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牛仔裤广告為何点燃了全美政治风暴】 ~作者: 魁省山寨·魁省老張

蒙城老張-101698  08/04   158  
4.0/1 1 2 3 4 5













【一条牛仔裤广告為何点燃了全美政治风暴】~ 魁省山寨·魁省老張

        美國鹰(American Eagle)最近推出的一则牛仔裤广告,以年轻演员悉尼·斯威尼(Sydney Sweeney)为主角,展现了其标志性的“白人魅力女孩”形象,却意外掀起了轩然大波。这则广告不仅因时尚感十足的设计引发关注,更因其摒弃DEI(多样性、公平性与包容性)原则而成为全美热议的焦点,迅速从流行文化话题升级为政治与种族争议的战场。川普和副总统万斯亲自下场评论,保守派与进步派针锋相对,美國社会在文化、性别与政治议题上的深刻分裂再度暴露无遗。
由她代言的American Eagle广告,因标语“Sydney Sweeney Has Great Jeans”(席妮史威尼有条超棒的牛仔裤)谐音“Great Genes”(良好基因),被美國左派人士解读为带有“优生学”与“白人至上”暗示,引发批评声浪。
由于席妮本身为金发白人形象,加上此句话语,引发不少人联想起纳粹时期推崇的“优良血统”概念,担忧广告有宣传种族优越之嫌。
不过,右派群众与粉丝则对批评者回呛,认为只是“觉醒文化”(woke culture)过度解读,有人甚至大赞这是“完美反击左派”的广告。事件延烧后,品牌紧急释出另一支影片回应争议,画面中席妮将“Genes”涂改为“Jeans”,澄清广告与种族歧视无关的联想。

       据《纽约邮报》透露,席妮其实早在2024年6月已于佛州门罗郡登记为“共和党选民”。消息一出,立即获得右派支持。
而川普本人在近日受访时被问及此事,得知席妮是共和党人后更是兴奋表示:“我现在爱死她的广告了!”并称许多共和党人其实“潜伏”在大众中,“你永远猜不到谁站在哪一边”。

在川普回应后,牛仔裤品牌American Eagle也接著发布声明回应争议,表示这项广告和标语永远只与牛仔裤有关:“这是属于她的牛仔裤,也是她的故事。我们将持续支持每个人用自己的方式、自信地穿上AE的牛仔裤。”

副總統萬斯公開喊話:「我給民主黨的政治建議是,繼續指控那些欣賞席德妮・史威尼的人是納粹份子。
這真是個好策略,相信你們會這樣贏得期中選舉的。
民主黨人將這則廣告指為納粹宣傳,是過激且不智的反應,尤其是在試圖爭取年輕男性選民支持時,這樣的策略適得其反。」

萬斯說,「但這其實揭露了一個民主黨的有趣現象:一個典型的美國女孩拍了支正常的牛仔褲廣告,向青少年推銷牛仔褲,結果他們卻為了這件事大抓狂,難道他們沒從2024年11月的選舉結果學到什麼嗎?我以為他們至少會吸取一個教訓,就是別再這麼瘋癲了。
民主黨之所以敗選,是因為他們公然展現一種「對美國日常生活的敵意」。」

广告风波导火索的引燃

         这则广告以悉尼·斯威尼为核心,展现了经典的“金发碧眼、身材曼妙”的美國美学形象。广告设计精良、时尚感十足,完美契合品牌年轻化与潮流化的定位。然而,进步派迅速对此提出批评,指责广告涉嫌“种族歧视”甚至带有“法西斯”色彩,理由是其刻意突出单一族裔的审美标准,忽视了DEI所倡导的多元包容理念。与此同时,保守派则为广告叫好,宣称它让美國流行文化“再次性感”,并将其视为对“觉醒文化”(woke culture)的反击。

         这场争议迅速升温,川普總統和副總統万斯也加入战局。特朗普在近期一次采访中将此事与2023年百威淡啤酒(Bud Light)的广告风波相提并论,称两者都是企业试图在文化战争中“试水”却引火烧身的案例。万斯则在播客节目中直言,进步派对斯威尼广告的攻击暴露了他们在2024年大选失利后仍未吸取教训,指责其支持者为“纳粹”只会进一步疏远选民。

