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哥:清明忆外婆


汪浩-101906  03/19   13374  
4.0/1 



《清明忆外婆》
达哥 2016.3.19


忆儿时院小  旧家瓦  庇平安
不以物忧心  
爱慈在上  寒舍皆欢
门栓不邀市井  
拒喧嚣闹世扰清天
字里行间念远  与君劳顿心专

人间瓦砾犹存  君去了  万千山
更细雨淋淋  
碗边玉箸  仿佛从前
经年燕来故里  
怎识得老幼远重天
托付云间细柳  劝她暂缓衣宽

   木兰花慢•忆儿时院小 达哥

我喜欢韩国泡菜。清淡雅致,简单不失风骨,清贫更显精神。但是,所有的韩国泡菜,都比不上姥姥在我小的时候做的罐腌芥菜条。姥姥去世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每逢节日,或者偶尝韩菜,就想起姥姥和她的芥菜。想到她的佳肴,成为我们之间永远的秘密,伤心里又有微笑。

小时候物质稀缺,姥姥总是让我们家里充满了苦的欢乐。她偶尔会自然流露出对家里食品匮乏的不满,总记得平遥的牛肉和太谷的饼。我上中学后,情况好了许多,当路过那些地方时,偶尔她会让我带一些回来。在从我能记起时,她就教我们做过冬的西红柿,如何把西红柿烫好去了皮,如何把几百个瓶子消了毒,如何灌好后放上酒精,然后封好口。但是做芥菜条她是自己忙的,于是做法就随着老人家去了。

在我很小的时候,姥姥派给我的最重要的家务就是擦窗户。那时没有后来的化学溶剂和趁手的工具,我得端着热水,用湿毛巾慢慢擦。虽然姥姥读报得戴眼镜,但是,对窗户上我没擦掉的小斑点,总是看得到不放过。我办事从来不偷懒,但被姥姥监督还是很有压力的。后来在麻省理工半导体超净实验室里,当偶尔心疼芯片被尘土毁掉时,就能想起姥姥当时对我擦窗户的一丝不苟。

3年前,陪妈妈回故乡看看,去了我小时候住的小四合院。正房的窗户还是原样,但是旧了许多,也脏了许多。现在有两家人合住,我看到院门还是40年前的木头,门栓是原来的铸铁,正房门两边留有好多层春节的对联,院子里乱了很多,我想起了姥姥。于是,妈妈就带我去了姥姥出生长大的常家庄园。庄园重修了,同行的舅舅说,只是原来规模的五分之一强,但是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我知道姥姥是山西榆次车辋村常家的二女儿,她家里是山西晋商的翘楚。常氏宗堂的家谱里,姥姥和我老姨的名字赫然在列。妈妈领我到姥姥出生长大的宅子,正房两层比现在的三层还高。当我扶着妈妈慢慢下楼的时候,我不禁提问,为什么姥姥从来没跟我们提过她的老家?妈妈没怎么回答,只是笑了笑,就带我去石芸轩去了。

石芸轩是常家的家族书院,院内长廊石阶,青草绿树,是读书的好地方。我又不禁提问,姥姥读过很多书吗?妈妈说没有,当时男女有别,又兵荒马乱,姥姥识的字只够读报的。当时姥姥确实会让我帮她查新华字典。我想起她从我有记忆起,就是带着眼镜的,每天都读报,但是很少评论,只是催着我们读课本。

姥姥从未和我们提起她的往事,表现出的都是对生活和家庭的满足。她童年的生活环境和后来的有天壤之别,但是老人家随遇而安,从不抱怨,对生活有一种和谐的投入。家里的棉被和热炕,简陋的木椅,春节的饺子,和她鼓励我多吃的样子,一直是我记忆里的定格。和姥爷一起,姥姥编织了我幼年的生活纹理,帮我度过了后来许许多多的事。逐步了解了老人家自己的童年,我生活中的一些跌宕起伏,又算得了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