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52《僧事百講》放生放人 -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11/07 11795
放生,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但是放生要隨緣而行,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護生」。護生最大的意義是放人一條生路,給人方便、給人救濟、給人善因好緣、助成別人的好事等,這才是最好的放生之道。
人生最寶貴的就是生命。不僅人有生命,花草樹木、植物也有生命,甚至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整個地球都有生命,所有生命都是一樣寶貴,無分貴賤;每個生命來到世間,無不為生存而努力,從而帶動世間的欣欣向榮。 佛教本著尊重生命、不侵犯他人生命的慈悲精神,歷來無不倡導戒殺、放生,甚至還要進一步愛護生命。因為生命是靠眾緣共同成就,每個生命都希望存活,不要受到侵犯、傷害,佛教徒認為放生、護生,乃至給人一點善因好緣、放人一條生路,都是很重要的行持。
在這個講次中,從戒殺、放生到護生、放人的觀念與實踐,提出多層面的探討內容。
問(1):佛教一般教人去惡行善,佛教徒以「放生」來實踐善事善行,有些寺廟、出家人更把「放生」視為弘法的工作。那麼「放生」有什麼意義呢?
答:上天有好生之德,世間最寶貴的就是生命。螻蟻尚且貪生,一切有生命的動物,都希望能活下去,不受到殘殺、傷害,佛教徒認為挽救生命、放生,即「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眾生都有生命,可以救他、放他,讓他繼續生存下去,這是多美好的事情。
佛教主張不殺生進而倡導放生,就是尊重一切生命的最佳體現。釋迦牟尼佛在修行時,為了救一隻鴿子、兔子,自己願意「割肉餵鷹,捨身飼虎」,來挽救這許多生命。到了中國,提倡放生的出家法師、在家大德也很多,乃至過去的帝王如梁武帝,都勸人戒殺、放生,充分體現出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慈悲精神。
問(2):據說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隱遁在獵人堆裡,獵人為了獵捕動物撒下羅網,就要他負責看守。惠能大師經常網開一面,把落網的動物都放走了,對此您有什麼看法?
答:就世間法而言,為人工作沒有盡到責任,固然是不對,但從佛法的立場來說,他對落網的小動物有慈悲心,放牠們一條生路,讓牠們的生命得以繼續存活,也不能說不對。所以在出世間法、佛法上,他並沒有錯,如宋代的永明延壽禪師也是如此。
永明延壽禪師未出家前是一位太守,喜好放生,有的人捉捕了魚、鳥,就賣給他放生。他經常將這些動物買下來放生,到最後自己的薪水不夠用,就動用到公家的錢,這是挪用公款,等於貪污,是犯法的,所以在當時要被判處死罪。
押赴刑場的那一天,他坦然說道:「觀世音菩薩、阿彌陀佛,我挪用了公家的錢,這是為了護生,但我沒有私用一文。我知道,這在世間法是不對,但是於佛法,因為慈悲心而救生、放生,難道不對嗎?《普門品》裡提到:只要有慈悲,稱念觀世音菩薩的名號,就能『刀尋段段壞,而得解脫』,菩薩,我真的就要被砍頭了嗎?」
正當劊子手要砍下去時,刀子真的一段一段的掉下來,劊子手再換一把刀,刀還沒砍到,一樣又斷了下來,不得已只好奏知皇上。後來他得到皇帝的特赦:「這樣好了,你挪用公款,我也不能再用你了,不過你很慈悲,就讓你出家吧。」由於這樣的因緣,成就了永明延壽禪師這一位不起的大法師。
放生,是對生命的尊重與愛護,但是放生要隨緣而行,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生活中能做到「護生」。護生最大的意義是放人一條生路,給人方便、給人救濟、給人善因好緣、助成別人的好事等,這才是最好的放生之道。
問(3):聽說淨土宗的蓮池大師、四明知禮大師,以及天台智者大師等人也提倡放生?
