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81《僧事百講》梵唄唱頌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3/21   5008  
4.0/1 





僧事百講「梵唄唱頌」上





僧事百講「梵唄唱頌」下

  唱誦梵唄講求舒緩、深沉,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深滿、周遍遠聞等五種特性。

   梵唄能靜心,能令身心和諧、昇華、舒暢。

   人多時,同唱一個曲調,你幫助我唱,我幫助你唱,就如同大合唱一般的和諧。

   梵唄是佛教的傳統音樂,是佛教徒每日早晚課誦時,用來讚頌佛陀的音聲。唱誦梵唄能收攝人的心,以達身心清淨、明心見性的境界。《華嚴經》、《法華經》有「以音聲作佛事」、「以歡喜心歌詠佛法」的說法。可見梵唄對於佛法的弘傳,有其重要意義。 

  以下就梵唄的起源、特色、種類、唱誦腔調、法器敲打的威儀等作介紹。


 問(1):中國佛教的寺院,自古以來就有梵唄傳唱。請問佛教的梵唄跟一般的音樂有什麼不同?

 答:梵唄的音聲是口傳的,比較難學,唱歌則不要人教,依曲譜就能學得來。梵唄搭配的法器都是單音的,像鼓「咚」、木魚「篤」、鈴子「噹」、引磬「叮」,不像一般唱歌,伴奏的樂器能發出好多的音。除此,梵唄有「三彎九轉」、「一板三眼」,不容易學。初學者想唱出梵唄的韻味,就如同唱京戲,真是要老師教。

   音樂在佛教是很重要的,佛教非常重視梵唄唱誦。所謂「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說到「音聞」,佛經一開頭,就是「如是我聞」,而不是「如是我看」,因為,聽聞比看有意義,容易記憶,且記得久。說一個故事,很快就忘記了,唱一個歌,忘記不了。所以,唱的比講的好聽。


 問(2):梵唄基本上有多少種類呢? 答:因為中國之大,地方之不同,梵唄的種類很多。

   「梵唄」,「梵」是梵天,「唄」是清淨的意思。梵唄是一種從天上傳下來的清淨音聲。它在人世間傳播,由於地域的關係,而有不同的調子,例如江浙一帶的「海潮音」,其音聲就像海潮一般,名為「漁山梵唄」,那真是「此音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極為好聽。 

  例如,佛教傳到南方的福建之後,福建就有了「鼓山調」。除了這許多調子以外,民間各處還有「自由調」,隨著個人的氣息長短,你唱你的、我唱我的,只要和諧好聽就好。不過,佛教正規的梵唄,還是以海潮音的曲調為正宗。


 問(3):梵唄有梵腔、書腔、道腔,有什麼差別嗎?

 答:梵唄,一樣是在唱,但是只要你一開口,行家就知道你有沒有;要唱得好還是不簡單的。

   梵唄的腔調有梵腔、書腔、道腔,「書腔」,是比較容易唱的,它的旋律就像讀書一樣;「梵腔」,悠悠揚揚、曲折婉轉,真是要唱到天上去的;「道腔」,則是一般做佛事、誦經的時候所唱的腔調。 


 問(4):佛教的梵唄唱誦,有這麼多不同的腔調,有必要統一嗎?

 答:沒有必要統一,也統一不起來,等於中國方言之多,怎麼統一法?你統一語言,人民很痛苦;你統一唱腔,大家各有所愛,感受不一樣。只要讓給人接受、給人聽了歡喜,那就是最好聽的。 


 問(5):梵唄有起腔、接腔、送腔,有什麼不同呢? 

答:出家人對梵唄唱誦要很重視。「起腔」,如果維那起腔起得好,大家就會念得好,起腔有所差錯,接腔就會接得不順。例如,有的人在三稱「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時,「南無」起得太過模糊不清,大眾接腔就會很困難。

   所謂「送腔」,就是一段經文唱完了,要銜接下一段時會拉長音,例如句末的「薩婆訶」拉長音,讓大眾好接住它再唱。

   起腔、接腔、送腔要彼此有默契,懂得用心及巧慧,才能知道其中的奧妙。 


 問(6):梵唄的流傳,除口傳以外,也可以像一般音樂一樣,把它編成譜嗎?

