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42《僧事百講》人天供養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8/22   16492  
4.0/1 





  信徒到了寺院,要添油香,十塊錢、一百塊錢,贊助佛殿裡的燃油、線香,出家人對信徒也應該添油香。

   添什麼油香呢?給信徒佛法、給信徒讚美、鼓勵。

   佛教也要為在家信徒添油香,這就是「財法二施,等無差別」。 

   現今的社會,隨著佛教盛行,信仰普及,信徒的恭敬心隨之增長。走遍世界各地,到處都可見到佛教徒如法實踐供養的修行。

   供養,是佛教僧俗二眾的重要行門之一,依供養對象不同,有供佛、供法、供天,甚至有對人、對僧眾、師長的供養;在供養內容上,有物質的供養,如四供養、十供養;也有心意上的供養,如身口意供養等。不論哪種供養,如果沒有心存恭敬而流於形式,就失去供養結緣的美好意義了。 


 問(1):佛教裡有佛、法、僧三寶供養,請問對佛寶的供養有哪些? 

答:佛教非常注重供養,大多數信佛的人都知道要供養佛,希望能以好的物品來供養佛。其中,最高的供養,為心意上的一心供養、誠意供養、真心供養。

   對佛、法、僧三寶的供養有哪些內容呢?《佛學辭典》裡載有「十種供養」,即以香、花、燈、塗、果、茶、食、寶、珠、衣十種供物供養三寶,這是一般佛教徒普遍使用的供養。

   香的供養,有燒香、塗香等,但不一定要燒香,也可以「心香一瓣」,不需要很多錢財,就能表達心意。 

  花的供養,是以花的清淨、柔軟、美麗最能表示虔誠恭敬的心,芬芳的香花一朵也是供養;花,不只是用於佛教,全世界所有的宗教都有花供養。

   燈,是光明供養。如「貧女一燈」,雖然沒有錢財供養,但能真誠的供養一盞燈,也可以得蒙諸佛授記。所謂「千年暗室,一燈即明」,燈供養的意義,就是藉由外在的燈光,點亮我們內在的心燈。 

  塗,如現在南傳佛教國家,會以金箔貼在佛像上,表示對佛寶的供養,金箔一塊,也可以表達心意。   果,一顆水果供養,不需要一籃或很多,就能表示供養者的誠意。 

  茶一杯、飯食一碗,都是供養。如果能力許可,寶石、寶貴的物品、珠子、衣服,都可以作為供養。

   佛教裡的供養類別很多,除了這十種供養,還有「身、口、意」三業的供養:「身供養」如禮拜、繞佛、禪坐等,「口供養」有唱誦、讚歎、美化的語言;「意供養」,就是以內心的誠意與恭敬為供養,身、口、意三者都可作為佛寶的供養。 


 問(2):過去因供養佛而獲得王位、江山的帝王有哪些? 

答:供養的意義,等於一顆種子播灑到田地裡,經過灌溉施肥,總有一天會生長、開花,結出纍纍果實。同樣,所有的「因」,有了「緣」就會起作用。梁武帝的前世是一位砍柴的樵夫,有一天,他挑著柴在路上走,看到路邊供奉一尊地藏王菩薩聖像,天天日曬雨淋,於心不忍,就把頭上的斗笠摘下來為菩薩戴上。就這麼一點誠心果報,他後來能做到皇帝。所以有一首偈語「三寶門中福好修,一文拖捨萬文收;不信但看梁武帝,曾施一笠管山河。」說的就是梁武帝供養佛的功德。 


 問(3):如果我們要供養法寶,可以有哪幾種供養?應該如何供養? 

答:供養佛有「十供養」,供養法則有「十法持」,為十種受持佛法的方法,分別是:書寫、供養、施他、諦聽、披讀、受持、開演、諷誦、思惟、修習等十種,又稱「十法行」,這是對法寶的供養。


 問(4):前面提到了「十法行」、「十供養」等供養,如果在家佛弟子以「信解行證」來身體力行,是否也是對法的供養? 

