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01《僧事百講》寺院聯語 @妙法蓮華社
心緣@慈心社 03/19 14028
寺廟的對聯,經常是短短幾句話就足以發人省思,讓見聞者感受到這一副對聯有佛意、有法意,有心裡的體悟、有悟道的境界,有文學的意境,讓他久久難忘,將它列為座右銘,視為個人學道、學習的開示。
對聯,起源於五代門聯,為中國傳統的實用文學。長久以來,佛教與中國文化相互影響,對聯多被佛教界所沿用,而形成特有的寺院文學。
寺院聯語,即寺院裡的楹聯、對聯,其特色在於文辭優美,饒富禪機佛理,有的令人會心一笑,有的發人深省,更有人受其啟發而引以為終生的座右銘。這些作品或由高僧碩德所作,或由名公巨卿所題,不但豐富了佛教的寺院美學,其蘊含深奧的人生哲理,常引人駐足吟賞,咀嚼再三,充分發揮宣揚佛法、警醒世道人心及弘傳中國固有文學的功能。
在這個講次裡,選錄數十則具代表性的佛寺聯語,其中包括高僧輩出的金山寺、日本曹洞宗祖庭天童寺、四大叢林之一的寶光寺、收藏眾多古版佛經的湧泉寺,以及各寺院禪堂、念佛堂、祖師堂、客堂、齋堂、僧堂、鐘樓等名聯對句,提供大家賞析佛教文學與知性之美。
問(1):叢林寺院中,不管是殿堂、塔院等,都有很多對聯。這些對聯不但文辭優美,甚至很多是蘊含警惕世人的佛法,請您談談,什麼是「寺院聯語」?
答:寺院聯語,是中國的對聯中,最具特色的文學作品。中國過去開始教育孩童讀書、學習講話,就要先學「對對子」。老師說「天」,學生就對個「地」;你說「你」,我就對「我」;你說「山」,我就對「水」;說「手」,就對個「腳」。一個人會「對對子」,日常的待人接物就會有對等的觀念,即「我中有你,你中有我」,人間彼此都能相對等、相稱、平等以待。
寺廟的對聯,經常是短短幾句話就足以發人省思,讓見聞者感受到這一副對聯有佛意、有法意,有心裡的體悟、有悟道的境界,有文學的意境,讓他久久難忘,將它列為座右銘,視為個人學道、學習的開示。
經常有信徒見到我們,會要求「大師,請給我一句話!」一句話,就相當於一副對聯,兩句話比一句話更好。不過信徒臨時要哪一位法師講出一句話,他聽了也不見得懂。如果能懂,世間上隨處一句話都是偉大、都是了不起的法語,只是人往往不用心,還要特別為他說一句話才留心。如果我們對世間上的每一句話都能留心,對佛教寺院、殿堂的對聯都能留心,不但可以瞭解佛教,也會增加自己的慈悲、美感,更能增加人生的意境。
身為一個出家人,要懂得提倡、懂得關心、瞭解僧門的對聯,有時候信徒來了,帶他參觀、為他解釋哪一副對聯,就能讓他從中瞭解佛法的涵義。
問(2):以下選錄幾則寺院聯語,請您為我們闡述。
答:一、淨地何須掃,空門不用關。(福建鼓山 湧泉寺) 這副對聯很有意思。「淨地何須掃」,本來就是清淨地,何必要再掃呢?「地」,是指心地,你的地乾淨嗎?乾淨,就不需要掃了;如果不乾淨,也要把它打掃乾淨。
「空門不用關」,虛空哪裡有門?所謂「有門」,必定是「有」,為了防止危險、防止盜賊、防止外面的風雨、防止其他的什麼東西,於是有了內外、有了是非、有了好壞等差別。如果你能體認世間萬物都是「四大皆空」,宇宙是虛空、心也是虛空,所謂「心空及第歸」,心就是空門,何需要來關閉它呢?心的門永遠為眾生而開,只要是善事、好事,什麼事物都可以進得來。
