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讲故事#85:士师之后二 利未人的妾


Karen-102804  06/12   10416  
4.0/1 





士师记的第19章到21章记载了这本书的最后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可以算是整本圣经中最丑陋的故事之一。我想,你和我读这个故事时,会感觉不舒服的。这个让我们不舒服的故事由一对夫妻的不合开始,波及一个家庭,一个城市,一个地区,最后上升为一个国家的内战。从一个家庭夫妻双方的对立,演变成整个以色列民分成两派撕杀,直到一派几乎灭亡为止。

故事开始就交代,“当以色列中没有王的时候,有住以法莲山地那边的一个利未人,娶了一个犹大伯利恒的女子为妾。” 以色列中没有王管着他们,并不代表他们可以无法无天。他们有耶和华神借着摩西传给他们的全套律法,凡事都有法可依。如果说一般老百姓不清楚律法条文,利未人应该清楚啊,因为利未人是被耶和华神专门挑出来,专职帮助百姓们敬拜真神,提醒百姓们守律法的。可是,这里提到的这个利未人竟然娶了一个妾,和这个妾进入了一种不完全的婚姻关系中,严重地违反了神所设立的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利未人顺着自己的喜好,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娶妾,这位妾为了她本人的喜好,顺着她本人的情欲“行淫”。大概是行淫后不被夫家所容,这位妾侍就跑回伯利恒娘家,“在那里住了四个月。” 四个月过后,她的丈夫气消得差不多了,想起了她,觉得自己娶进门的人,好歹都该归自己才对,就像自家财物一样,犯不着扔出门啊!于是,“她丈夫起来,带着一个仆人,两匹驴去见她,用好话劝她回来。” 

女子显然和丈夫和好了,所以就“引丈夫进入父家。她父见了那人,便欢欢喜喜地迎接。... 将那人留下住了三天。于是二人一同吃喝、住宿。” 这个利未人的“岳父”对他如此盛情款待,因为他的“岳父”,是“女子的父亲”。经文中只有两次提到“岳父”,多次提到“女子的父亲”,强调的是作父亲的,关心女儿的益处,他盛情款待女婿是为了女儿的利益着想。这女子的父亲一而再,再而三地让女婿在家里多住几天,强迫女婿接受自己的款待,内心真正关心的其实是自家的女儿,作女婿也心知肚明。他待不住,他真是无心久留,也没心情听岳父大人唠叨,他着急回家。这位岳父一个劲儿地强留女婿在家住,这位女婿一直想走走不了。磨磨蹭蹭到了第五天,日头已经偏西了,女婿“不愿再住一夜,就备上那两匹驴,带着妾起身走了。” 这人在应该走的时候不走,在不该走的时候坚持要走,一方面是因为岳父的盛情难却,另一个方面,是不是他在明白岳父盛情背后的心结的同时,也难耐美食的引诱呢?他带着妾在日头偏西的时候从伯利恒回以法莲山地,必须要在中途过夜,这么一件突发的小事,酿成大祸。

利未人带着妾和仆人,走到日头快落了的时候,来到耶布斯对面,这耶布斯后来叫耶路撒冷。仆人主张到“耶布斯人的城里住宿。” 主人却说,“我们不可进不是以色列人住的外邦城,... 我们可以到一个地方,或住在基比亚,或住在拉玛。” 耶布斯,基比亚和拉玛都是划给以色列便雅悯支派的城市,但便雅悯人没能赶出住在耶布斯的迦南人,所以当时的耶布斯不能算是便雅悯人的城市,基比亚和拉玛就没有这个问题。利未人一行在日落后进了便雅悯的城市基比亚投宿,黑暗迅速降临,夜晚变得冰冷,他们坐在“城里的街上”,久久无人愿意接待他们去家里过夜。这城里的人心比夜晚还冰冷,还黑暗。利未人没料到啊,他想投奔的以色列人,已经败坏得比他不想投奔的迦南人还可怕。最后,一个在基比亚寄居的,本乡也属于以法莲山地的老年人,很晚了才从“田间做工回来”,这说明老人家度日不易,年纪一大把了,还亲自做工,而且这么晚了才收工。老人看见利未人流落街头,就问道,“你从哪里来?要往哪里去?”

利未人赶快交代了自己的来历,并请求留宿。他大概看出来了,老人并不富裕,特意交代了一句,“我有粮草可以喂驴,我与我的妾,并我的仆人,有饼有酒,并不缺少什么。” 老人家是有智慧的人,也是真诚关心别人的人,他先搞明白了状况,立即决定伸出援手。他对利未人说,“愿你平安!你所需用的我都给你,只是不可在街上过夜。” 他没解释为什么“不可在街上过夜”,但他显然知道基比亚的夜晚不安全。这位不富裕的,不知名的,寄居在基比亚的老人家,是这整个故事的唯一亮点。但是,随着故事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连这位老人也不十分靠谱。

老人家带着利未人回到自己家里,喂上他们的驴,招待他们洗脚吃喝。他们吃得正欢畅的时候,“城中的匪徒围住房子,连连叩门,对房主老人说:‘你把那进你家的人带出来,我们要与他交合。’" 房主老人家知道这些匪徒的利害,他出门客气地劝他们说,“弟兄们哪,不要这样作恶。这人既然进了我的家,你们就不要行这丑事。” 接下来,老人家说的就太不靠谱了,他竟然说,“我有个女儿,还是处女,并有这人的妾,我把她们领出来任凭你们玷辱她们,只是向这人不可行这样的丑事。” 老人自以为好心,愿意牺牲还是处女的女儿,再搭上客人利未人的妾,交给歹徒们任意玷辱,只为了保护客人利未人不被凌辱。这位基比亚城里唯一一位无私帮助别人的老人,有严重的认知错误,在他心目里,同性性行为算“丑事”,”玷辱”女人可以接受,他觉得自己的女儿都可以任人“玷辱”,就别指望他对利未人的妾存悲悯之心了。更可悲的是,这位老人看见了别人行恶,却看不见自己的罪恶,还自认是个好心人。