 答:一般的音樂在唱的過程當中,都會有強烈的高低音,佛教梵唄的音階是和緩的,沒有明顯的高低音,就是搭配的法器也都只是單音。過去梵唄沒有樂譜,只有口頭傳授,或用點板記錄鐺鉿等法器的敲打。

   當然可以把梵唄編成曲譜,但是依照曲譜唱出來的梵唄,往往韻味就失去了原味,轉彎抹角就不是那麼柔軟、自然。梵唄的音聲,是一個音聲裡還有好多的音聲,並不是樂譜可以完全表達的,所以,還是要靠口傳,讓學習的人知道一個音轉彎的訣竅在什麼地方,才能把原味唱出來。 

  梵唄是從心靈發出來的音聲,不像一般音樂,給人聽了會有悲、歡、離、合,喜悅或悲傷的情緒;而梵唄給人如置身在虛無飄渺裡,沒有歡喜,也沒有悲傷,身心都安靜下來了。


 問(7):現代音樂都有樂器伴奏,那麼梵唄可以用現代樂器來伴奏嗎? 

答:也不是不能用現代的樂器伴奏。現代佛教音樂,於禮堂演出,或是錄製唱片時,往往也會配以中國絲竹管絃的伴奏,所以佛教音樂的發展,甚至可以媲美西方的交響樂。

   其實,過去中國佛教就有這種吹打的佛事。不過,在叢林裡,早晚課唱誦的海潮音,一般還是配以單音的法器,大磬「噹」、引磬「叮」、鼓「咚」、木魚「篤」。雖然是單音,還是能把梵唄婉轉曲折的意味表達出來。


 問(8):一般說,三國時代曹子建作「漁山梵唄」,是中國佛教梵唄的起源。什麼叫作「漁山梵唄」呢? 

答:中國最早的佛教梵唄是從曹魏時代開始。陳思王曹子建,也就是曹植,他是一個才子,文學造詣很高,擅於詩歌、樂曲,當初他在中國山東漁山的一個山洞裡,聆聽潮水的音聲,被那白雲飄飄、高山流水的景色所吸引,更被那婉轉曲折、蕩氣迴腸的海潮聲音所感動,於是他就把音節記錄下來,創制了中國特有的梵唄,就是所謂的「漁山梵唄」,這為中國的梵樂奠下了基礎。

   可惜的是,中國很多寶貴的文化,都沒有流傳下來,當時的曲譜也已經失傳了。不過,海潮音至今仍為中國佛教的唱誦方式。


 問(9):中國佛教史上,有很多高僧大德擅長梵唄唱誦,譬如晉朝的帛法橋、宋朝的僧饒,他們美妙的音聲是如何?

 答:宋朝時,僧饒經常在寺中的寶塔附近旋繞唱誦,每當他開始唱時,路邊的人無不停下來聆聽,甚至四面八方的人都會聚集而來,大家一致認為他的音聲如同佛菩薩的音聲,非常美妙,聽來令人忘我。

   晉朝的帛法橋,年少時喜歡唱誦,但慨嘆自己的音聲不好,於是發願七日七夜絕食禮拜懺悔,希望能得到改善。拜到第七天,他的喉嚨突然開通,唱誦的音聲,竟能傳至三里路遠,連飛鳥野獸都前來聽聞。此後,他日夜精進誦經,年至九十,聲音依然清澈。佛教史上,長於梵唄的高僧很多,音聲能馴服鳥獸,可見其功力之深厚了。


 問(10):印度佛教史上,有一位唄比丘,他以梵唄唱誦度化波斯匿王的經過為何?

 答:唄比丘,可能不是他真正的名字,而是指擅於唱誦梵唄、佛曲的人。

   唄比丘相貌不很莊嚴,有一天,佛陀對他說:「不一定相貌莊嚴的人才能度眾,你喉嚨很好,就用音聲度眾,以音聲作佛事吧!」果真唄比丘一開口唱誦,人們都受到感染,心生慈悲。他的音聲總是給人歡喜、給人悲傷、給人蕩氣迴腸的感動。可惜那時候沒有錄音機,假如有的話,將他的音聲錄下來,甚至將佛陀的法音錄下來,現代的眾生就真是有福氣了。

   有一次,波斯匿王率領大軍,要到鴦伽國去打仗,原本雄心萬丈的他,途經祇洹精舍時,聽到唄比丘唱誦梵唄,音聲和暢,真叫人心生慈悲,所有的軍隊、馬匹都被他的音聲給攝受了,竟都不肯前行。就連波斯匿王也不想再跟人爭強鬥勝,覺得行善才有意義。

   唄比丘以慈悲的音聲化解一場戰爭的災難,可見佛教音樂攝化人心之深遠了。


 問(11):中國歷史上,有一些很推崇梵唄音樂的帝王,例如南齊的竟陵王蕭子良、梁武帝蕭衍等等,他們是用什麼方法來表達對梵唄的喜愛呢?