答:在佛教史上,許多有名的大德們如隋代的智者大師、明代蓮池大師等,他們對建造放生池、放生園,施行放生,都非常熱心提倡。智者大師經常購買沿海一帶的地闢建放生池,並開講《金光明經》,闡揚慈悲精神,因而感化當地以捕漁、打獵為生的民眾,讓他們不再殺生而轉業。還有北宋的天台四明知禮大師,在當時向皇帝奏請成立永久放生會,並撰寫放生文以定其儀軌,對當時的社會造成一定影響。
蓮池大師可說是中國佛教史上,提倡戒殺放生最積極的一位高僧。他不但在杭州城內外造了很多放生池,同時撰有〈放生儀〉、〈戒殺放生文〉等文章,並在雲棲寺設置放生場,寺裡的出家人則自減口糧,將剩餘的錢用來贖換鳥類,放入放生場中。
由於歷來這許多佛教大德廣行放生,不但拯救無數生靈,也帶動社會善良的風氣。過去的祖師大德因慈悲愛物廣及六道眾生,感得與虎豹共處,這類事例多得不勝枚舉。
問(4):近代佛教史上,提倡放生的有哪些大德?
答:民國初年的弘一大師很重視護生。他的學生豐子愷要替他祝壽,弘一大師告訴他,他的畫作很好,能夠幫忙畫護生的畫,就算是祝壽了。
弘一大師五十歲時,豐子愷畫了五十幅戒殺護生圖送給弘一大師,並由弘一大師題詩,李圓淨居士撰文〈護生痛言〉,出版了第一本《護生畫集》。後來豐子愷在弘一大師六十歲壽誕時,又繼續為弘一大師畫了六十幅畫,再度輯成《護生畫集》,每一幅都很慈悲動人。《護生畫集》自出版以後,洛陽紙貴,豐子愷又繼續畫、繼續出版《護生畫集》,幾十年下來,也畫了上百幅。
豐子愷先生的女兒豐一吟,後來在上海繼續父親的慈悲事業,為《護生畫集》增添很多的材料。這些《護生畫集》除了宣導戒殺、護生、善行之外,也彰顯因果報應、互助互愛的精神,具體表現出佛教的慈悲精神。很多人因為看了《護生畫集》而棄葷茹素,這對於帶動社會大眾護生、放生的觀念,有很大的幫助。
問(5):不殺生,是佛教的根本大戒,戒殺與放生有什麼關係嗎?
答:戒殺就是不殺生,是消極的不殺;放生是積極的利生,要花錢為眾生請命、贖回眾生的性命,不但放牠一條生路,還要養牠。
但是現在的人放生,有時候只知道買來放,但是不養牠,就無異於「放死」。例如買了魚放到放生池放生,但魚也要吃,你有準備糧食給牠嗎?有的人為了報恩而放生,把他的牛、馬送到放生園,還要供給食料費,養牠終老,就如同對待人一樣,這樣的放生才周全。
問(6):放生、戒殺的事蹟,在經典裡是否有記載?
答:我想放生、救苦救難、救命之類的行為,佛陀做得很多,不但在《六度集經》裡有記載,在佛陀的本生譚裡,可以看到佛陀生生世世都不斷的救護生命,甘願自己犧牲、寧可自己死亡,也要保全他人,因此愛惜生命,可說是佛陀最令人尊敬的地方。
問(7):《六度集經》裡記載,佛陀過去曾投生為鹿王,也有一些護生、救生的故事。能否為我們談談?