二、問一聲汝今哪裏去,望三思何日君再來。(高雄 佛光山山門)
這是寫給出山門的人的一個警示。佛教有八萬四千法門,接引各種不同根性的眾生。佛門既然普為一切眾生而開,但有的人急急忙忙走進山門,過了不久,又急急忙忙走出山門,他要離開道場了,我想問他:「問一聲汝今哪裏去?」你現在要到哪裡去?到紅塵嗎?到是非的地方嗎?到哪裡才好呢?這一句話是給他一個警覺,意思是要他不能隨意亂跑、亂走。天堂的路要去,地獄的道路就不能走。
「望三思何日君再來」,請你再三思、多想一想。「何日君再來」是借用過去台灣知名歌星鄧麗君小姐的一首歌名。意思是:你哪一天再回到道場來呢?我們在等你、歡迎你,佛法的大門永遠開著,歡迎你再來道場,這帶有一種勸告、勉勵的意涵。
三、東土佛光普照三千界,西來法水長流五大洲。(美國洛杉磯 西來寺山門)
「佛光」,佛教即光明。佛教發源於印度,光大於中國,所以「佛光東來普照三千界」,現在則是普遍於世界。
「法水長流五大洲」,「法水」,佛法如水,可以解止我們的焦渴,能洗滌我們的罪業、污穢;佛法的水可以滋養我們的信心,成長我們的人格道德。
東土的佛光普照三千界,法水西來到美國西來寺,可以再將佛法弘遍五大洲,「東土的佛光」、「西來的法水」,說的是一個實景,也代表一個時代的意義。 四、一寺五門天下少,兩廊十殿世間稀。(江蘇揚州 天寧寺)
從這副對聯所發出的豪語,可彰顯出這座寺廟很大。「一寺五門天下少」,一個寺院通常都有三個門,天寧寺不止如此,它是「一寺五門」,一個寺廟有五個大門,這是天下少有的。
「兩廊十殿世間稀」,寺院裡不僅有五個門,還有兩道走廊、十個寶殿。兩道走廊,頂多再有東殿、西殿,天寧寺就有十個殿,這也是世間稀少的。
從這兩句聯語可以看出,他們很自豪、很自誇於自己的建築格局,會讓人感到肅然起敬。
五、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切莫放年華虛度;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可曉得腳步留神。(江蘇泰州 光孝寺)
「十年河東,十年河西,切莫放年華虛度」,十年河東、十年河西,指的是人生風水輪流轉,不要知道東就忘記西,到了西又忘記東,所以說「河東」、「河西」。
「一腳門裡一腳門外,可曉得腳步留神」,本來就沒有裡外,你的腳究竟在裡面還是在外面呢?這都是虛妄的對待,就如內外、你我、善惡、大小,都是對待的。有時候在裡面的,它還有一個更裡面的存在;在外面的,還有一個更外面的存在,所以在裡面的,不要覺得它是在裡面,在外面的也不要認為它在外面,這是什麼樣的境界呢?腳踏的是普遍的大地、平等的大地。
這一句聯語,教導我們對人生要多作一些深思。
六、兜率娑婆去來不動金剛座,琉璃安養左右同尊大法王。(高雄 佛光山大雄寶殿)
佛光山開山之初,我建了三寶殿(即現在的「大雄寶殿」),中間供奉釋迦牟尼佛,兩旁就是藥師佛和阿彌陀佛。這一副對聯,是我邀請三湘才子張劍芬(張齡)先生為三寶殿寫的,真是妙哉詩對!
