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12《僧事百講》行政學習 @妙法蓮華社
心緣-100180 04/11 9997
現代的出家人不能只會念佛、誦經,也不只會弘法講經就滿足了,還要會人事行政、管理行政等能力與經驗。 將「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運用在行政管理上,做到處處周到,做到上中下聯繫,不論遠近各處都能圓滿周全。 能夠周到、周全、周遍,就是很好的行政管理了。 行政工作,是寺院道場一切事務不可或缺、不容忽視的一環。舉凡法會活動、建寺辦校、財務、人事、制度,與政府、友寺、機關團體往來交涉等等,都涉及行政工作。倘若行政能力、常識不足,則寺院道場一切行事運作,都將停滯受阻,不得順利推展。單以人事行政來說,「自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以來,就非常重視人事管理;因為,有健全的人事,才有健全的寺院,寺務也才能正常運轉。」由此可見,行政工作對於一個寺院道場的重要性了。 本講次以佛教未來發展的見識,及出家人必須具備的行政能力,作一詳盡的解說。 問(1):現在的出家人要弘法度眾、住持道場,除了要會講經說法外,還需要有的行政經驗,至少要達到什麼程度?而行政工作對寺院的重要性又是如何? 答:行政工作,每一個人多少都要懂得一點,也是必要的學習項目。倘若行政外行,縱使其他的工作內行也沒有基礎,怎麼說呢?我們常說人事行政、文書行政、管理行政等等,無論那一個領域都得靠行政來做基礎;一旦對行政內行,有了處理行政事務的經驗,做什麼事才會方便。 所以,現代的出家人不能只會念佛、誦經,也不能只會弘法講經就滿足了,還要會人事行政、管理行政等能力與經驗。此外,大眾的事情,以及跟各單位的連繫、跟外界的來往,也必須要能通達。總之,一切事務行政都要會,才能受人尊重。「行政學習」這個主題很好;能夠透過這個主題,跟各位出家人說明行政管理對寺院道場的重要,相當有意義! 問(2):寺院道場的事務多元,所需要的行政人員也相對多樣化。一個寺院道場應該培養哪幾類的行政人員? 答:一個寺廟裡,最大最多的是「大眾」,最難最重要的是人事管理、人事調派。佛教自「馬祖創叢林,百丈立清規」以來,就非常重視人事管理;因為,有健全的人事,才有健全的寺院,寺務也才能正常運轉。所以,「人事行政」的相關人員需要培養。還有佛事需要開牌人員、需要寫文書,寺院事務需要通知、聯絡相關單位及機構等「文書行政」的人員,都是必要的。寺廟的財物存放、檔案管理、資料存查等「檔案行政」人員,都應該要培養這方面的人才。此外,教育行政、法務行政、財務行政等等,也是一個寺院必須培養的行政人員。 問(3):行政人員在工作時,對各方的連繫、通知,應該做到什麼程度? 答:一個行政人員,做人要周到,做事要周全。佛經裡有以「豎窮三際,橫遍十方」來說明佛的法身,宇宙的真理是什麼樣子?是如何解釋?在時間上,講「豎窮三際」,即從過去到現在,從現在到未來;在空間上,講「橫遍十方」,即無處不在,無處沒有。以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來說,阿彌陀佛就是一個管理專家,他講說的教理內涵,無一不是管理法。阿彌陀佛管理西方極樂世界,可說「豎窮三際,橫遍十方」。其法身之大,無窮無盡,無邊無限,超越時間、超越空間。「阿彌陀佛」即無量壽、無量光。「無量壽」就是不受時間限制;「無量光」就是不受空間限制。不受時間限制、不受空間限制,是什麼?就是「真理」。 將「橫遍十方,豎窮三際」,運用在行政管理上,做到處處周到,做到上中下聯繫,不論遠近各處都能圓滿周全。能夠周到、周全、周遍,就是很好的行政管理了。 問(4):行政工作中,「報告」是一項重要的工作。究竟「報告」的重要性如何?尤其「報告」時,應該注意些什麼事情? 