样,早不是什么新鲜物种了。如果说员工读完MBA,因为适应不了还是其他原因,在老板马云看来人变傻了,这是员工自己的问题,跟MBA无关,不应该把MBA标签化,脸谱化。

在中小型创业公司,公司运作还未走上正规,脱胎于成熟大公司经验的MBA理论知识无用武之地,MBA毕业生要价又贵,所以MBA毕业生和中小企业雇主双方,都互相瞧不上眼。但在投行和咨询公司,名校MBA仍旧是入行的敲门砖。从MBA学生毕业去向看,金融企业、咨询公司、大型公司、外企也是就业报告中的关键词。

中国经济急速发展,互联网行业形势又是瞬息万变,对一个学位寄望过高,希望自己几个员工读完MBA能够解决管理问题,带动公司的发展,本来就是一件很可笑的事。

所以,将创业失败归罪于一个学位,本身就说明,很多人包括这个清华学子,对MBA期望太高了,以为MBA是一剂灵丹妙药,可以告诉你经商的所有秘诀。熟料想,MBA精英们发现,搞企业经营,MBA还不如种庄稼的农民伯伯,“至少农民种庄稼,懂得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办企业非常务实,少些浮躁,心态懂得知足,耐力比较持久。”

企业是靠实干家干出来的,不是理论家吹出来的。从创业初期引进大量名校MBA,到如今告诫创业者不要迷信学历,MBA读完会变笨,尽管又有向另一个极端的嫌疑,但马云对MBA认识其实也是一个给商学院去魅的过程。

在互联网虚拟世界,如同观察者网的评论区,英雄不问出处,唯观点取胜于人。如果这样的互联网精神,能够延伸到看脸看爹看文凭的现实世界,未尝不是社会的一大进步。

所以马云所吹的牛,只是为了鼓励草根创业者而开的玩笑。据笔者所知,支付宝的老大彭蕾,也在某商学院读一种MBA的博士学位,名叫DBA。如果按照马云的逻辑,她出来要是也变傻了,可就不妙了。

【编者凤凰城棒棒牛注】这让人想起一个笑话:一人去算命。算命先生摸骨、相面、算八字后,说:“你二十岁恋爱,二十五岁结婚,三十岁生子,一生富贵平安家庭幸福晚年无忧。”
此人先惊后怒,道:“我今年三十五岁,博士,光棍,没有恋爱。” 
先生闻言,略微沉思后说:“年轻人,知识改变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