答:佛陀第一次說法的地點就在鹿野苑,鹿與佛教的關係很密切。鹿野苑,顧名思義,是「鹿的苑」,鹿居住的地方,能夠把牠住的地方讓給佛陀、佛教在那裡說法,可見得佛陀過去救鹿、與鹿的因緣很殊勝。
佛陀過去生中,曾有一世是一隻美麗的九色鹿。
有一天,皇后夢到九色鹿,渴望得到牠的皮,於是國王貼出公告,如果有人能捉到九色鹿就有重賞。有一個人看到告示,想起多年前他曾被九色鹿救起。當時他很感謝九色鹿的救命之恩,九色鹿告訴他:「只要你答應我,不將我住的地方告訴任何人,這就是最好的回報了。」
多少年來大家相安無事,如今在重賞的誘惑下,這個人竟然忘恩負義,說出九色鹿的藏身之地,國王立刻派人把九色鹿捕捉回來。
九色鹿來到國王面前,訴說牠當初如何救這個人的經過,國王受到感動,斥責這個人不但不知感恩報德,反而要傷害他的救命恩人,同時下令今後任何人都不得傷害、捕捉九色鹿。
還有一世,佛陀是鹿王,國家的人民每天都要捕殺很多頭鹿奉獻給國王,後來鹿王向國王請命:「不要捕殺我們,我們願意每天自己送一隻鹿給國王。」
有一天,剛好輪到一隻即將生產的母鹿,牠希望大家再寬限幾天,等牠生產完了再去受死,但是生命可貴,即使一天也很好,誰願意代替早一天被殺呢?於是鹿王站出來,願意代母鹿受難。國王深受感動,於是制定動物保護區、禁止捕獵而挽救了不少的生靈。
過去對於許多拘禁鹿、殘殺鹿,要對鹿有種種謀害的人,就說「鹿是人頭鹿,人是鹿頭人」,說明有的人不如鹿、不如狗,人的瞋恨心、殘殺心、嫉妒心、奸詐心,有時更甚於動物。
問(8):戒殺、護生、放生等思想,對整個社會有很大的貢獻,讓一切生命都能夠得到自由、生存。以下有兩首警惕戒殺、護生的詩詞,請為我們解釋。
一、千百年來碗裡羹,怨深似海恨難平;欲知世上刀兵劫,但聽屠門夜半聲。(古德)
這首詩的大意是:千百年來,我們碗裡的肉、湯,不知結了多少殺生業,可以說怨深海底,恨不能平;要想知道世間刀兵劫的由來,不妨聽一聽屠門夜裡的殺豬聲,就知道你殺牠,牠也會怨恨,將來要報復的;這個殺戮的業報輪迴,冤冤相報何時了?
二、我肉眾生肉。名殊體不殊。原同一種性。只是別形軀。苦惱從他受。肥甘為我須。莫教閻老判。自揣看何如。勸君休殺命。背面復生瞋。喫他還喫汝。尋環作主人。(黃山谷)
這一首很容易懂:我的肉等同眾生的肉,名義上雖有不同,但意義是一樣,都是有血有肉的生命,都是具有佛性的,只是我出生的樣子不同、形相不同。我吃他,讓他受苦惱,肥甘卻讓我來享受;這樣的事,不必叫閻羅王來判斷,自己想一想,公平嗎?
問(9):放生時,需要舉行什麼儀式嗎?過去的叢林寺院是否經常舉辦放生儀式?
答:我認為儀式並不重要,放生的目的、意義卻很重要。
有時為了舉辦放生儀式,一些魚蝦在水裡都曬死了、鳥雀在籠子裡都擠死了,這個典禮對牠們來說,有什麼用呢?放生只是為牠們祝福,讓牠們有一個好的未來。如果只是一個祝福的儀式,就應該快一點、簡單一點,畢竟生命是很可貴的。
佛教的放生思想與現在環保人士提倡的環保,都很重要。佛教重視環保、重視生態,這是幾千年來的傳統,如果有一念仁慈、仁德的心來愛護生命、愛護動物,能應天地的良心,是非常重要的。佛教提倡隨緣放生,不要刻意放生,進一步還要能愛護生命。
問(10):說到放生,究竟要放到何處?