那些围住老人家的歹徒不听老人家的劝,只想和他家的客人利未人“交合”。利未人为了自保,“就把他的妾拉出去交给他们,他们便与她交合,终夜凌辱她,直到天色快亮才放她去。天快亮的时候,妇人回到她主人住宿的房门前,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 对于利未人的妾,这是一个多么残酷的夜晚啊!这个被丈夫利未人用“好话”劝说,跟着丈夫回家的女人,在回家的路上,被丈夫拉出去,替丈夫受辱。当她终夜替丈夫受凌辱时,她的丈夫躲在屋里不敢露头;当她受尽耻辱后,她想到的唯一出路,只能是回到丈夫身边,所以她费尽力气,撑着一口气回到丈夫睡觉的家门口,但她没能跨进门,“就仆倒在地”,直到天亮,都没人发现,因为没人惦记着她。她的名字没被交代,她从始至终,也没说过话。

利未人为了接他的妾回家,大老远地跑了这一趟行程。但他用“好话”成功地劝说了他的妾后,就不再把他的妾放在心上了。因为他的妾已经答应跟他回家了,他觉得任务完成了。可是,在危险和考验来临时,他忘了他的妾已经跟他和好,他忘了妾的父亲对他的盛情款待,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牺牲他的妾来自保。从他把妾拉出去交给歹徒时,妾的痛苦,妾的死活,他再也不放在心上。因为妾替他受辱,他安睡了一晚,到了早晨,他跟没事人一样,“起来开了房门,出去要行路。” 打算一走了之。当他开门看见“那妇人仆倒在房门前,两手搭在门槛上” ,他像给狗发号施令一样,命令道,“起来,我们走吧!” 经上说,“妇人却不回答,那人便将她驮在驴上,起身回本处去了。” 妇人当时死没死,经上没说。

利未人到家后,妇人显然死了,他“用刀将妾的尸身切成十二块,使人拿着传送以色列的四境。” 不愧是利未人啊,他用宰杀祭牲的手法,冷静地把他的妾分尸了。他带着妾身回家并没好好安葬这个替他牺牲的女人,至少让这个女人入土为安。他竟然污辱妾的尸身,利用妾的残缺尸体,邀以色列十二个支派合起伙来,替他向羞辱了他的基比亚便雅悯人复仇。利未人用这么极端的方式找全体以色列民替他报仇,还真奏效了,比整本士师记里的大多数士师们都有号召力。大能的勇士参孙在任期间,一个以色列人都没号召起来,这个靠着妾的牺牲才保全了自己的利未人,把以色列民都动员起来了为他出气。因为凡看见尸块的人都说,“从以色列人出埃及地,直到今日,这样的事没有行过,也没有见过。现在应当思想,大家商议当怎样办理。” 从利未人到整个以色列民,没有人想起来问问耶和华神,这事该怎么办,他们或者自己想怎么办就怎么办,或者“大家商议当怎么办理。” 因为百姓从上到下都不要耶和华神给他们作主,结果一个利未人妾的牺牲,演变成了以色列全面的内战。

士师记的第20章告诉我们,以色列人“聚集在米斯巴耶和华面前,... 拿刀的步兵共有四十万。” 他们用武力威胁,要求便雅悯人交出基比亚的匪徒,利未人也站在双方中间控诉基比亚人的恶行。可是便雅悯人自恃武艺高强,不肯交出本族人中的歹徒,“便雅悯人从他们的各城里出来,聚集到了基比亚,要与以色列人打仗。那时便雅悯人,从各城里点出拿刀的,共有二万六千。另外还有基比亚人点出的七百精兵。在众军之中有捡选的七百精兵,都是左手便利的,能用机弦甩石打人,毫发不差。” 看来,便雅悯人虽少,但都是精兵强将。双方开战后,人数众多的以色列先吃了两场败仗,损失了四万个人。第三场战斗,以色列赢了,这次,就由不得初衷了,他们不仅仅为了找歹徒算账,替利未人报仇,他们还要替四万个人报仇。所以,他们杀败便雅悯人时,灭了便雅悯族,连牲畜都杀干净了,还放火烧了所有属于便雅悯的城,只有600个便雅悯兵逃了出来。

士师记的第21章记载了以色列人,为残留的600个便雅悯人安排妻室的事。因为他们自己几乎杀光了便雅悯人后,竟对着耶和华神埋怨,“耶和华以色列的神啊,为何以色列人中有这样缺了一支派的事呢?” 以色列人在打仗前起誓不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便雅悯人,还起誓谁不参加内战就杀死谁,公然地滥用神的名义起誓。他们为了防止便雅悯人完全绝后,想出来了一个很邪的办法,就是继续找机会杀人。经调查,他们发现基列雅比这个城没人出来打内战,他们就上去“用刀将基列雅比人连妇女带孩子都击杀了。” 只留下四百个未嫁处女的命,给六百个便雅悯人抢去当老婆,谁抢到了就算谁的。

士师记最后一句话说,“那时以色列中没有王,各人任意而行。” 当人们不让耶和华神给他们掌权作王时,各人偏行己意,行自己眼中看为正的事。信仰生活的堕落,导致道德败坏,家庭瓦解,社会失序,国家混乱。由这些事情带来的恶果,什么人品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