答:在行政工作方面,出家人在寺廟裡面就跟團體機關一樣,上頭也有主管,下面則有大眾。任何事情不是自己做了就算。做了以後,還要對相關的人員,對自己的長官、領導報告;對自己的部下要增進瞭解,也得說明。 我曾到歐洲弘法,有一個外交官告訴我,當地有一個外交機構,每天至少要向國內報告四次,可以說無事不在報告!一旦養成報告的習慣,主管認為任何事情都能從你身上得到瞭解,而得以預先知道事情的發展脈絡,下一步的工作應該怎麼預備,能洞察先機。如此,主管必定會欣賞你、提拔你。對於屬下,也都能告訴大家事情進行的情況、提供資訊,相對的,也能獲得大家的擁護與歡喜。 一個人要懂得報告,更要懂得分寸,就是要適當,不能大小事情都報告,太過囉嗦也不行。應該要條例式,不能長篇大論;要經常報告,但要選擇重點報告。 另外,資訊的提供要及時,能掌握當今社會的動態、人事物,政治的各種分析、各種新聞報導,並且向主管報告。寺廟的一日事務和活動也要報告:今天的氣候、人來客去、重要行事、人事異動等等,都得向主管報告。做主管的耳目,這是身為部下者一項很重要的工作。 問(5):對於一些寺院的弘法活動、法會佛事、教育事業,要廣為宣傳時,可以透過哪些方法? 答:可以運用刊登廣告、召開記者會、撰寫新聞等方式。對於寺院一些弘法活動,或佛教事業的宣傳而言,撰寫新聞稿,發給電視台的稿子,或者網路新聞,乃至寫一封信、發一個簡訊,給一些重要的人士知道訊息,都是相當重要的一環。 身為文書行政人員,會撰寫文書是基本的能力。內容上,力求要言不煩、禮貌周到、文字暢達、表達清楚等,這是基本要求。另外,得通知哪些人士,也要清楚明白,不可迷糊。主管往往都是等部下報告後,才行動、才做決策,所以學會「報告」、懂得「報告」、會「報告」,是很重要的。 問(6):撰寫「新聞稿」有什麼要訣嗎? 答:一般來說,沒有寫過新聞稿的人,縱使會寫文章,也不會寫新聞稿;這種現象讓人匪夷所思,因為幾乎每個人天天都看報紙,看了那麼多年,怎麼連新聞稿都不會寫呢? 撰寫新聞稿其實很簡單,其要領等於佛經的「六成就」。所謂六成就,即信成就、主成就、時成就、眾成就、處成就。而新聞稿也是一樣,主要的事情、時間、地點、人、做法、重點,先敘述一段,接者就是一個分類的解釋。內容不宜太長,掌握重點,說明白就好,也無需誇大其詞,寫事實就好,而標題要起得符合主旨且吸引人。 新聞稿,也算一種通知。報紙天天接受了,寺院的弘法活動也廣為宣傳了,電視台看了,覺得新聞寫得好、有可看性,自然會在電視上做個報告,把訊息散播更廣更遠。能夠得到媒體的廣為宣傳,這個文書行政就算是辦得很成功了。 問(7):一個道場寺廟,或者一個團體、教會,總要把自己向大眾介紹,一般都會編印「簡介」。究竟如何編印「簡介」?其功用大不大呢? 答:關於「簡介」,像現在航空公司要有一個簡介,將一些相關資訊、航線、推出的專案等等向大眾介紹;一家旅行社所經辦的業務、聯絡方式等等,也會有一個簡介;工商企業經營的產品、銷售狀況、業務往來等等,也要有一個簡介;甚至,現在的學校、圖書館也是透過簡介,介紹其業務、招生辦法……。一個團體要跟外面聯繫、要給人瞭解,簡介是絕對少不了的。 同樣,一間寺廟要透過簡介將每年所做的法會、每週舉辦的活動、信徒來寺參與活動的時間、道場所辦的聚會等資訊,做簡明扼要的介紹,給大眾知道。 而負責編印的文書行政人員應該常常更換簡介,一旦有了不同的工作、不同活動,就要推出不同簡介。所以「簡介」就是把寺廟簡單的介紹給大眾,永遠跟大家在一起,永遠讓大家知道,這是寺院在弘法上不容忽略的一項工作。 問(8):當寺院道場舉辦法會,要對外「通告」時,應該注意哪些撰寫「通告」的原則? 答:寫「通告」,原則簡單明瞭就好,不必咬文嚼字。並且掌握幾個重點:一、活動名稱:如,本寺啟建水陸法會,或是舉辦信徒大會。二、時間:如,謹定於某月、某日、某時,開某某大會。三、參加對象。四、活動的主旨。五、相關事項:列出幾條重點給信徒知道。