答:放生要放到哪裡?這個問題值得大家來研究。放生的立意固然很好,但常有很多不當的放生,放生不成,最後反而成為「放死」。例如有的人捕捉淡水的魚,把牠放到大海裡,牠怎麼能活命呢?或者把海裡的魚蝦捕捉了,放到淡水裡,一樣不合乎牠生活的條件,這也是放死,所以不當的放生反而造罪。
佛光山有一個有趣的現象,經常有人捕捉毒蛇到佛光山來放生。佛光山是佛地,在佛地放毒蛇,毒蛇一樣會傷害人,就如魚蝦有魚蝦的天地,鳥雀有鳥雀的世界,毒蛇也有毒蛇生活的範圍,把毒蛇放到人行動、生活的區域,都是不當。所以放生還是要有智慧。凡是不當的放生,雖然美其名為放生,實際上都是不如法、不道德的行為。
問(11):一般寺院都有設立放生池,在經典或傳統上有什麼根據嗎?
答:設立放生池不一定要有根據,只要有慈悲心、有場所,就可以建一座放生池。過去智者大師那時候就已建設放生池供人放生,歷來的寺院、出家人都有闢建放生池的記載。
因為世間無常,過去建的放生池,慢慢到了後來,要使用土地時,又把它填起來;過了多少時間,有人再重新開發,這個放生池就這麼不斷的開、填,如同世間上的好好壞壞、善善惡惡一直流轉不已。
問(12):放生,是佛教所獨倡的嗎?佛陀時代規定出家人飲用的水要過濾,唯恐傷害水中的微小生物,是否在當時就有放生的觀念?
答:佛陀制定戒律,出家人的生活用品中有一個「濾水囊」,舉凡飲用的水必須經過一塊細布過濾,讓細小的微生物不進到水中,再把牠們放回清水裡繼續活命,所以這個濾水囊的用意就是戒殺、放生。
所有的出家人對戒殺、放生都特別仔細用心,如《毗尼日用》裡有一首偈:「佛觀一缽水,八萬四千蟲。」也許有人會懷疑,一瓶水哪裡有那麼多的蟲子呢?到了現代,經過科學家在顯微鏡底下觀察,發現一杯水裡,就存在著很多的微生細菌。因此能夠護持生靈、愛護這些微小的動物,也是修行人應該重視的德行。
問(13):關於放生,中國的佛教徒都知道要放生,其他國家是否也有放生的觀念?
答:不只中國佛教倡導放生,我想全世界都知道要放生。
美國社會的傳統,每年到了聖誕節要吃火雞,多少年下來不知道吃了多少?這是對生命的殘殺。但是有一次我在報紙上看到一篇報導:有一個小孩用箭射中一隻小鳥,這隻小鳥身上帶著箭,飛得很辛苦,美國人為了救這隻小鳥,於是在報紙上刊登,電視、電台廣播,全國都在找尋這隻小鳥,就是為了救牠的性命。奇怪的是,他們吃火雞吃得這麼理所當然,要救一隻小鳥卻這麼認真?這說明人皆有惻隱之心,他們認為小鳥受傷是受苦、受痛、受委曲,想救牠是一個仁慈的心,還有一個放生的心、一個好心。
說到日本的放生,過去有一隻鹿迷路了,跑進一座寺廟裡,大家就把牠收養下來,免得出去被人補捉。寺裡的明惠老和尚知道後,連忙說:「不准,快把牠趕出去。」可是大家捨不得,鹿也慢慢喜歡和人親近,不肯走,於是老和尚拿起柺杖驅趕牠,這隻鹿只好往外逃去。
大家都感到不解,心想,平時慈悲親切的老和尚,為什麼今天會這麼嚴厲的要去驅趕這隻鹿呢?老和尚知道了,就告訴大家:「正是因為慈悲,所以才趕牠走。如果鹿習慣和人相處,完全依靠人、對人產生信任而失去野外生存的能力,這是很危險的。不如讓牠回歸原野,牠在那裡生活習慣了,就知道如何適應生存、防備外來的侵害。我愛護牠,就要為牠設想,不能害牠。」
我認為放生的道理就是如此。我曾到紐西蘭、加拿大旅行,聽說釣魚者釣上來的魚一定要一尺以上才可以接受,如果不到一尺,還要放回水裡。為什麼?這是法令所規定,用意是不准傷害幼小生命,如果被查到就是違法。
當然,世間事都不是究竟,是非對錯並沒有一定的標準。人之所以為人,因為人有慈悲、仁心,還存有一個愛護弱小動物的善念。
問(14):放生本來是一件非常善美、好意的事,可是放生的人不懂,常因為不當的放生,而遭到社會的批評、詬病,請問有哪些是不當的放生?