答:信、解、行、證,這是信佛、信法、修行佛道的次第。 

  「信」,是信心供養。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佛教講求的是正信,《阿含經》有「四不壞信」,即對佛、法、僧、戒律都能不壞淨信,基本精神就是對真理的尊崇敬信。因為「信」是一股力量,「信」能成就一切,所以入佛之門,首先要講究「信成就」。 

  「解」,即瞭解,是由見聞學習而瞭解教理、得到真理的智慧。信心具足之後,接著要明白佛法義理,例如我要懂得「阿彌陀佛」是什麼意思?要瞭解「本師釋迦牟尼佛」是什麼意思?懂得、瞭解佛法的利益、好處、功德,才能使信心更加堅固,進而由信仰產生力量。

   「行」,就是修行。有了「信」、「解」之後,還要力「行」實踐。佛教不僅是講知識、說理論,最注重的還是生活上的實踐,一個信解多聞而不能實踐佛法的人,終究是毫無用處。佛弟子修禪、修密、修淨土;修身、修口、修心,不管在時空各處,早晚都不忘修行,這就是「解行並重」。 

  「證」,是契會真理而證悟的意思。「信」、「解」、「行」,到了相當工夫, 自然就能證「果」。在佛法中,修證是個人的工夫,他人無法替代分毫,也不是一蹴可成,必須經過印證、實踐以後,進而明白道理,就能得到法喜、法樂。 

  信解行證是修行佛道的必經過程,從信樂佛法到瞭解佛法,進而力行實踐,最後證悟其果,表示一個人修行、學法成功,便是對佛法最大的供養。 


 問(5):聽說過去有一位羅漢,由於平時在「福慧雙修」方面,並沒有均等修持,所得的供養就不一樣了。會有這樣的事嗎? 

答:在佛經裡有這麼一則故事:有一對師兄弟,一個修福,積極做功德、布施、服務,待人很熱誠;一個修慧,專注於讀經、研究、講說,慧解很高。這兩位師兄弟由於沒有福慧雙修,所以修福不修慧的師弟,後來轉世投生為一隻美麗的大象,在王宮裡披金帶紅,享受各種金銀、寶貝裝飾;修行慧解的師兄證得羅漢果,但是沒有人供養他,由於沒有福報,所以吃飯、生活都很困難。 

  羅漢是有神通的,有一天,證果的師兄看到這一位修福的師弟,怎麼在王宮裡做了大象?而自己修慧,卻連飯都沒得吃,不禁慨嘆「修福不修慧,大象披瓔珞;修慧不修福,羅漢應供薄」。

   布施、供養雖能得到無邊的福報,但還是在五趣六道裡輪迴,所以在佛教裡,福慧雙修、行解並重是很重要的。 


 問(6):前面談到對佛寶、法寶的供養,三寶中還有一個僧寶,對僧寶又是如何供養呢? 

答:佛教對佛、法、僧三寶的供養,還是有一些不同。供養佛,無論你供多、供少,佛也不分別;供養法,或多或少,法也不分別、不計較。可是供養僧,僧是人,人有分別心,人會有所需要。一般來說,佛教徒供養僧眾的物品,有所謂「飲食、衣服、臥具、湯藥」等四種修道的資糧,稱為「四供養」或「四事供養」: 

  第一種是飲食供養。在印度,每戶人家有了什麼紀念的日子,都會準備一點飯菜,供養路過的出家人。

        第二種是衣物的供養,即袈裟,從五衣、七衣、二十五條衣,只要缺少哪一種衣,都可以供養。甚至我到泰國,看到每年供僧的季節,好多信徒都供養僧袋,可以背在身上,現今南傳佛教國家,都還保有以僧袋供養出家人的習慣。

        第三種是湯藥供養,例如熱帶蚊蟲、蛇毒很多,或者經常有頭熱、腸胃等病痛,都可以供養當地人所需用的藥品。

        第四種是臥具供養,包括睡覺的棉被、枕頭、毯子等,都可以算是臥具的供養。

   要供養僧眾,可以先看看全寺大眾的衣服能保暖否?飲食週全否?床具用品合用否?湯藥都能調和否?如果飲食、衣服、臥具、湯藥這四事不調,四眾就不能安心辦道。 

  在家信徒平日到了寺院,他要打齋供養寺裡的出家人、廣結善緣,這是對僧寶的供養。除了在家信徒要打齋供僧,寺廟裡的住持、當家到其他的寺廟,也會打齋、結緣供眾。過去我們一些老法師要打齋,他會說:「你替我打個豆腐齋吧!」過去沒有所謂的上堂齋、羅漢齋,身為一個住持、當家也不是很有錢,就打一個豆腐齋和大家結緣。 

  什麼是豆腐齋呢?意思是讓你今天中午可以吃到一塊豆腐,即使只是一塊豆腐,也要表示一點心意。現在的寺院,甚至傳戒會的打齋就不只這些了,有上堂齋、羅漢齋、吉祥齋、如意齋、大會齋、清涼齋等等,可依自己的能力與發心來供眾、結緣。 


 問(7):對於僧寶,除了飲食、衣服、臥具、湯藥四種供養之外,還可以做一些勞力方面的供養嗎? 