一個通告,把法會或者活動的人、事、時、地、物說明清楚,信徒就能知道:應該什麼時候來,到什麼地方,應該準備什麼東西,以配合大會的舉行。簡單的說明,一個行政人員不能不會、更不能疏漏。 問(9):寺廟辦事業和弘法的活動總要擬定計劃,擬定計劃、撰寫「計劃書」要注意哪些方面? 答:一個寺院團體必定是經常更新,經常有新的事業。像是辦一所養老院、辦一所孤兒院、辦一份雜誌、啟建一次法會、舉行一次參訪、邀請一位大法師講經,以及寺院重修、成立讀書會等等,都需要設計一套完整的計劃。不會寫計劃書,怎麼辦活動?怎麼成立新事業呢?另外,進一步的問題也需要有一個計劃,比方說,要多少經費?經費從哪裡來?要呈報政府機關同意嗎?要聯合各方,給予資助嗎?要通知哪些單位,以配合活動的進行嗎?要呈報相關人事、單位,讓他們共同參與嗎? 計劃,當然人人會做,不過要做得周全、通順流暢、簡潔明瞭,要得到各方面歡喜、贊助。「有計劃,則不亂」,能夠事前安排計劃,事後追蹤成果,自然能夠提高工作的效率,把事情做得圓滿、做得好。 問(10):一個寺院如果有很多單位,應該怎麼樣集體創作,舉辦活動呢? 答:現在社會時興叫做「團隊」。一個團隊要集體創作、大家一起來,團隊當中的每一個單位、每一個人都有「豎窮三際,橫遍十方」的觀念,都有「我們要周全」、「要皆大歡喜」、「要共同參與」的想法。不能說:「我做了,我搶功,不給你做。」這種人實際上是不會做事的;也不能說:「你做,我不做。」這也不對。 一個團隊,大家皆大歡喜、通力合作,沒有高低、大小,重要、不重要的分別,而是相輔相成的關係,彼此包容、分工合作來成就團體的事業;這是做事的巧妙,也是一個行政工作者應該要有的處事觀念與態度。 問(11):佛教舉行弘法活動,因為自己寺院空間不夠寬敞,不得不向外面的機關商借場所。關於這方面的行政工作,應該注意些什麼? 答:過去的人要使用空間,都是跟寺廟商討、借用,現在怎麼反而是寺院的空間不夠用,還要到社會去借地方呢?由此可見,現在寺廟的發展,或者寺廟的建築有了問題:比方說,大雄寶殿供奉過多的佛像,以至於沒有空間可以使用;建設堂口都供奉著羅漢、祖師,所建的寮房,這個人也要住,那個人也要住,寮房位置沒有調配好,造成舉辦活動時,沒有地方可用;而齋堂只提供大眾用餐,也不容許常常做為別的用途。 當今的寺廟,在建築規劃上要講究、要考慮周全。除了建設大雄寶殿,還要有禮堂;除了齋堂,也要有講堂,以提供講經說法之用;教室、客堂也必須具備。甚至,客堂一個不夠,因為有時寺廟同時有幾批的客人來訪,總不能所有的人通通會集在一起講話,應該有第一組、第二組的分別談話才是。 一間寺廟,需具備提供休息、聯誼交流、舉辦活動等功能,客堂、教室應規劃有好幾間才行。有時信徒帶來的小孩、青年,要有個教室可以活動,甚至禪堂、念佛堂都是需要的。建設寺廟,在功能上要適合給大眾使用、具備公共用途的性質;現在寺廟必須要考慮這樣的問題。 當然,要到外面去商借場所,比方說借個巨蛋體育場、借個大會堂、借個學校的大操場,像二○○九年為慶祝實施「國定佛誕節暨母親節」十週年,國際佛光會借總統府前的凱達格蘭大道上,舉行慶祝活動。當日,有十萬人參與,當然寺廟不得辦法,只得向寺院以外的單位借一借,這是可以的。 問(12):寺廟有一些社教課程,行政人員在編教材時,除了「金玉滿堂」、「教科書」等佛學課程外,還有哪些社會課程可以利用? 答:要對社會大眾展開佛教的教化,當然佛教的教材、佛教的經律論是最好的教材;不過,因為佛教經律論浩瀚,義理深奧,古文艱澀難懂,現代人不容易領會、理解。而祖師大德所寫的詩詞歌賦、應用文也算得體,可以善加運用。 只是寺院道場在度眾教化上,不能天天都是佛教!佛教!應該要容納社會各家的學說。基本上,佛教也不太排斥中國文化,過去儒釋道一向都很合作、融和。像我們的童年、少年時期所讀的《論語》、《孟子》、《幼學瓊林》、《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經》都可以做為教材。