答:過去台灣有人進口南美洲的食人魚,這種魚的體形不是很大,可是嘴裡有利齒,會吃人,買的人買回來之後就放生到日月潭、鯉魚潭,牠在裡面吃了湖裡的多少生命,甚至有人在那裡游泳,這條魚就如鱷魚一般,會傷害人類。表面上看來是慈悲放生,卻等於間接放了殺手來殺人,所以這都是不當的放生。
有的人為了慶生、祝壽,就拜託人去抓鳥、捕魚來放生。等到他要過壽、放生的那一天,還要有一些放生儀式,這些魚蝦禁不住折騰,還沒有放生,大概就死了一半;被補捉的鳥全擠在籠子裡,等到他過壽、過了中午以後才放生,已經死了不少,這些都是不當的放生。
因此不要假借、濫用「放生」這麼好的名詞,只在口頭上說要如何慈悲、道德,其實「莫道群生性命微,一般骨肉一般皮」,佛教徒的慈悲,是表現在對生命的尊重上,不但尊重人權,同時要尊重生權;不但要愛護一切的生命,也要愛護人間的道德、人和人之間的和諧相處,這才是真正的慈悲。
問(15):放生、護生的善行,會得到好的果報,過去是否也有這類的靈感事蹟?
答:這一類的事蹟很多,如在《安士全書》裡有一則故事: 一個沙彌跟隨一位有神通的師父學道。有一天,師父看到這個沙彌只剩下七天的壽命,認為應該讓他回去探望父母,於是要他回家一趟。
沙彌走在路上,看到一群螞蟻被水圍困,就拿了樹葉朝水裡一丟,這些螞蟻隨即像搭橋一樣,全部脫離圍困逃生了。沙彌回到家,和家人相聚了幾天,又安然回到寺院裡。
師父一看,很訝異他竟然沒有死,心想:「唉呀!這個沙彌福報好大,看來是積了什麼陰德吧。」於是問他在這一段時間裡都做了些什麼事。
沙彌回想了一下,就將他在路上救螞蟻的經過告訴師父。師父恍然大悟:「唉呀,這就是陰德!」沙彌因為愛護生命而活到八十多歲,所以救人、救命、放生,就有這樣的功德。
放生能讓這片大地祥和、無有怨氣,可是現在常看到有的孩童玩弄小動物,一直玩到死,這樣的兒童怎麼會幸福?很多人為了滿足一己的口腹之欲,有所謂的活魚十三吃、活魚二十吃、三十吃,他怎麼會幸福呢?凡是殘殺,都有因果報應的。即使是吃葷,也不要為滿足口腹之欲去殘殺動物。
現在西方先進國家有一個法令,吃雞、吃鴨不算有罪,可是你把雞鴨倒過來掛在車子上,或者把牛馬擠在圍欄裡超載,國家要判你的罪,因為這是虐待動物。甚至於野生動物在公園、在牠的生活範圍裡走動,開車的人經過了都要停下來讓牠先走,因為那是牠的世界,如果驚嚇到牠,也算是虐待動物、也是犯法。
我覺得這個世界慢慢在進步,不但注重民權,也講究生權,尊重動物也有生命的權利。
問(16):前面談到不當的放生不可為,那麼真正的放生應該如何做,才能符合佛教慈悲的教義?