答:供養出家人,除了這四種供養之外,當然還可以到寺院發心出勞力,擔任義工。例如,幫忙修建出家人住的房舍、寺廟;或者幫忙布置庭園、修剪花草,幫忙拖地整潔、倒茶水、接待客人、抄經等等,在寺院裡服務大眾,奉獻一己之力,這些都屬於勞力的供養。 

   除了勞力方面的供養,也可以貢獻個人的智慧,到寺院參與編藏、文字校稿或文書工作、提供意見;甚至在佛門發心的義工,可以讓他從事務性的幫忙,慢慢到法務的參與,協助招呼、陪訪客參觀或談話,讓每一位來者都能把法喜帶回去,這樣的服務也是供養。對於信徒本身,也能從服務中廣泛學習,進而提昇自己的信仰、道業增長,可說是自利利他的好事。 


 問(8):前面提到信徒供養出家人,那麼出家人是否也可以供養在家信徒呢? 

答:供養應該是雙向的。除了信徒對三寶的供養以外,我們也提倡僧眾對信徒要能結緣供養。信徒對出家人稱「供養」,而出家人對信徒就不稱「供養」,稱「結緣」。 

  如何結緣呢?信徒到了寺院,要添油香,十塊錢、一百塊錢,贊助佛殿裡的燃油、線香,要增加佛殿裡的光明、讓殿堂裡有芬芳的氣味。出家人對信徒也應該添油香。添什麼油香呢?給信徒佛法、給信徒讚美、鼓勵、給信徒開導、慰問,讓他聽你的話之後,又可以鼓起精神,增加力量,向人生的前途再邁進,所以佛教要為在家信徒添油香,這就是「財法二施,等無差別」。 

  出家人雖然是「僧寶」,但不一定要高高在上,只要能力所及,都應該儘量滿足信徒們的所願。我認為佛教的發展固然需要信徒添油香,但是信徒給予我們多少的贊助支持,我們也要與他們結緣,為他們添油香。出家人和信徒之間,能夠彼此互添油香,這是多麼美好的互動因緣。 


 問(9):關於供養,過去很多出家子弟為了得到信徒的供養,也有一些故事。聽說長眉羅漢還動用神通,請為我們談談這方面的事? 

答:有的出家眾自我健全,安住於修行、修道、持戒守制度,每天為信徒祝福,自然會得到信徒的禮敬供養。如果接受信徒的供養,能再給他一些回饋,說一聲「謝謝」、「阿彌陀佛」,為他讚美祝福,這就是相互的供養結緣。 

  這一位長眉羅漢即賓頭盧頗羅墮尊者,是十八羅漢中的一位羅漢。有一次,他在很多信徒聚會時表現神通,突然騰空飛起來,信徒們看了都覺得很驚訝,認為他能如此騰空,是一件了不起的修行、了不起的神異,所以大家都要供養他。佛陀知道這件事以後就責怪他,罰他不准進入涅槃,要在人間為眾生辛苦服務。 

  在經論裡記載,長眉羅漢曾在中國社會裡三次現身,甚至道安法師也見過長眉羅漢,說他還要經過多少年,再有多少的苦勞之後,才讓他消除這種利用神通靈異來取得恭敬供養的非法、不正確的觀念。所以在佛教裡,即使擁有神通靈異的人,也不能表現,不可以用怪力亂神來取得供養,這是不如法的。 

  除了用神通顯異來獲得供養,人心有種種的需求,也有法師向信徒提出要求:「我現在少什麼書、少一部藏經,你幫我買部藏經吧……。」「我少一個香爐,你買個香爐吧!」「我這裡少一個鐘鼓,你捐獻個鐘鼓吧。」即明白指示信徒,要信徒來捐獻什麼東西給他,這也是不如法。

   信徒的經濟能力各有不同,有的有力量、有的沒有力量,捐獻應該是隨各人的心意所為,不是我們正面去要求的,出家人不能主動要信徒捐獻什麼東西,這是強人所難,不是正法,這是今後大家必須修正的觀念。


 問(10):聽說過去阿難尊者曾為了供養的事,遭到他人議論? 

