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封信:斯坦福孩子的秘密


曾敏昊-106131  02/29   15108  
4.5/2 

展信悦!


你知道,我住在加州旧金山湾区。一个好处是,总有故知来访,叫人欣喜。加州嘛,大概是那种无论喜欢与否、都得到此一游的地方。初次造访湾区的友人,大多都会点名去斯坦福大学走一遭。


斯坦福黄墙红瓦的建筑很有特点,据说叫“理查森罗马风”,我是不懂建筑的,但是整体感觉雄浑庄重。我很喜欢排列整齐的厚重的支柱,阳光斜射进来,一道明一道暗。我总觉得那一道道明是外人眼中的斯坦福,一道道暗是一个个外人不知道的秘密。



上星期,在斯坦福读博士的好友发给我一个脸书的主页,让我关注下这个账号,留言都是斯坦福孩子的倾诉。这个主页叫“斯坦福学生关于阶层的倾诉”。我翻译了最近几条学生留言,想让你也听听。



中文翻译:第172条自白

我的父母属于中等、或中上等阶层(看你问我爸还是我妈了)。我们拿到了助学金,但其实我们的条件还可以。其他人经常以为我挺富,事实不是这样的。我有残疾,在斯坦福没办法打工。我完全依靠父母。没有一点存款。我很怕毕业。尽管爸妈说会一直支持我,直到我独立。但一想到完全依靠他们,我就恨自己。



中文翻译:第169条自白

我在斯坦福感到很孤独,以前我也经常感到孤独,可是现在这种孤独感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的学习。上学期,我每门课都挂了。我不敢离开房间去教室上课。社交恐惧症和缺乏归属感是很恐怖的。



中文翻译:第166条自白

然我们家算不上低收入,但每每收到同学邀请参加花销大的活动,我都觉得很纠结。一方面,大多数朋友都觉得可以承受愿意去,这叫人很难经常拒绝要求。另一方面,似乎还是应该宁可节减为好。


我知道,一个法子是组织一些便宜的活动。可是,每次我这么说,朋友圈里就有很多人说没劲甚至无聊透顶。


我怎么才能更好的和那些家庭低收入的朋友站在一起呢?



中文翻译:第165条自白

第一天上电子工程系课“发明创造入门”,教授说,我们生活在这个时代太幸运了,科技如此便宜,我们能有各方式消遣。可与此同时,我想的是:“糟糕,我忘了,这门课还要交一百块实验室费。看来我不该停掉一学期打工。


主页上一百多条留言,有空你可以去看看。其它好多名校,比如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在社交平台上都有类似学生倾诉账号。


我在微信上经常看到写如何进某某世界名校的文章,可讲进了名校后情况的文章不多。即便有也多关心名校学生的学习,少有关心学生的心理。我们大多数人总认为,进了名校一切问题迎刃而解,快乐油然而生。如果真是这样,那刚才我们听到的声音从何而来?


所以,我总是一次次地叮嘱紧张的学生,也一次次安慰焦灼的家长,在申请大学或准备申请的韬光养晦中,最重要的可能不是修了多少门高级课或标准化考试拿了多少分,最重要的是在其中保持健康的身体和愉悦的心情,保持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未来的期望。


另外,斯坦福脸书倾诉主页的留言是围绕着社会阶层展开的,是由斯坦福关心大学里第一代大学生和低收入家庭学生的组织(Stanford First-Generation Low Income Partnership )建立的。脸书上留言的,不仅有捉襟见肘的穷孩子,也有中产以上经济宽裕的孩子。


二十岁左右的孩子,在大学这个社会的缩影里,面对社会财富分配不均,在社交平台上留下了他们大胆而诚笃的自白。他们思考着如何面对自己或他人的贫穷或财富,如何帮助自己或帮助他人跨过阶层的鸿沟。


看到这些留言,我想起自己初入社会、体验到贫富差距时相似的复杂心理,想起了我和我的同事朋友为了减小教育领域的社会贫富差距,做出的并在继续进行的各种微小但真诚的思考和努力。


那么下一封信,我们就来聊聊美国高等教育中的贫富不均吧。


再会!


【作者简介】曾敏昊,加州伯克利大学认证大学申请与职业规划咨询师,美国大学录取咨询协会(NACAC)和美国高等教育顾问协会(HECA)成员。阿尔伯塔大学英语文学博士,复旦大学英文系毕业。现居美国加州硅谷,从事教育咨询。
【微信公众号】亚美利加教育手札(edu-let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