答:說到放生,尤其是昆蟲等微小動物。例如很多人會說:「螞蟻、蚊子很多,我不殺生不行。」可是為什麼一定要殺牠呢?不希望有蚊子、螞蟻,可以事先防備,把環境整理好,不要讓它滋生。或者也有人認為防備不了,即使不讓它牠滋生,牠還是會來,這時候你可以驅趕牠,但也不必殺牠。
殺生,實在都是不好的手段。尤其到了現代,我們不但講放生,還要進一步提升到「放人」的階段。因為這個世界到處充斥著人與人鬥爭、人與人彼此較量,甚至到了要致對方於死地的地步,所以今後的世界,不但放生重要,「放人」更重要。
問(17):那麼人應該如何「放人」?
答:「放人」,即面對窮苦的人,當然是給他一點飲食;他沒有職業了,就幫他找個工作;家庭裡不和諧、經濟有困難了,就開導他要「和氣生財」。
人與人之間要和平、和氣、和諧,我們要促進人的和諧、和氣,促使全人類都能和平共存,這才是人間不變的道理。
問(18):有的人生性悲觀消極,甚至感到人生了無生趣,失去活下去的動力,是否也需要「放人」?
答:當一個人失意時,能給予他鼓勵、開導,這也是「放生」。
如果這個人有了一些困難,可以資助他一下、幫助他度過難關;或者說幾句好話、幫他一個忙,這就是「放人」,「放人」的陰德更大、功德更高。
問(19):放動物、放人,都是對有情眾生的「放生」。那麼,對於有情眾生之外的無情眾生方面,是否也有放生的意義存在?
答:「放生」應該是針對有生命的個體,哪怕是花草樹木,它雖然沒有心理機能,你踐踏它,它也只有物理反應,不過也不應隨意糟蹋這片大好的草原、美麗的花朵。我覺得世間上一片生機,如果我們都能以一個放生的心態,保全這個世間的生氣,就是保有自己的人格。
佛教有所謂的「情與無情,同圓種智」,不只對有情眾生要放生,對無情而言,惜物惜緣也是放生。不管是一沙一石、一隻筆、一張紙、一條毛巾,任何物品都有生命,都應該好好維護它的功能,延長它的使用年限,創造它在人間的價值,這就「放生」的廣義詮釋。
問(20):有人質疑佛教提倡放生,是破壞自然生態平衡,他們認為世間上「弱肉強食」、「物競天擇」是理所當然的道理,是維持生態平衡的定律。請問您對這樣的說詞有什麼看法?
答:在這個世間上,各人都站在各人的立場,各有不同的角度。站在人的立場,當然認為這個世界要平衡,動物界本來就是弱肉強食、物競天擇,例如獅子、老虎不吃羚羊、斑馬,牠們怎麼活下去?如果牠們不吃斑馬、羚羊,會導致斑馬、羚羊繁殖數量過多,這個世界也會容納不了,所以要生態平衡。
又如生物學家講生物學,人類宗教學家就講宗教學,大家可以就自己的心理需求、所知的領域、理念來表達看法。上天有好生之德,慈心、善心、好心就是這個世界的天性。
問(21):那麼依您的看法,如果佛教提倡愛護動物、愛護環境,對整個生態保育會有什麼幫助?
答:佛教是一個很有環保意識的宗教,佛教不但主張對一切的有情眾生要慈悲、要有愛心,對山河大地、一切無情也要愛護,例如阿彌陀佛就是佛教有名的環保專家。他所立下的四十八大願,成就了沒有污染的西方極樂世界,淨土中只有公益沒有公害,只有美好沒有髒亂;沒有三惡道眾生,都是持戒清淨的善人,人人身心健全,壽命無量,是推行環境保護的最佳典範。
其實當前的生態保育問題,除了外在的生態環保,還包括心靈環保。在生態環保方面,必須倡導愛護生態、保護生靈、重視環保及適當的放生,世間的能源、大自然不遭到破壞,人類就可以長治久安。而內在的心靈環保,則要靠人人淨化自己的貪、瞋、痴三毒,給人信心、給人鼓勵、給人幫助,內心清淨才是最大的環保。因此佛教在倡導生態保育方面,不但講求適當的放生,今後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共處,更重要的就是要「放人」。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