答:有一次,信徒們發心做了一些粑供養僧團,僧團裡的大眾吃不了這麼多,於是推派年紀最輕、最有人緣的阿難,負責去分送給附近的信徒享用。當他分送到一位年輕女孩的面前,剛好兩個粑黏在一起分不開,只好兩個一起給,結果招來一些閒話,認為阿難尊者喜歡她,所以給她兩個,其他人都只有一個。因為大眾人多,分配不均難免會遭來一些不當的譏嫌,所以平等施是很重要的。 

  過去大迦葉和須菩提兩位尊者每天出去托缽,接受大眾的供養,這兩個人在僧團裡很有特色,一個是乞貧不乞富的大迦葉,一個是乞富不乞貧的須菩提。哪一家貧窮,大迦葉就來了,為什麼呢?大迦葉認為這一家這麼貧窮,就是因為過去沒有布施,所以他現在要來接受布施,希望讓這一家富貴。須菩提卻認為對方已經那麼貧窮,何必再增加他的負擔,要來向他托缽呢?於是他專找富有的人家托缽乞食,這樣就不會造成對方的困難,所以他是「乞富不乞貧」。

  佛陀知道了,於是告誡他們的心都不均平、心不平等,乞食應該要「次第行乞」,所謂「次第」,就是沒有選擇、不論多少、不揀擇精美粗糙,吃到哪一家,就是哪一家,這才是如法的平等施。 


 問(11):在佛門裡,吃飯前要唱〈供養咒〉,是否有什麼意義?

 答:在寺院過堂,早齋及午齋要唱誦〈供養咒〉,用完餐以後誦〈結齋偈〉,這是為了幫助大眾提起正念,正意受食。其中有一段:「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主要是提醒過堂用齋的修道人,不可過度貪求飲食美味,應當時時將自己安住於禪悅法喜與自在寧靜之中,以法為食。 

  過堂有所謂「吃飯三稱念」、「過堂五觀想」。三稱念是:第一口默念「願斷一切惡」,第二口默念「願修一切善」,第三口默念「誓度一切眾」。五觀想是:第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第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第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第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第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佛門講求將佛法運用在生活中,叢林的僧眾,行立坐臥、舉心動念都在念佛、念法、念僧,每天飯前的〈供養咒〉,飯後的〈結齋偈〉,就是藉由外在的唱誦形式,將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的精神深植心中,所以吃飯也是佛門的修行功課。 


 問(12):除了供養佛、法、僧三寶,佛教還有供養天,農曆的正月初九,各個寺廟都會舉辦「供佛齋天」,為什麼供佛以外還要供天呢? 

答:供天,是中國社會的一個風俗、民間的信仰,就是「拜天公」,佛教則是「供佛齋天」。

   「齋」,有請客的意思。「供佛齋天」,就是宴請天上的天王、天將、天神等。 大陸的叢林都會舉辦供佛齋天,其中有「大齋天」、「小齋天」;在台灣,一般信徒家裡的房屋落成、兒女要結婚,也會希望做一場「小齋天」。中國人過去以農耕為主,有所謂「靠天吃飯」的觀念,於是到了快過年時,就訂一個日子拜天公,感謝天老爺加被,讓大家平安、有飯吃。所以,敬天,等於孝順自己的父母一樣。

   在佛教裡,有佛、菩薩、聲聞、緣覺、天、人五乘,佛教也有「天」、「人」的思想,「天」比「人」高一點,有福報的「人」再往上提升,就是「天」。不過,升天要有升天福,人人求仙未必成仙。即使上升到天界,天福享盡,等於銀行的錢用完了,還是會墮落。

   供佛齋天,不只是供養佛,還要設齋宴請天龍八部、護法諸天。他們如同人間的官員、地方上的城隍土地等公義人士,我們今天供養三寶,也要請諸天來過年,讓大家都能飽餐一頓。 

  天公包含在「二十四諸天」裡,也包含在「供佛齋天」宴請的名單中,稱「帝釋天」,可見得還有好多的「天」;其中有財神、有保祐平安的神祇、有巡邏加持的神、有保護兒童的鬼子母,還有幾十類的諸天、神明,這些天、神都與人民的生活有關係,所以能得到人們的禮敬供養。 

  信徒參加供佛齋天,主要是希望得到三寶加持,祈求諸天賜福、庇護,不讓自己蒙受災難。 


 問(13):談到「供佛齋天」是供養二十四天,民間在農曆初九也有「拜天公」,兩者有什麼不同嗎?