 答:過去,有許多推動佛教音樂不遺餘力的的帝王,例如南齊的竟陵王召開中國歷史上首次佛教音樂研討會,邀請了許多高僧與會,在他的帶領下,還製作了經唄新聲。

   梁武帝更是一位佛教音樂的愛好者,他集合四方的兒童、青年共同吟唱佛曲,甚至製作正樂,闡述佛法。除此之外,他還將梵唄唱誦應用於「盂蘭盆會」、「梁皇寶懺」等法會懺儀中。

   可惜的是,後來中國佛教音樂逐漸脫離了民間,走入了殿堂,形成只有佛教徒做早晚課時唱給佛菩薩聽,不再唱給普羅大眾聽的情況。其實,一切眾生皆有佛性,佛教梵唄應該走入廣場、走入家庭、走入廣大的群眾裡,不應該只在殿堂裡。這是傳播佛法很重要的一點。 


 問(12):佛教講「五明」,五明中為首者叫作「聲明」,這麼說來,出家人是不是一定要具備梵唄唱誦的素養呢?

 答:佛教在印度時,科學的五明,以及哲學的四吠陀,都是出家人所要學的。佛教傳到中國之後,諸子百家、孔孟老莊等中國文化,也是出家人所要懂的,因為它們能幫助佛教的弘傳。 

  聲明對佛教很重要,對一個出家人也很重要,會唱的人總是比會講的人受歡迎,你講一座經,人家頂多說講得好,你唱一段梵唄、讚偈,唱得好,大家就會不斷地讚歎:「唱得好、唱得好!」不過,再好聽的音聲總會過去,義理淨化人心的力量還是存在,所以,佛教重視佛學、重視義理,而幫助佛法宣化的方法中,梵唄的功能還是很重要的。


 問(13):梵唄唱誦對出家眾來說是這麼重要,那麼假如有人天生嗓子不好,不會唱誦,是不是就沒有辦法用音聲弘法了呢? 

答:音聲不好,那就是我了!在我一生當中,自覺有幾個缺點,其中之一,就是沒有音樂天分,可以說是五音不全,就連出家人基本具備的梵唄唱誦,我都無法應用,於是我就將興趣轉到寫作上,想不到也能對人有所助益。雖然我不喜歡唱歌,但是我作了多首的佛教歌曲,甚至將佛教音樂推上舞台。 

  所以,音聲不好不要緊,你有慈悲、有智慧、會說法、肯為眾生服務,也能弘法度眾。弘法不完全是依靠唱誦的,慈悲、智慧更是重要,一句慈悲的語言,比歌聲好聽;一句智慧的道理,也會讓人難以忘記。 


 問(14):法器在佛教裡是「龍天耳目」,那麼,學習梵唄時,應該注意什麼? 

答:過去,初出家的子弟學習梵唄,並不是那麼簡單,必須焚香、掛牌:「弟子學經,希望天龍八部不要見怪。」以便說明自己只是在學習。因為法器是周知大眾的號令,是龍天的耳目,一旦敲動,天龍八部聽到了,就要遵照號令行事。

   就是拿法器的樣子,也有一定的姿態,必須用心。例如:平口的引磬、合掌的木魚、照面的鐺子、平胸的鉿子。 

  總之,能把這許多梵唄、法器、規矩、儀禮學好,站有站相,敲打法器時,身相有威儀,行進之間莊嚴如法,就能攝受別人。


 問(15):在一場佛事法會中,負責敲打法器的人,應該注意些什麼? 答:一場法會、課誦,敲打法器的人與每一個參加的人關係至為密切。敲打法器不像唱歌可以有個指揮,每一個敲法器的人本身就是指揮。所以,唱誦的速度快慢、聲音輕重,能否讓大家聽得舒服,都與法器有關係。這一堂佛事,做得有無功德,敲法器的人要負責任。 

  所謂「寧動千江水,不動道人心」。對於今天這一堂佛事法器司打的輕重快慢,要很注意,各種法器要彼此配合、融入,才能把一堂佛事圓滿。


 問(16):課誦的時候,有時合掌,有時放掌,合掌與放掌有一定的規矩嗎?

