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舊金山: 身体健全打工嫌累 父母不養兒欲告上法庭 29歲男子欲告父母不養他:我不是啃老是沒能力

Johnson Choi-1008  09/01   6996  
5.0/1 

星島日報舊金山: 身体健全打工嫌累 父母不養兒欲告上法庭 29歲男子欲告父母不養他:我不是啃老是沒能力 



兒子的活8月28日,長沙市岳麓區銀盆南路,匡正軒在一個美術培訓學校做人像模特。

父親的活8月28日,長沙市岳麓區後湖,匡父就在出租屋附近的工地上做著苦力活。記者 李健 攝

數據

據中國老齡科研中心統計,在城市裡,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存在“老養小”的現象,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典型“啃老族”包括如下6類人群:

新聞進行時 - 案例

長沙一29歲男子因啃老被父母趕出家門,竟欲請求法律援助,狀告父母“不養之罪”。

數據

我國有65%以上的家庭“老養小”,有30%左右的成年人依靠父母為其支出部分甚至全部生活費。

立法

江蘇、山東、杭州等地紛紛立法,禁止有獨立生活能力的子女“啃老”。

一個即將步入而立之年、身體健全的男子,竟然請求法律援助,“父母不養我,我要告他們。”他的理由是:我沒能力,父母有能力,何樂而不為呢?

職業生涯只剩抱怨



8月27日下午5:30,長沙岳麓山下的自卑亭前,三湘都市報記者見到了求助的男子。

我們的談話以及他對父母的吐槽從其姓名展開,“你叫我匡正軒或者匡嘉良吧,這是我自己取的,我就喜歡文藝點的名字。幾十年了,我一直不滿意父母給我取的名字。”

匡正軒今年29歲,2003年隨父母從老家湖北省荊州市監利縣來到長沙。

在此之前,匡正軒經歷了小學輟學、學木工、在家無所事事。來到長沙後,他跟著父母賣苦力,因為乾不了重活作罷。

幹不了重活,那就學理髮吧,“那師傅總是故意刁難我,我學了半個月就走了。”

由於租住地在河西高校區,隨著鋪天蓋地的美術培訓班的興起,匡正軒終於找到了一份較為輕鬆的活兒——人像模特。

“當模特也很累的,一坐就是四五個小時,而且不穩定,今天有明天就沒了。”在匡正軒眼裡,每天55元到65元的工錢很低,“介紹我去做模特的中介也很黑,還要收5塊錢的中介費。”

匡正軒的職業生涯裡,做得最長的工作是在某酒店當上菜員,“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乾了一年,每個月八九百工資,包吃住。可我沒力氣乾活,老闆總說侮辱我的話,我受不了。”

“零碎的時間還去廣州、深圳打過工,玩具廠、製衣廠都乾過,可我在那裡總被人認作小偷,他們打我。”每每餓得半死回到長沙,他都自我總結:“我沒有能力。”

家庭記憶只剩爭吵

聊到這裡,匡正軒把話題轉到了求助,拋出困惑自己一個多月的問題:“我沒有能力,父母有能力,他們為什麼不能養我?”

原來,一個多月前,匡正軒被父親趕出了家門。 “他不想養我就把我趕出來了,連我弟弟也跟著一起趕我。”匡正軒說,被趕出家門後,他流浪街頭,“撿廢品賣錢、打零工,這幾天又開始做模特了,55元到65元一天,不穩定。”“我好倒霉,被他趕出來前一天,我做模特攢錢買的單車也被偷了,我現在整個身家只有身上的300塊錢。”

被趕出家門的背後,是父子之間深深的“恨”。 “我以前存了3000塊工資在他那兒,後來他給了我1000塊,還剩2000塊遲遲不還,只怕是賭博輸掉了。”

在匡正軒的記憶裡,父母之間、父子之間、兄弟之間,全是爭吵。父子二人矛盾最激烈的一次還動了菜刀。 “今年大年初十,我們又吵架了,我爸拿菜刀砍了我,縫了17針。”他指著自己的右額說道。

