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华裔科学家阳光下的工作环境

纽约代伟-102179  11/29   4465  
4.0/1 

侨报11月24日社论】最近,国会议员大力为遭受不公平待遇的华裔科学家鸣冤,要求展开调查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11月5日,由华裔众议员刘云平(Ted Lieu)牵头,42名国会众议员联署致信联邦司法部长洛丽塔·林奇(Loretta Lynch),要求司法部就郗小星和陈霞芬遭错误指控的冤案及其它类似案件到底是否包含种族、族裔因素进行全面调查。

11月17日,国会亚太裔党团成员召开记者会宣布将与林奇会面,并就会面收集各界意见;同时呼吁此类错控案件今后不再发生。11月23日,国会下设机构民权委员会致信林奇,对一系列以美籍华裔科家为目标的间谍错控案表达关切、敦促予以调查。

对此,我们表示坚决支持。早在今年9月15日,《侨报》就发表“乌龙间谍案凸显傲慢与偏见”社论,指出“美国司法部门必须还郗小星一个公道。应调查此案是否涉及种族歧视,

需要解释在展开安全调查时,是否把他们的种族背景、祖籍国因素作为考虑对象并影响司法判断,从而让身为美国公民的华裔人士蒙不白之冤。否则,还会有更多的郗小星,被以‘莫须有’的罪名被戴上手铐。”

天普大学华裔教授郗小星因涉嫌“向中国同行提供一项设备机密”被逮捕,但后来调查人员发现郗小星与中国同行分享的是另一项根本不涉密的技术,是任何人都能在互联网上看到的公开信息。尽管如此,司法部的这个错误指控却给郗小星带来严重的名誉损失和巨额律师费账单。另一位蒙冤华裔科学家陈霞芬经历更惨,她失去了工作,无法支付高额律师费。

这些冤案首先是对这些科学家个人极不公平。更严重的是,这些案例并非孤例。过去1年,共有5名出生于中国的美籍科学家被指控盗取贸易机密、充当经济间谍,后来司法部因证据不足或发现调查有误而撤销了指控。

其次,这些案例毒化了美中之间正常的科技交往的气氛。美中之间并非敌国,而是战略伙伴,这是两国元首多次确认的。如刘云平指出的,美国和中国既有竞争,也有合作,仅仅因为美国华裔科学家与中国的朋友和家人有接触,就毫无理由地怀疑他们,并且调查和起诉他们,这是非常荒谬的。

再有,这类的案件使亚裔科学家群体陷入恐慌,按华裔众议员赵美心(Judy Chu)的说法,是已经没有了安全感。我们也曾指出,“这种麦卡锡主义的思想导向若不加约束,势必也会有损美中之间的氛围,更会伤害了美国社会的种族和谐,给整个华裔甚至亚裔的就业和生活环境蒙上阴影。”

这并非危言耸听。因为美国历史上确确实实发生过类似的事情。美国作家威廉·曼彻斯特在《光荣与梦想》一书对麦卡锡主义时期的疯狂和愚昧有细致描写,他写到,“总统第9835号的行政命令,还鼓励了美国人去探听有关同事、朋友、邻居以至亲戚的私事。联邦调查局于1949年5月22日对从联邦政府领薪的200万人逐名审查,从邮递员到部长都不例外。”而主持调查的全国忠诚复查委员会塞思·理查森后来总结说:“纪录中一个案件也没有发现,一个间谍案件的证据也没有发现。”

这种“莫须有”的做法对美国科学的伤害是巨大的。曼彻斯特在书中提到,当时,美国的《自由》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含沙射影地说,科学家们都可能是危害国家安全的嫌疑分子,于是有一个时期,美国政府几乎无法聘请到年轻的核物理学家。中国人都熟悉的钱学森回国,就是在这一背景下发生的。按美国人的说法,钱学森的价值相当于5个师,但从今天看来,美国的损失远远不止。

因此,假如听任这种案件继续发生,受损的首先是美国的国家利益,整个亚裔社区也会受到伤害。

赵美心提出,亚太社区和其它社区都应当为这样的冤案行动起来,希望今后不再有这样的冤案发生。我们也强烈呼吁,司法部就郗小星和陈霞芬遭到错误指控的冤案及其它类似案件到底是否包含种族、族裔因素进行全面和公正的调查,假如证据成立,就应对相关人员予以严厉惩戒,并对蒙冤者予以应得的赔偿。驱除笼罩在他们头上的阴影,还华裔科学家们阳光下的工作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