甚至於道家的典籍,義理深奧一點的《莊子》、《老子》,或者是《古文觀止》、《古今文選》、《戰國策》,以及古人所撰寫的筆記小說等等,都可以到這些典籍裡面去找資料,當中的材料是很多、很浩瀚的。 中國文化博大精深,如果是文科方面,其中能作為教材者,可以說是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 問(13):法會佛事方面,有哪些文書作業? 答:舉行法會之前,要先通知,要寫通啟,要通告十方,要策劃程序,要訂定時間表,要配置參加的人數,以提供給主管做決定。還要寫文疏,寫牌位,寫榜,要發公告周知大家……。文書行政倒也有不少的事情,它更關乎寺務運作是否能夠正常、順利。身為一個出家人,在初學的階段一定要把字寫好、把文章寫通,否則以後做什麼事情都無法做起來。 問(14):寺院的行政人員,和友寺有事務往來的時候,在稱呼、應酬語言上,有什麼要注意的地方? 答:寺廟有寺廟的語言,出家人也有出家人的語言。往往一個寺廟住了幾百人、幾千人,並不是個個是君子、讀書人,當中各種份子都有,可謂「龍蛇混雜」。重要的是,彼此之間不會吵架。為什麼呢?因為有「叢林語言」。叢林當中,講話是不能得罪人的,任何事情都是說:「請教上下」、「請長老開示」、「對不起」、「學人慚愧」……。彼此語言的往來,不會質問,也不會產生糾紛。 而今,從一個寺院的住眾之間,要擴大和友寺做一些來往,進行一些聯誼,當中的應對和態度又該如何呢?首先要稱對方的職稱,如,「長老」、「當家」等等,以示禮貌、尊重。 中國人說「禮多人不怪」,中國人多謙虛、多尊重,現在的社會則提倡「包容」、「自我謙虛」。在和其他寺院來往,能將這些美德與理念發揮、實踐;多一些讚歎、多一些恭維、多給人歡喜,把對方看得很大,而將自己縮小,以「老二哲學」處事,如此一來,必定會交到很多朋友,會更受他人的重視與尊重。 談到與友寺來往交流,其實大家都是出家人,不需見外,也都是佛教,不需分你我。但是,「自我謙虛」還是相當重要的交往之道。 問(15):寺院行政中,有時會以電話進行業務往來。在電話往來上,究竟要如何應對才好? 答:以電話往來,有的時候很容易產生誤會,因為電話兩頭,彼此看不到。如果講話粗氣,比方說,「講話啊!」、「誰?」、「你是誰?」、「你不講,我不睬你!」等等語言及口氣,就不得體。有的時候聽話聽不清楚,也會發生很多誤會。以至於用電話溝通、連絡的時候,更要客氣、更要謙虛以對。 中國的方言很多,因為聽不清、會錯意而產生誤會者,時而有之。例如,過去有人打電話給前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先生,他開頭便說:「你是誰啊?」秦孝儀回;「我部長。」由於秦孝儀先生是湖南人,結果對方聽成「我不講」,於是回:「你不講?你講嘛!」秦孝儀又說:「我部長。」對方有些不悅地問:「你為什麼不講?」秦孝儀加強了語氣,說:「部長。」兩個人就這樣一來一往,產生了糾紛。 講電話,也要有電話的修養: 第一、要長話短說,不要佔用電話太久的時間。 第二、音量不要太大聲。 第三、多一點「請」、「對不起」、「謝謝」。 第四、要懂得稱呼,記住對方的名字、家庭關係。 這些都是必須要去注意的細節。 問(16):寺院在與政府、機關團體、或是個人「書信往來」時,有哪些要特別注意的呢? 答:稱呼,署名,以及書信裡面的應酬、恭維、讚美……,這個公文書,要寫得給大家看了都能夠接受。尤其書寫信封時,天地格的掌握,還有地址、字體都有一定的規格。書寫有了差錯,對方會看不起你,認為你連個信封都不會寫。 一般來說,受信人的名字,其位置要高一點,受信人的地址低一點,寄信地址又更低一點。就是受信人姓名之首字,不可低於受信人地址的首字。另外,受信人的名字要寫到中間,不能寫到旁邊。寄信人姓名也應寫明,尤其是寄掛號信及限時專送的信件。 