 答:凡是唱讚,因為是在讚佛,所以都是合掌的。念經時,因為經文很長,那麼在念到某一段具有代表性的經文後,就可以放掌。不過,像《般若心經》經文很短,念不到兩分鐘就結束,就不需要一下合掌、一下放掌;難道兩分鐘都不能度過嗎?就乾脆從開頭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直合掌到念完才放掌。全始全終,比較莊嚴。 

  合掌放掌雖然是小細節,但你能關照到,必然這場法會是法喜圓滿的。 


 問(17):在家居士可以學習梵唄嗎?

 答:佛法無私,經文義理,大家都可以了解了,梵唄唱誦,當然在家眾也可以學習。在家居士唱誦唱得好,要想傳授、影響人、教人或弘法都可以,但是不能將梵唄作為職業,以為自己會唱梵唄了,就可以去替人做佛事,這是在家人應該避免的。


 問(18):梵唄讚偈中,有四句偈、六句讚、八句讚等等不同,能不能為我們介紹一下? 

答:梵唄讚偈中,最常見的是六句讚,主要代表是〈爐香讚〉:「爐香乍熱,法界蒙薰,諸佛海會悉遙聞,隨處結祥雲,誠意方殷,諸佛現全身。」一共六句二十九字,所以叫作「六句讚」。各地的佛事開頭,經常都會唱〈爐香讚〉,啟請諸佛,及讚歎佛菩薩的功德。類似這樣的讚子還有很多,例如〈楊枝淨水讚〉、〈韋陀讚〉等。 

  八句讚又比六句讚多兩句,唱腔比較多種,難度也高一點,如同是從六句讚中升級,是用於更隆重的法會。像〈三寶讚〉、〈彌陀讚〉、〈藥師讚〉,都是八句讚。多唱於誦經之後,或法事中間,又稱大讚。

   依句數的不同,偈子還可分為四句的,如〈釋迦牟尼佛偈〉、〈藥師偈〉;八句的,如〈彌陀偈〉、〈觀音偈〉等等。

   做為一個出家弟子,各種讚偈的唱誦、法器,都應該要熟悉。


 問(19):每一次的法會圓滿時,大都會念文疏,那麼除了念文疏之外,還有什麼祝禱的方式嗎?

 答:念文疏,就是將一堂佛事的宗旨、情況,以及要傳達的意思,向三寶、護法龍天做一個宣告。報告是很重要的,就如同屬下在完成事情後,要對長官、大眾報告,不能就此不了了之。

   假如不讀文疏,也可以讀祈願文,向佛菩薩祈願:我今天做這一堂佛事、誦這一部經的祈願所求是什麼。 

  沒有祈願文,也可以唱念〈回向偈〉,〈回向偈〉有消災的、延生的,含有祝福的意思。例如:「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或「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唱誦之後,如同賺了錢,儲存到銀行裡,這個功德將來要做什麼用途,也要向諸佛菩薩說明白。


 問(20):佛教推動國際化,首先要面臨的就是語言問題,若要在海外弘法,梵唄課誦有沒有必要改以英文發音?那麼又該怎麼做呢? 

答:在日本、韓國、泰國,或是南傳、藏傳、漢傳佛教國家,不管是獨唱或合唱,他們在梵唄唱誦上都各有專長,誦經的內容,雖然我們聽不懂,但是音聲聽來卻都很好聽,很感動人。尤其是印度在各地很流行的梵文〈大悲咒〉,大家也都念得很熟悉了。總之,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梵唄唱誦,雖然音調都不同,不過音聲卻都很莊嚴。

   佛教在西方國家至今仍沒有屬於他們的早晚課誦,所以建立適合西方人的早晚課誦是需要的。尤其歐美國家的人民講的是英文,如何用英文來唱梵唄、讚偈,佛教應該要努力一番。許多外國人士也常要跟我們學唱漢傳梵唄,但是在語言、音調上還是有一點彆扭,不容易學,需要有專業人士來規劃唱讚、誦經。

   因此,佛教在海外發展,從唱誦開始,就要讓當地人用當地的語言來唱讚偈。這是當今海外弘法的重要課題。


 問(21):在印度、西藏、日本、韓國、泰國、斯里蘭卡等地,梵唄唱誦的方式都不一樣,那麼敲打的法器有一樣嗎? 

