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ren讲故事#55:大祭司亚伦


Karen-102804  05/27   10685  
4.0/1 




俗话说,杀父之仇不可忘,那么杀子之仇是不是更忘不了呢?如果某人的两个儿子被神降天火烧死,这个人该不该记恨神呢?他敢不敢恨呢?这个人就是亚伦,以色列人的首位大祭司。

亚伦是摩西的哥哥,比摩西大三岁左右,能言善辩。摩西从旷野回埃及时,神呼召亚伦前往旷野迎接摩西,做摩西的代言人,和以色列百姓沟通,和埃及法老打交道。亚伦和摩西在一起见证了神在埃及和在旷野所行的大能之事,和摩西并肩带领以色列百姓走出埃及。当摩西上西奈山从神那里领受律例典章时,亚伦暂时代表摩西管理百姓。不过,他这个临时领袖没当好,愚蠢地带着以色列人拜金牛犊。这些事我在前面讲的故事里都说过,下面要讲他以后的故事。

利未记的前七章是讲述各种祭礼,列出了五种祭礼和献每一种祭的相关规则。这些连信主多年的基督徒都未必有兴趣读下去的条条框框,神竟然让摩西连说两遍,第一遍是从百姓的角度,也就是敬拜者的角度说的,第二遍是从祭司的角度,也就是带领敬拜的人的角度说的。虽然说的次序略有不同,但每一种祭礼都提醒我们,人人都有极深的罪性,而罪的代价是死亡,所以人最基本的需要是悔改得救,才能免去神忿怒的惩罚,得以享受与神交往。而悔改得救要靠代替人受罚的祭牲,以色列百姓要真心相信神为他们规定的和神交往的方法,甘心乐意地付出代价,献上祭牲,并且时时盼望着最后可以真正对付罪的“女人的后裔” (创世记3:15),这是当时真实信仰的精髓。当时满身罪污的百姓,借着祭礼律法,认识到了圣洁的神是罪人无法随便接近的,只有通过种种神自己规定的献祭,才可享受和祂有限度地交往。现在,满身罪污的我们,因着主耶稣献上自己为祭,成就了所有这些祭礼,把古往今来所有相信祂的人的罪都赎清了,我们才可以和神和好,得救赎的恩典。那个时代的祭礼和代罪的祭牲,向百姓启示主耶稣将要成就的救恩,下面要说的祭司,也是预表主耶稣的工作。

利未记的第九,第十两章,讲的是祭司及其职事。神把亚伦和他的众子分别出来,担任独特的祭司圣职,“归耶和华为圣。” 人们想到“圣洁”二字,往往和道德高尚,品格正直等等联系起来,但这里的“高尚”,“正直”等等是罪人们的标准,和罪人们一样,靠不上神的谱。神要求的“圣洁”,只要是分别出来或奉献给祂使用的,就是“圣洁”,不管是人还是物。当然,神使用的时候,要按照祂的心意来用,人们需要顺服神的心意,方能圣洁。以此看来,保持圣洁的办法只能是体贴神的心意,而非参照人们的标准。任何人被神分别出来为圣洁,都是神的恩典,不是这个人有多么好。

亚伦和儿子们以水洁净,穿戴好祭司的衣服,摩西用一种特殊的油膏抹他们,表示神差遣他们完成特定的任务,然后是以献祭来完成膏立祭司的最后一步。接下来,亚伦和儿子们才开始供祭司职,每次为自己的罪先献祭,方可正式带领百姓向神献祭敬拜。这是历史上以色列百姓第一次在祭司的带领下献祭。

经上说,亚伦“为自己与百姓赎罪;又献上百姓的供物,为他们赎罪,都照耶和华所吩咐的。...亚伦向百姓举手,为他们祝福。他献了赎罪祭,燔祭,平安祭,就下来了。” 亚伦为百姓祝福,表达了神给百姓的祝福。这个敬拜仪式并没有就此打住,接下来,“摩西,亚伦进入会幕,又出来为百姓祝福,耶和华的荣光就向民众显现。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在坛上烧尽燔祭和脂油。民众一见,就都欢呼,俯伏在地。” 利未记这卷书在第九章结束时达到高潮。接下来第十章开始时发生的一幕,让人觉得仿佛掉进谷底。因为第十章上来就记载了亚伦两个儿子的横死。