 答:民間的習俗,是以農曆正月初九為「天公生」,即天公的生日。到了這一天,一般家庭只準備一些供品擺在天井、丹墀裡祭拜一下就算聊表心意,這是民間的「拜天公」,但是佛教的「供佛齋天」就不是這麼簡單。 

  民間的「拜天公」只請一人吃飯,佛教裡的「供佛齋天」,邀請的對象就不只一位,其中的「供佛」,就是供養三寶;「齋天」,是請天人吃飯,有二十四位天神、天將代表。相當於請客宴席,要邀請很多的貴賓,即三寶、諸天到家裡來接受宴請,所以要寫清楚,第一桌是什麼天、第二桌什麼天、第三桌……,等於「筵開多少桌」,這是很熱鬧的。

   一般請客的規矩,會先迎接客人,接著請他坐下,先獻上茶果,會有一些讚歎慰問,然後再請他上座。一道一道的珍餚美味都用過以後,再送禮品、紅包。「供佛齋天」的儀式,如同家裡請重要的客人,時間到了要開始灑淨,然後請聖。「請聖」,是很隆重的儀禮,主法的人要禱告:「我要請什麼人,請你們降臨。」接下來還要有讚美詞:「您威德、您慈悲、您有功於社會……。」要拂拭他的座位表示清淨,然後上茶、上果,然後上筷、湯匙、碟子、上菜,一共幾道、如何擺放,都有一定的程序;上菜過後,接著還要供養三寶、送行。在這麼隆重、莊嚴的儀禮中,信心、誠意是很重要的。 

  我認為供佛齋天的禮儀都能學會,將它運用在家庭裡的請客,也算是上等的待客之道。 


 問(14):佛教有一種「六度供養」,這是什麼意思? 

答:「六度供養」是以香、花、燈、食、衣、寶六種供養來象徵六度,即:以塗香代表持戒,花鬘代表布施,燒香代表精進,飲食代表禪定,燃燈代表智慧,淨水代表忍辱。

   此外,水陸法會中有「六塵供養」,要由很多位出家人唱誦,依序供養衣服、茶食、香花、燈明、寶物予諸佛菩薩,共有六次,這一段儀文是這麼寫的: 

  獻香:維此妙香真法供,久修戒定慧為熏; 

  獻花:維此妙華真法供,久修萬行為莊嚴; 

  獻燈:維此明燈真法供,是為智炬勝光明; 

  獻食、衣:維此現前真法供,忍衣智食妙難思;

   獻寶:妙寶現前真法供,金剛能斷智難思;

   以上就是六塵供、六度供養的內容。 


 問(15):在水陸法會中,有「供上堂」與「供下堂」,這又是什麼意思呢? 

答:「供上堂」、「供下堂」都是供養。「供上堂」是供養三寶及諸天、諸聖賢,表示今天邀請的對象都是貴賓、嘉賓、高級官員、重要人士;「供下堂」供養的對象就比較複雜,包括各個階層的眾生,甚至不是人道的他界眾生,如鬼神道、有神通靈異的眾生,在這時候都邀請前來普同供養,乃至畜生、旁生道的貓、狗、昆蟲等都可以與牠們結緣,這就是「供下堂」。

   「供上堂」、「供下堂」,是水陸法會不同於其他法會的一大特色,藉由啟建法會的因緣,禮請上至三寶、護法龍天,以及緬懷及供養過去有恩於我們的歷代先人、長輩,乃至十方陸海空界有緣的眾生光臨壇場與我們結緣,以萬種緣來共同成就一場殊勝的佛事,因此意義甚大。 如需引用文章,請註明出處。


 本網站由 佛光山資訊中心 協助製作Copyright © 著作權 佛光山 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妙法蓮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