答:這許多國家的佛教,一樣有鼓、木魚、引磬等法器,也都是單音的,但是種類不像中國佛教的複雜。中國佛教梵唄,除了上述法器以外,還有大磬、鐺子、鉿子、鐃、鈸、板鼓、地鐘等。當中除引磬從印度傳來,其他都是中國所特有。 

  法器的功用在於唱讚、誦經時,領導大眾配合節拍,如法唱誦,以令生起肅靜之心,息下心中的妄想、雜念。出家人在學習法器上,要能更上一層樓、更專業,凡是板眼的敲打,起落、快慢、轉合都要留心,讓人聽在耳裡,都能如同置身在清涼的世界裡。 


 問(22):唱誦梵唄除了讚佛以外,還有其它的用途嗎?

 答:唱誦梵唄除了讚佛,也是一種修行,能靜心、調息、發洩情緒,令身心舒暢。尤其唱梵唄、敲法器不須用力,因為不用力,所以它能把人帶到一種空曠的世界,空無的境界,無邊的法界,心也就自然的平靜和諧了。 

  或許你不會唱誦,也可以念佛:「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或者稱念:「觀音菩薩、觀音菩薩……。」佛門裡,修行有八萬四千法門,只要有心,門門皆可進入。


 問(23):請問什麼是「華嚴字母」呢? 答:華嚴字母出自《華嚴經》,旨在讚歎華嚴法會、華嚴世界、華嚴會上的殊勝,每一個字母代表的都是菩薩的高超的境界。善知眾藝童子就是教導善財童子唱誦四十二梵字,而令其獲得菩薩解脫妙法。

   那種梵腔曲調,難度很高,所以就是在佛教裡,會唱「華嚴字母」的人也為數不多。 


 問(24):唱誦梵唄有什麼利益呢? 答:經典裡,記載許多關於唱誦梵唄的利益,例如《法華經》云:「或以歡喜心,歌唄頌佛德,乃至一小音,皆共成佛道。」《十誦律》中,佛陀讚許跋提比丘:「聽汝作聲唄,唄有五利益:身不疲極,不忘所憶,心不懈惓,聲音不壞,諸天聞唄聲心則歡喜。」

   唱誦梵唄講求舒緩、深沉,具有正直、和雅、清澈、深滿、周遍遠聞等五種特性。所以,它能靜心,能令身心和諧、昇華、舒暢。尤其人多時,同唱一個曲調,你幫助我唱,我幫助你唱,就如同大合唱一般的和諧。

   隨著自己融入這一個音聲裡,身心運轉自在,別有一番境界和體驗,生命將不斷的擴大、不斷的昇華,人生也更加的曠達了。


 問(25):梵唄的美在於和諧,那麼大眾一起唱誦時,應該特別注意什麼,才不致擾眾? 

答:佛教梵唄的音聲是和音,而每個人的歌聲有高音、中音、低音的不同,因此要特別留意,不能人家唱中音時,你唱高音;人家唱低音時,你唱高音,一定要同一個調,和諧是唱讚子的基本原則。 


 問(26):在台灣,有哪些單位、哪些人在推動梵唄弘法呢?

 答:台灣早期,幾十年前,梵唄的曲調只有福建的「鼓山調」,一些老一輩的出家人都很擅長,但後來慢慢沒落了。目前,鼓山調在一些平時不怎麼講國語的寺廟裡還是在唱,但是會國語的人,逐漸的都已經改唱海潮音了。

   海潮音是過去我們不少年輕同道從大陸帶來台灣,後來逐漸傳播出去的。而令人遺憾的是,台灣學習了海潮音,大陸卻沒了海潮音。我們很希望再把海潮音的調推廣到大陸去,與大陸寺廟的唱誦統一。


 問(27):如何將梵唄推廣到社會上去,由於它與一般的音樂不同,能否給國際人士接受呢? 

答:能接受的。佛光山梵唄讚頌團也到過歐洲、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國家的大會堂演出,例如美國的林肯中心、英國的皇家音樂廳、澳洲雪梨歌劇院等等。而且都是當地人買票入場,演出結束以後,更是全場起立鼓掌幾分鐘不休息。可見得將梵唄推動到歐美各國去,是值得繼續再努力的。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