先说说神在亚伦两个儿子死后,随即晓谕亚伦说,“你和你儿子进会幕的时候,清酒,浓酒都不可喝,免得你们死亡。这要作你们世世代代永远的定例,使你们可以将圣的,俗的,洁净的,不洁净的,分别出来;又使你们可以将耶和华借着摩西晓谕以色列人的一切律例教训他们。”

从神的这番话里,我联想到,也许亚伦的两个大儿子拿答,亚比户在当值的时候喝高了。他们“各拿自己的香炉,盛上火,加上香,在耶和华面前献上凡火,是耶和华没有吩咐他们的,就有火从耶和华面前出来,把他们烧灭,他们就死在耶和华面前。” 这个叙述不过短短几句话,可是在场的人一定大惊失色,吓得不知所措。我们今天读者们的反应又何尝不是如此!神的这个惩罚又重又快,但要切记,神是圣洁公义的,任何得罪祂的罪都不是小罪,必须要赎罪才行。可任何人都没办法靠自己赎罪,靠自己是死路一条,拿答,亚比户就是现成的例子。不管他们是不是因为在酒精影响下失去了判断力,他们想用带着自己的“凡火”靠近神,以为一样可以讨神喜悦,在百姓前做势一番。神绝对不允许任何人给祂献“凡火”,担任圣职的人也必须用祂亲自点燃的火种,用祂的方法办祂的事。神更不允许任何人假借祂的名义在人前做秀,卖弄自己。我们很可能不会因为酒精的威力在神和人面前犯下该死的罪,但我们很可能沉醉于成就,名声,学识,金钱中,犯下得罪神的死罪,想用自己的本事靠近神。换句话说,让我们醉醺醺地看不清神,分不清圣与俗的不止是酒精,可以是任何让我们沉醉,陶醉的人和事。这些出现在我们生命中的人和事本身并没什么不妥之处,但因为我们对待他们或它们的态度不妥,导致我们犯罪。利未记也并没有禁止祭司喝酒,但不许他们在当值的时候喝,因为醉了的人分不清何为圣洁,何为污秽。

而这个世上最让人难分辨的就是靠近神,接近神的那条唯一的道路,那个终极大祭。不单单是人醉了分辨不出来,清醒的脑袋也难分辨。因为神不要人们去分析推理,祂赐给人们接受的信心。神为了人们能够彻底赎罪,与祂和好,自己准备了祭物与祭司,就是主耶稣基督。耶稣是唯一的完美祭物,完美祭司,祂是神自己为我们开出来的唯一一条到祂那里去的路。古时的拿答和亚比户,尝试用未经神许可的方式来接近神,尽管他们是大祭司的儿子,自己本身也是已经分别出来担当祭司的,结果还是被神降天火烧死。现在,如果有人一意孤行,自以为是,要用耶稣以外的任何方式接近神,必然招致永恒的死亡,在硫磺火湖中永远受折磨。

大祭司亚伦眼看自己的两个儿子死在自己面前,而且死的如此不体面,他如何做想呢?他除了悲痛,可有恨意?圣经在记述亚伦的任何反应前,先说了神借着摩西对亚伦说的话,“我在亲近我的人中要显为圣;在万民面前,我要得荣耀。” 神说了这些话后,“亚伦就默默不言。” 亚伦的沉默是他一生中最出彩的地方,他的内心一定异常悲痛,但他没有恨,我认为他的沉默也注释了约伯的话,“赏赐的是耶和华,收取的也是耶和华;耶和华的名是应当称颂的。”  (约伯记1:21) 亚伦此刻在乎神的名,他在神和百姓面前的沉默,提醒当时的百姓和现代的我们,侍奉神的态度非常重要,要完全的顺服,所以他带头顺服了神的旨意。亚伦的沉默也注解了主耶稣对跟随祂的人的要求,“爱父母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爱儿女过于爱我的,不配作我的门徒。” 亚伦此刻没有爱儿子胜过爱神!他大概明白神是最爱每个人的,因为神造了人,神对他的两个儿子的爱远超过他亚伦,他没有权力对神的惩罚说好说歹。我们周围有多少人遭灾受难时,丢了脸面时,对神抱怨不停,甚至怨恨神,弃绝神,自以为义。