上聯「兜率娑婆」,說明釋迦牟尼佛從兜率內院降誕到娑婆世界來,「去來不動金剛座」,法身如如不動地坐到中間的金剛座上。
「琉璃安養」,琉璃世界的藥師佛、安養淨土的阿彌陀佛,「左右同尊大法王」,他們一左一右與釋迦牟尼佛並列,名為「三寶佛」。
七、有感即通,千江有水千江月;無機不破,萬里無雲萬里天。(浙江舟山 普陀山法雨寺)
這副對聯所要表達的,即一般人所謂的感應。「有感即通」,指的是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有感即應,哪裡有苦難,哪裡就有菩薩出現。如天上的月亮,只要有水的地方就會映現出月影,但要水清無波,混濁的水無法映現;鑼鼓、大鐘、磬子、木魚,有敲就會響,如敲個鼓「咚─」,它就響了,所以「千江有水千江月」。
「無機不破」,對於各種不同根機的眾生,菩薩都能用般若智慧,幫助他破除我執、法執。只要內心沒有煩惱,世間本來即是清淨世界。「萬里無雲萬里天」,只要我們的心湖清淨,就如萬里無雲的天空,天上的月亮自然會顯現在我的心湖裡。
八、怒目金剛任是千魔頓伏,萬行齊修。(福建廈門 南普陀寺) 「怒目金剛任是千魔頓伏」,佛菩薩忍耐,也不是一味的任人欺侮,有時為了真理、正義,必須示現怒目金剛相,它也要有力量才能降伏邪魔外道、魔王,為的是去邪顯正。
「萬行齊修」,菩薩向來都是萬行齊修。菩薩為什麼低眉?意思是慈悲和善,不用壞意來對待你;慈眉善目,用慈悲心來照顧你、加持你,那麼你如何能不向善、不做好人呢?
九、是古佛先師自號法王子,為如來脅侍人稱妙吉祥。(高雄 佛光山大智殿) 這副聯語一樣是張劍芬先生的作品,也是絕佳妙對。
「是古佛先師自號法王子」,文殊菩薩是「七佛之師」,過去七佛都以他為師,但他不認為自己是佛祖而謙稱「法王子」,即佛法的弟子。
「為如來脅侍人稱妙吉祥」,文殊、普賢一直是釋迦牟尼佛旁邊的脅侍,脅侍就是侍者,大家尊重文殊菩薩大智慧,所以稱他「妙吉祥」。
十、洪鐘初叩,檀那信施皆幸福;九華本願,幽冥眾生出苦輪。(高雄 佛光山地藏殿)
在寺院裡,每天都要叩鐘。有一首〈叩鐘偈〉:「洪鐘初叩,寶偈高吟;上徹天堂,下通地府。」鐘聲可以使地獄道的眾生減輕痛苦,也可以警覺世人,讓人釐清思路,往人生的前途出發。所以說「洪鐘初叩,檀那信施皆幸福」。
「九華本願,幽冥眾生出苦輪」,九華山,是地藏菩薩駐化人間的名山道場,這兩句話說明地藏菩薩「地獄不空,誓不成佛;眾生度盡,方證菩提」的弘願,他有「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慈悲心、大勇氣,這一首聯語,主要是讚歎地藏王菩薩的功行、威德。
十一、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安徽九華山、江蘇鎮江金山寺、台灣開元寺及龍泉寺等多所佛寺之彌勒殿)
這是形容彌勒菩薩的偈子,主要是勉勵我們效法彌勒菩薩的精神。
「大肚能容,了卻人間多少事」,做人要「大肚能容」,只要你能容得下天下事,什麼事都能成功。這個世間上,誰能偉大、誰渺小?都是看誰的肚量大。肚量大的人,就能勝過別人。。
「滿腔歡喜,笑開天下古今愁」,滿腔的歡喜,笑口常開、笑開古今,說明我們不必事事計較,因為時光匆匆,更重要的是大家在時間的輪轉之下,要好好把握光陰。
十二、將軍三洲施感應,寶杵六道降魔軍。(美國洛杉磯 西來寺韋陀殿)
「將軍三洲施感應」,這裡的將軍即韋馱菩薩。因為北俱盧洲人的太過享受,不受度化,於是他受佛陀的咐囑來鎮護東西南三洲(東勝身洲、西牛貨洲、南贍部洲),東西南三洲因為信仰他,就能得到感應,所以韋馱菩薩「三洲施感應」。
