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定位 助解放軍全球行動

Yanzhen-2187  11/20   1937  
4.0/1 


解放軍陸續配備北斗定位裝備,有助提高戰力。
中國的北斗衞星導航漸趨成熟,這除了造就民用的龐大市場外,更有助解放軍實現遠程作戰,甚至「全球行動」,也能擺脫美國GPS的箝制。

「北斗」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衞星導航系統(GLONASS)之後,第三個成熟的衞星導航系統,其服務範圍自2012年12月覆蓋亞太地區,提供定位、導航、授時以及短報文通信服務;至2020年左右,北斗將有35顆衞星,服務將覆蓋全球。

有軍事專家指出,「北斗」已為軍事應用做好了準備,解放軍一些戰區亦普及了該系統,從諸兵種的最新演習和訓練可以看出,「北斗」系統的使用率漸高,特種部隊、陸航部隊、電子戰部隊、偵察部隊等,相信已配備了新型北斗裝備。

擺脫GPS箝制

解放軍換用完全自主的「北斗」系統後,收發作戰信息可以杜絕洩密,還能為部隊及武器系統提精確目標定位信息,就如GPS在美軍的作用。隨着北斗覆蓋漸廣,解放軍也將實現在亞洲範圍的大規模遠程機動作戰,日後更可以「全球行動」,為「一帶一路」戰略規劃作支援。

在此以前,中國某程度上是依賴第三方提供的定位系統,特別是最成熟的GPS,一旦發生重大衝突,美國或局部暫停GPS信號,則解放軍乃至交通運輸等方面將受難以想像的打擊,所以北斗的完善也令中國不再受制於人。

「厘米級」定位

在今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宣布北斗「厘米級」定位系統建設工作全面啟動;該系統命名為「夔(音葵)龍」。

「夔龍」是透過計算從全球300個以上、多系統衞星導航參考站所的觀測數據,對軌道誤差、時間誤差等參數進行精密修正,令衞星導航終端定位精度提高到「厘米級」。
中國至今已發射逾20顆北斗衞星,局部完成組網。
北斗衞星均由「長三」系列火箭在西昌發射。
曾在國防展覽上展示的軍用「北斗一號」車載定位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