當記者問起父母和弟弟的年紀時,匡正軒的回答是:“記不清了,父母反正是45歲到50歲之間吧,弟弟不記得是1986年還是1987年生的,我從不記他們生日的。”

他請記者隨其去找父親談談,“我有兩個請求,第一,你們能不能幫我找個律師,免費為我打官司,我要告我父母,告他們不養我;第二,我想要回我的2000塊錢。”

採訪到了晚飯時分,記者請匡正軒去飯店吃​​飯。 “還吃飯啊,我一天就吃一頓,賺了錢才吃兩頓。”吃了一半,他沖服務員喊道:“買單。”

【鄰居】 “這種兒子要他何用”

匡父的租屋位於岳麓漁場附近。晚上7:30,記者找到了租屋的房東戴志高。 “老匡趕工去了,暫時回不來,”戴志高指著對面一間沾滿油漬的捲閘門說:“他就住那間,房租每月200元。”

鄰居們見匡正軒來訪,都犯了嘀咕:“他回來幹嗎,又求著老匡養他嗎?30歲的人了不自立,夏天父母出去做事,他一個人坐在床上玩手機、看書、睡覺,飯都不做,這種兒子要他何用。”

劉永助與老匡是老鄉,兩家的房子相隔百米,對老匡一家比較了解。 “兩公婆來長沙十幾年,堂客有糖尿病,他自己沒什麼技術,單純賣苦力,每個月3000塊錢左右的收入,兒子要他養,太沒血性了。”

戴志高補了一句:“也怪他娘,從小不讓他做事,弄得現在不肯做事了。”聽到鄰居們的數落,匡正軒消失在夜色裡,不久,他給記者打來電話: “有好消息了告訴我。”

問及啃老,匡正軒說:“我不是啃老,我是沒有能力,有能力肯定贍養他們。”

【父親】 “我不可能再養他了”

8月28日上午10點,再次來到老匡的住所,他匆匆從工地趕回。 52歲的他掛著滿臉汗珠打開了他的租屋門。

租屋大約15平方米,一個櫃子將其隔成兩間。外間的床上散落著幾件衣服,“他以前就睡這裡。”老匡指著匡正軒的床說。

內向、不討老闆喜歡、不講衛生、不節約、等他養老靠不住,以上是老匡對29歲的兒子提煉的關鍵詞。

老匡也曾試著帶匡正軒一起賣苦力,“可他小時候沒力氣做不了,現在大了又不肯做。”

說起不講衛生,這竟成了父子動刀的導火索。 “大年初十,我說他上完廁所要沖水,話說重了點,就打了起來,我拿刀砍了他,他也把我打傷了。”

老匡說:“我不可能再養他了,他一打電話就是問我要錢,這麼下去我以後老了怎麼辦?”

聊到兒子不記得父母生日的問題,老匡將其歸結為“不細心”,“別說父母生日,長輩去世的日子,我也不記得。”靜靜一想,老匡略顯自責地說,“可能就是這種家庭氛圍和缺乏教育,現在兒子也不把父母當回事了。”

【專家】 “寒門出貴子”是教育、溝通缺失的悲劇

長沙秋實教育諮詢中心主任丹妮聽到這個故事時,發出“寒門出貴子”的哀嘆,“父母沒有義務去撫養年滿18歲的成年人。29歲成人要告父母,這種不符合社會倫理的事情竟然會在現實生活中發生。”

作為父母,對兒子缺乏教育和溝通,將孩子“一趕了之”無法解決問題。應該循序漸進地嘗試與孩子溝通,給予他一個心理過渡的階段,在父母的支持下重新獲得對工作、對生活的信心。

作為兒子,應該要對自己負責,而不是對年邁的父母一次次伸手。心理不成熟、學歷不高、能力不夠都不能成為放棄自己責任的藉口。只要肯吃苦耐勞、發現自己的優點,總會在工作中找到認同感,找到價值感。

■記者 王為薇 實習生 龍艷芸 羅利