「寶杵六道降魔軍」,一般的寺廟裡都不用武力,沒有人保護,於是塑一尊韋馱菩薩來維護正義。諸佛菩薩都不拿武器,而是拿蓮花、寶杵法器,只有韋馱菩薩拿著金剛降魔杵降伏魔王,相當於佛教的警衛隊,要護法、保護佛法長城,同時也要降魔。
十三、東西伽藍同時護,古今威德到處靈。(美國洛杉磯 西來寺伽藍殿)
「東西伽藍同時護」,因為佛光山在台灣,又到美國建西來寺,不管東方、西方的寺院,都需要伽藍菩薩護持;「古今威德到處靈」,伽藍菩薩從古到今,都是護持寺廟,到處顯靈。
十四、五聖同心開淨土,七眾協力護道場。(美國洛杉磯 西來寺五聖殿)
我為西來寺寫這副對聯的用意,是因為我自己的性格,希望佛教團結合作,大家不要分裂。過去中國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薩,我覺得少了一個,彌勒菩薩也很重要,於是在美國的西來寺建一座「五聖殿」,除了四大名山的四大菩薩:觀音、地藏、文殊、普賢,再加一尊彌勒菩薩,所以稱「五聖殿」。
五聖殿裡的五位菩薩,同時都是佛教的護持者,普度一切眾生,所以「五聖同心開淨土,七眾協力護道場」,即不分彼此,這就是集體創作的精神。
十五、永念親恩,今日有緣今日度;本無地獄,此心能造此心消。(高雄 佛光山萬壽堂)
「永念親恩」,是提醒我們要經常緬懷、紀念祖先。
「今日有緣今日度」,長輩逝世了,不能每天陪伴他,所以今天有緣來誦經、祭拜他們,就要讓他們今日得度。
「本無地獄」,地獄是人創造出來的,佛國也是人所創造,每個人的心本來都是佛國淨土,沒有地獄。
「此心能造此心消」,既然地獄是人創造的,那麼也能由人來消除它,所以「本無地獄」,此心能造,就能以此心把它消除。
十六、一枝淨香,總持無量法門;萬緣放下,深參念佛是誰。(江蘇揚州 高旻寺禪堂)
高旻寺是有名的禪宗道場,這副對聯說得很明白。
「一枝淨香,總持無量法門」,禪堂是坐香修行的地方,若能在一支香裡清淨自心,就能總持無量法門。
「萬緣放下,深參念佛是誰」,要能深入參究「念佛是誰」的真義,就必須「萬緣放下」;能夠放下萬緣,這就是禪。
十七、世間眾生,有幾個摸著鼻孔?法界諸佛,盡都是立定腳跟。(四川 寶光寺)
過去佛教有四大叢林,「上有寶光、文殊」,位於長江上游的有寶光寺、文殊院,都是在四川,「下有金山高旻」,下游就有金山寺、高旻寺,都是位於江蘇。
「世間眾生,有幾個摸著鼻孔?」世間眾生,有多少人是證得自性的真理法身,見到自己的本來面目?法身的平等自性,不是表相上所能理解的,而是要親自體證。
「法界諸佛,盡都是立定腳跟」,法界諸佛,都是從斷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而成就自證的境界。
這一副對聯深富禪意,如果能參究它的禪意,就可以悟道、深入佛法。
十八、念佛念心心念佛,修行修性性修行。(安徽 九華山念佛堂)
這一副聯語是帶有雙關的語句。
「念佛念心,心念佛」,實際上就是「心佛不異」、「心佛一致」的意思。
「修行修性,性修行」。性,就等於本性圓成。修行要修自性,懂得把握本自具足的自性,即是真修行。
十九、四八願普被群機,決定萬修萬人去;廿五有同生正信,合當一念一如來。(河南開封 開寶寺)
「四八願」,指阿彌陀佛所發的四十八大願;「廿五有」,為輪迴三界的二十五種有情,即欲界十四種、色界七種、無色界七種。
這是一副淨土宗的聯語,強調念佛法門「普被群機」,念佛的殊勝功德,可以「萬修萬人去」。「合當一念一如來」,主要是鼓勵人,只要念佛一聲,就是一尊如來,有情眾生都能同生正信,這是假不了的。
二十、七尺棒頭開正眼,一聲喝下歇狂心。(江蘇鎮江 金山寺法堂) 這是金山寺法堂的聯語。