亚伦的这份沉默,也不是因为他自身的努力,是因为神体贴他的丧子之痛,先发话安慰他,而且明显地让他继续当以色列人的大祭司,他的家族也继续当以色列的祭司家族。在以后的年日里,亚伦身为以色列人的大祭司,每天要照顾百姓的献祭,任务繁重,神给他足够的体力,精力做到年老,而且他剩下的两个儿子也接着做祭司,他的三子以利亚撒在他死后接任大祭司一职。神惩罚了拿答,亚比户,但神的恩典没离开亚伦家。神的恩典是遭灾的亚伦和亚伦子孙在神和人面前继续侍奉的依靠。

摩西丧了两个侄子也必是伤心的,他出面替亚伦一家料理了丧事,提醒亚伦和亚伦的两个小儿子,要用讨神喜悦的态度面对灾难。丧子的亚伦和他小儿子以利亚撒,以他玛因为悲哀,吃不下祭司当吃的祭肉,把肉焚烧了,摩西认为这样表示哀思是合宜的。神允许我们悲伤,但是,在我们悲伤的时候,神也要我们对祂怀合祂心意的态度,神把亚伦丧子这个故事放在利未记的祭礼律法中间,告诉我们利未记不止是一卷法例条文,它还是历史故事,而这个故事警告我们,神看重的是人对祂的态度,顺服不顺服祂。

圣经上记载亚伦后来附和姐姐米利暗发言攻击摩西,因为摩西新娶的老婆不让他们满意。摩西的第一任太太怎么样了,经上没说。摩西的姐姐和哥哥把对摩西家事的不满,变成了对摩西权柄的挑战,说什么,“难道耶和华单与摩西说话,不也与我们说话吗?” 摩西在哥姐的责难下没说话,“为人极其谦和,胜过世上的众人。” 神看在眼里,就向米利暗和亚伦发怒,质问他们,“ 你们毁谤我的仆人摩西,为何不惧怕呢?” 神降罚米利暗,她“长了大麻风,有雪那么白。” 亚伦吓到了,马上请摩西在神面前代祷,求神医治她。神听了摩西的代求,但让米利暗病了七天才医治。(民数记12)

亚伦这个人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没主见,容易受人影响。他在金牛犊事件上,受百姓鼓动。在毁谤摩西这件事上,又随声附和姐姐米利暗。在民数记20章的记载中,他又随着摩西在加低斯违背神的命令,用杖击打磐石叫水流出。他人生的三次重大失败,都是因为没有主见,随伙犯罪。他和弟弟摩西犯的罪,让神极其不满,神对他们说,“你们必不得领这会众进我所赐给他们的地去。”  这对难兄难弟,都没能够在有生之年进入迦南美地。以色列出了埃及地后的第四十年,五月初一日,亚伦遵循神的命令上何珥山,就死在那里。亚伦死时年一百二十三岁。亚伦这个首位大祭司明显是不完美的,以色列以后也没有完美的大祭司,完美的大祭司一职,只有主耶稣能够胜任。

摩西陪着亚伦走完了最后的一程,他和亚伦,亚伦之子以利亚撒“当着会众的眼前上了何珥山。摩西把亚伦的圣衣脱下来,给他的儿子以利亚撒穿上,亚伦就死在山顶那里,于是摩西和以利亚撒下了山。全会众,就是以色列全家,见亚伦已经死了,便都为亚伦哀哭三十天。” 亚伦在这个世界闭上了眼,再睁开眼时,看见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