像這許多書寫信封時的一些小事,卻是必須要注意和留心之處;小事都沒有錯誤,將來大事就不至於出差錯了。 問(17):個人、團體、單位互相往來,除了用電話、e-mail連絡外,有時候可以用較為簡便的方法,也就是「便條」。寫便條時有什麼要特別注意的? 答:便條的使用,是在過去沒有電話的時代,一個寺院道場並不是拿起電話就打,而是以「便條」連繫、知會各單位。比方說,寺院有客人來拜訪,當家師要寫一張便條給庫房:「見條,請準備五人份的客飯,某點某時,在某某地方,客人要用齋,某某人陪他用飯。」庫房一看,便知道客人的行情,應該要如何準備,心裡就有個譜。 又譬如客堂,今天寺院來了什麼客人,必須向大和尚報告,並請示某某地方的長老駕到,如蒙接見,或需要請示、開示者。像這一類的情況也需要書寫便條。可以說,在寺院裡,過去的便條就等於現在簡便的電話。 其實,也應該要有便條,因為有留下字句。電話不算,寫個字條,寫個收據,寫個借條來,以留下的文字為證據,還是有必要的。至於應該怎麼寫?用心,就是祕訣。 問(18):信徒要開店了,請法師「取店號」,生兒育女也要法師「取名字」。要怎麼樣取,才是一個好名字呢? 答:一個常住,能做到知客、當家,都應該具備這許多本領。寺院道場的信徒很多,而信徒不通這許多關節,寺廟的出家人,是大眾的老師,就要給他一點幫助。 關於命名,名字太多也很難定。總之,中國人的名字,筆劃不要太多,但是念起來不會走音,產生誤會,而成了另外一個意思。此外,正常的、順利的、容易叫、說、寫的,就是好名字。 店名也是一樣;店家或公司,就其是交通的、衣食的、還是裝潢等各行業,就各自以其意思,寫一個吉利的招牌。總而言之,命名只要雅而不俗,叫起來順口、響亮、不怪異、偏僻,就是好名字。 問(19):對於一些婚喪喜慶的喜幛、輓聯、題詞等等,應該怎麼樣應對? 答:這個應該是一個出家人要會的,所謂「會在是不難,難在是不會」。信徒佛化結婚,可以題「菩提眷屬」、「佛化鴛鴦」、「共命之鳥」、「美滿姻緣」等等,寫個喜幛,為其祝賀;信徒過壽了,可以寫「壽同須彌」、「無量壽佛」、「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等等。而輓幛,則有「花開見佛」、「垂範人間」、「功德圓滿」、「華枝春滿」等。 出家人還是得具備這些基礎的文書,基礎的世學,基礎的文學等常識,都能通達一點,以便要用。 問(20):寺院道場要認識哪些與寺務有關的政府單位? 答:一個寺廟,必定得認識的就是派出所、村里長。這些都是就近的、最貼近的政府單位。再往上,除了警察局以外,有縣政府,而縣政府當中,最重要的就是民政局宗教禮俗科,以及教育科、教育局、財政科、社會局……,其業務都與寺院道場有一些關聯。 縣政府以外,再往上便是主管宗教的內政部民政司,是跟寺院最有關係的;另外,教育部則視寺廟的性質而定,像現在的佛教辦大學,都得與教育部高教司會來往。 問(21):寺院道場與政府往來上,有什麼樣的行政業務? 答:一個寺廟和政府之間,應該如何往來?又該保持著什麼樣的關係呢?說起來,出家人為方外之人,和寺廟都不涉及政治。但其實一個寺院道場,與世俗社會相關的問題很多,譬如,政府發來一個通知,寺院僧人看得懂嗎?明白怎麼響應嗎?知道應該怎麼樣回覆嗎?寺院總不能對這些公文來函相應不理。 有時候,政府寄來稅單,要寺廟報稅,或者要報戶口,或者要求寺廟報告一年下來做了哪些事情,舉辦哪些活動等等,也不能相應不理。有時候,政府欲發動民間團體,要社會群策群力,希望寺院協助幫忙,也不能說不管、置之不理。 基本上,和寺院與來往的相關政府機關有:主管宗教的內政部民政司,與各種內政事務有關;甚至於要出國,必須與外交部有所交涉往來;準備創辦一個民間的補習班,計劃開辦社區大學、設立文教基金會,這些事務都與教育部有關係。 佛教的出家眾,和當今政府的一些行政事務,還是要互通往來的;當然,寺廟沒有政府機關專精、周全,但是也不能太差勁,不能和政府官員說:「我不懂!」、「我不會!」