金山的禪,門風高峻。過去佛印禪師、蘇東坡到金山參禪,為金山寺留下不少公案。這首偈子正說明禪門裡的一個棒打、一句話、一句禪語能想通,能悟、能看破,就可以悟道。
二十一、說法堂前龍倒耳,談經座下虎低頭。(廣州 能仁寺講堂)
「龍倒耳」、「虎低頭」,說明他們的禪堂很了不起,龍、虎在「說法堂前」、「談經座下」都能受到感動、教化,而表現出這般瞭解禪法意境的動作。
二十二、祖意西來,一葦渡江雲月冷;玄風東播,五燈映地水天長。(廣東 南華禪寺祖師殿)
這是廣東南華禪寺祖師殿的聯語,過去禪宗六祖惠能大師曾在這裡駐錫弘化。說明了達摩祖師「一葦渡江」,把禪法從印度傳來中國。「玄風東播,五燈映地水天長」,到了佛法東播,禪法普及之後,又「一葦渡江」回到印度。所以過去的祖師們,只求把道傳播開來,不留一絲痕跡。
二十三、東土耶?西土耶?古木靈根不二。風動也?幡動也?清池碧水湛然。(廣州 光孝寺風幡堂)
這是描寫六祖惠能大師論道的對聯。六祖惠能大師過去在廣州的法性寺(即今光孝寺)論「風動幡動」,他說了一句:「不是風動,也不是幡動,是仁者的心動!」讓人感受到出語不凡,從這裡可以看出禪師對外境的觀點,是返求自心,而不是停留在表相上。如果能去除內心的差別妄想,就能體會禪心,證得涅槃寂靜。
二十四、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高雄 佛光山檀信樓齋堂)
這副聯語不只出現在佛光山的齋堂,叢林裡有不少齋堂都引用這一句話。
「吃現成飯,當思來處不易」,即所謂的「佛觀一粒米,大如須彌山」,每一頓飯,都是經過農夫耕作、工人製造、商人販賣,還要結合水分、土壤、陽光、空氣等因緣、力量,當我們在吃飯時,怎能不感恩慚愧呢? 「說事後話,唯恐當局者迷」,這是警誡我們平時說話要謹言,不要閒談他人是非,以免招來紛爭,提醒自己要多替人設想。
這兩句都是修身之道,前者要我們飲水思源,後者要我們反觀自在。
二十五、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高雄 佛光山百人碑牆)
這副聯語說明做人要「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當日用充足,擁有衣物的「半絲半縷」,也要經常體念「物力艱難」,到了沒有得穿的時候,即使破布都很寶貴,它可以禦寒保暖,因此擁有物資的時候,就要好好愛惜。
二十六、五觀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難消。(齋堂)
「五觀堂」,就是齋堂。進入齋堂,要「食存五觀」:一、計功多少,量彼來處;二、忖己德行,全缺應供;三、防心離過,貪等為宗(不生瞋愛);四、正事良藥,為療形枯;五、為成道業,應受此食。
「五觀若明金易化」,吃飯時要心存這五種觀想,不能不明白。如果能明白,即使是黃金也能消化。
「三心未了水難消」,三心,即過去心、現在心、未來心,如果這三心不明白,一杯水都難以消受。
這首偈的用意,主要是說明一個人在參學時要有道心、自覺,要能悟道,能進步。
二十七、試問世間人,有幾個知道飯是米煮?請看座上佛,亦不過認得田自心來。(四川 寶光寺齋堂)
這一副聯語也是警示大家,吃一碗飯「當思來處不易」。
一粒米從哪裡來?從眾緣結合宇宙萬有,如空氣、水分、土地、陽光等,才能成就這一粒米。接下來還要經過商人的販賣、人為的烹煮、行堂、服務的人送到我們面前,我們才能受用。吃一口飯就等於吃一個虛空,這是很不容易的。
二十八、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某寺 鄭板橋題)