策划中的“有意为之”? 顯然並沒有預判和預案

         从广告策划的角度看,美國鹰此举似乎早有预谋。品牌显然深谙悉尼·斯威尼在保守派群体中的超高人气,也敏锐捕捉到年轻选民近年逐渐向川普靠拢的趋势。这则广告看似在审美与文化的边界线上“精准试探”,试图通过引发争议来提升品牌曝光度,同时避免彻底的公关危机。从效果来看,广告无疑成功了:争议爆发初期,美國鹰股价一度飙升18%,尽管随后回落,仍维持在略高于起点的水平。这场风波让American Eagle这个老牌零售商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度,堪称一次大胆的营销实验。
然而,这场争议的意义远超品牌营销本身。它不仅点燃了关于种族、性别与文化的激烈争论,还将美國社会在政治光谱两端的撕裂进一步放大。

从百威到美國鹰:文化战争的缩影

        川普提到的百威淡啤酒案例为这场风波提供了更深层次的背景。2023年,百威与跨性别网红Dylan Mulvaney合作,在TikTok上推出推广活动,试图吸引年轻消费者。然而,这一举措却引发了保守派群体的强烈反弹,他们视之为大企业向“觉醒文化”妥协的象征,发起大规模抵制行动,拒绝购买百威产品。进步派则批评抵制者为“跨性别恐惧症”,双方争执导致百威陷入两难境地:核心消费者(以保守派为主)流失,进步派也因品牌在危机中的犹豫态度而失望。最终,百威销量骤降,母公司市值一度蒸发数十亿美元,其“美國大众啤酒”的形象也受到重创。

与百威事件类似,美國鹰的广告风波同样暴露了企业在文化战争中的困境。不同的是,美國鹰似乎更倾向于迎合保守派的情绪。广告中的斯威尼形象不仅迎合了传统审美偏好,还被保守派解读为对进步派“政治正确”文化的反拨。白宫甚至公开表示支持,称进步派的批评“荒谬且扭曲”。保守派则借机发问:“美國人难道没有权利欣赏金发碧眼的传统美吗?”这一问题看似简单,却直指文化与政治的分歧核心。

纳粹”与“法西斯”:美國话语的新常态?

        这场风波的另一个引人注目的特点是“纳粹”与“法西斯”这两个极端词汇的频繁出现。自特朗普2024年再度当选以来,这类词汇在美國公共话语中愈发常见,无论是用来形容政治人物还是文化现象,都成为双方互泼的“调料”。正如观察者所言,将美国政治人物与“纳粹”相提并论,犹如“邻居放个鞭炮就被认为是核大战爆发”,既荒诞又反映了当下美國社会的极化情绪。

这种现象并非偶然。2025年恰逢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历史记忆与现实政治的交织使得这些词汇更具煽动性。无论是进步派用“法西斯”攻击保守派,还是保守派将“觉醒文化”比作思想控制,双方的极端化修辞都在加剧社会分裂。这种趋势短期内难以消退,甚至可能在未来几年继续发酵。

流行文化风向的逆转

        值得人們觀察與關註的是,这场风波还折射出美國流行文化的微妙转向。斯威尼广告的成功表明,迎合MAGA(Make America Great Again)群体口味的内容正在获得更多创作者的青睐。越来越多的文化名人开始公开或隐晦地表达对特朗普的支持,流行文化中的保守派元素也在悄然抬头。万斯在播客中一针见血地指出,进步派对斯威尼广告的过度反应恰恰说明他们未能正视2024年大选的教训——一味指责选民的审美偏好只会让他们更加疏远。

花旗社會分裂的缩影

        美國鹰的牛仔裤广告看似是一次营销尝试,却意外成为美國社会分裂的缩影。它不仅点燃了关于种族、性别与文化的激烈争论,还将政治极化的暗流推向前台。在文化战争的背景下,企业和品牌愈发难以置身事外,而每一次“试水”都可能引发意想不到的风暴。这场风波提醒我们:在美國,任何文化表达都可能成为政治的引爆点。


(𣁽省山寨·原創)













                



Font Size...
Font Family...
Font Form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