如此,佛教就太落伍。為了表示佛教不落伍,出家人應當要多多學習文書行政! 問(22):一個行政人員必須瞭解哪些與宗教有關的法令、章程? 答:寺廟登記財團法人,寺廟建造,寺廟變更登記,寺廟的董事會,寺廟的宗教法,與各個有關團體的各種法制,還有財務法令、房屋稅、地價稅、營業稅、土地增值稅、殯葬管理條例等等,都應該有所瞭解,平時多加留心政府對一些相關法令的政策。尤其,現在一些殯葬業者與寺廟,為了公墓,為了塔院,一直糾紛不已。其實,這都屬於利之所至,因而爭執不斷。 可以說佛教就等於一塊大餅,慢慢的,大家發現其中的利益,都來侵貪,吞食這塊大餅,佛教因此越來越縮小,甚是可惜。因此,佛門應該要及早做好防備。 問(23):寺院的財務應該怎麼樣運作呢? 答:寺廟最好是不要有錢,所謂「憂道不憂貧」。寺廟沒有錢,就是平安;寺廟沒有錢,大家就會精進用功辦道。錢財,是爭執的東西,不需要太多,只要夠吃,足夠將之運用於佛法事業的建設與推展,就足矣! 寺廟的錢財要有收支預算,也就是一年收入多少錢,運用多少錢。最好是把錢都用掉,不要覬覦。或許有人會認為:「不能不防備,往後恐怕會有各種的災情及災況,應當多一些儲蓄,以防萬一。」確實,一、二分,少數少量是可以的。其實,佛教也不需要過分防備,因為佛教有佛祖、有信徒,他們都是我們的「防備者」啊! 問(24):行政最重要的工作內容就是人事與文書。在人事行政上,應該注意什麼? 答:人事要公平,人事要公開,人事要懂得提拔人才,人事要激勵大家,使其上進,使其升高。另外,應有的福利不可間斷,不能讓大眾吃虧。個人、當權負責任的人,可以吃一點虧,但大眾不可以吃虧。我們也要學習吃虧,既使是做職事的人也該學會吃虧。而且吃虧就是討便宜,何樂而不為! 人事行政、人事管理上,要讓大眾得利益;大眾都有利益,就會對常住很好。所以,具備「供養大眾」這樣的發心,之於負責人事行政者,乃至於常住,都是非常重要的處事觀。 問(25):「資料管理」是行政工作不可忽視的一環,能不能請您為我們談談資料管理的重要?究竟要怎麼樣做好資料管理呢? 答:水準高的寺院道場,都十分重視歷史、重視資料,尤其是人事資料。倘若今年不保存,明年可能就沒有了。所謂歷史痕跡,要懂得存留下來。 過去有徒眾對我說,因為沒有查詢舊例,因而舉辦的法會不如法;也有徒眾請示:「今年的活動應該如何舉行?」我告訴他:「參考往例。」因為能夠「豎窮三際」,做事就不至於有所欠缺,並且能夠隨時局而有所創新,又能與宗風相應。當中最重要的就是「資料的存檔」! 幾十年前的事務會議,幾年前人事的調動,以及寺院相關的照片、公文書、稅單、帳本、通知信函等資料,都是珍貴的歷史,能夠建檔保存,予以編號、分類管理,甚至建立檔案室保存資料、管理資料,則寺廟歷史百年如一日,如視當前。這不僅對於上下傳承、寺務運作、歷史考證等方面有一定的影響,更能夠彰顯一個寺院的水準。 問(26):現在是一個科技的時代,寺廟行政人員有沒有必要學習電腦? 答:當然有必要。現代科技資訊發達,不學習,就不能趕上時代,甚至會被時代所淘汰。 如果在這樣一個時代,能善用科技這種方法於弘法利生上,就能隨順社會。寺廟行政人員能夠將之學會,更而應用於寺務行政、弘法事業上,不但受到社會大眾的看重,自己會覺得做什麼事情都能夠得心應手,而不至於這樣也不會,那樣也不懂,事事受挫。這不是很好嗎? 問(27):一個稱職的行政人員,需要具備什麼樣的能力與條件? 答:稱職的行政人員要有豐富的常識:對人事的常識,對各種機構的認識,對整個社會脈動、時局的常識,要善於應用常識。佛門許多常識都要懂得,如法會、出坡、公務、經懺佛事的開牌。還要學會行政策劃、懂得總務會計、經歷四十八單、通達人際關係。 此外,要有人緣、胸量、包容,文字流暢、通順,要很正派,做事謙虛有禮、主動積極,為人正派、守時負責等等,這是一個行政人員應有的條件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