我想,寫這副對聯的人可能過去到寺院曾受人冷淡,就寫了這幾句話,來諷刺這間寺院的客堂知客師。
有一位自稱「難得糊塗」的鄭板橋先生到寺院遊覽,知客師不知他的來歷,只是輕描淡寫的說:「喔,坐啊!」接著招呼茶房:「茶!」 之後又問他「從哪裡來?」 「從京城來。」
知客師一聽,才驚覺他的身分不凡,趕緊招呼「請坐!」「泡茶!」 接著又問他,在京城做什麼、什麼地位。
知客師一聽,趕快又改口:「請上坐!」「吃好茶!」
鄭板橋要走的時候,知客師請他留副對聯紀念,於是鄭板橋下筆寫道:「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的偈子。
看起來是諷刺,其實這是當然之道。對一般普通的人士,還要行什麼大禮?一般的「坐」、「吃茶」就可以了。如果今天是皇上宰相、國外來的貴賓,就需要泡好茶,隆重招待。因此這個世間,什麼人要招待什麼才合理?各種禮節各有分寸。
對於重要人士,不給予隆重接待,對於普通的人事,反倒誇張應對,這就是不明事理,因此我認為這位知客師才是真正的通情達理。
「坐、請坐、請上坐;茶、泡茶、泡好茶。」人間本來就是如此,「差別中有平等,平等中示差別」,這才是真平等。
二十九、客到寒山,謹防當頭一棒;僧來林下,卻要喝爾三聲。(成都 昭覺寺客堂)
這副聯語是禪門的棒喝。一個人到叢林參學,最好的待遇不是喝茶、請坐,而是棒喝,那才是把你當作人物,把你視為有禪悟、有道之人。所以一個初學的人來寺院,對於棒喝,無需掛礙。
三十、大叩大鳴,小叩小鳴,普覺夢中之夢;一聲一佛,千聲千佛,遙聞天外有天。(雲南大理 崇聖寺鐘樓)
叩鐘「大叩大鳴,小叩小鳴」,這是很正常的道理,從這許多正常的道理中,要想到它的不平凡,從這個不平凡當中再去深入。佛號「一聲一佛,千聲千佛」,其實一心無量佛,無量佛都在一心。從這許多句子當中去推敲,無非是要把宇宙萬有與大小融和、與多少融和、與有無融和,把這個虛空與自己的心都融和在一起。
三十一、剪一片白雲補衲,邀半輪明月看經。(蘭州 白塔寺僧舍)
這一副聯語很詩情畫意:「剪一片白雲補納」,將一朵雲摘來下補納衣服,「邀半輪明月看經」,把月亮拿下來當燈來照、看經。偈裡的意境、想像力都很優美,所以過去的文人、禪者有了禪,文學再加上禪,彼此可以相輔相成,真是美不勝收。
三十二、一塵不到菩提地,萬善同歸般若門。(南京 雞鳴寺)
雞鳴寺位於南京玄武湖邊,過去是梁武帝三次捨身出家的同泰寺,所謂「雞鳴早看天」,現在稱「雞鳴寺」。
這一副對聯的大意是:一個人到了菩提地,哪怕是一點善事,最後都是回歸到佛法般若、回歸到智慧、回歸到性海。
三十三、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迷人。(浙江舟山普陀山普濟寺)
「暮鼓晨鐘,驚醒世間名利客」,世間種種的權勢、利益,都能回頭嗎?「經聲佛號,喚回苦海夢中人」,真的人人都能覺悟、夢中人都能驚醒嗎?
佛教的聯語,用簡單的幾句話就能勸世、就能予人開導,讓人當下就能得到一個指引,那幾句話的力量是很大的。如果能經常熟記這些佛寺對聯,名山大川就活在我們的心中,就能與諸佛菩薩生活在一起。
佛寺聯語不僅止於前面談到的這幾十個,每一座寺院都有好幾副對聯,全部加總起來,總不下有數百、數千,甚至上萬副。因此奉勸各位參學旅遊的大眾,到各個寺廟參訪時,不要忘了參觀這些對聯,這些聯語不但是佛教徒要重視的法寶,尤其僧門的比丘、比丘尼,對於自己寺院的瑰寶──楹聯對聯,更要時常去記誦、宣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